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

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16 更新时间:2023/12/27 10:54:01

在北魏末年的中原大起义风暴中,原来的北魏皇朝奄奄一息,而一个“错位”的汉人却趁机而起,成为北方的枭雄,他所建立的王朝,虽然未能统一北方,却对整个南北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齐政权的“太祖”高欢

说到高欢的“错位”,其实这也是许多不懂南北朝历史的人所看不懂的。高欢本来就是一个汉人,他的夺权,从表面上看,是北方沦落到“五胡”几百年后,第一次由汉人掌权。但他掌权之后,却采取了极度歧视汉人的“大鲜卑主义”政策,这种情况,与高欢本人的出身,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匪夷所思的,其实,纵观高氏家族的发家历史,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高欢,字贺六混,祖籍河北景县。在他后来发迹建立政权后,为了拉拢北方世家大族,经常自称自己是“河北高氏大族”,其实就是一个平民百姓。后来他因为犯罪被遣送到了内蒙古怀朔地区,当时的怀朔,是北魏防御北方柔然民族入侵的重镇,当地居民的主体民族,就是滞留在北方边地的鲜卑族。高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从小孔武有力,为人好勇斗狠却极具智谋,虽然他是汉人,却结交了不少鲜卑朋友,而且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比如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信差的职务,受命去给一个鲜卑小官送信,那个小官一高兴,赏给他一块肉吃,按照当时的规矩,汉人接受了鲜卑人的赏赐,是要跪下来谢恩的,高欢不管,自顾自地接过肉,大摇大摆地吃了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高欢被人家打得死去活来,朋友笑他傻,他却回答说:我将来一定会骑在他的头上,又有什么必要向他下跪呢?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当地人大多笑话这个汉族小子神经病,偏偏当地一个富家姑娘看上了他。这个姑娘的身份还不一般,是当地鲜卑富户娄昭氏家的女儿娄昭君,当时的高欢,只是一个负责修城墙的苦役,娄昭君感觉高欢相貌不凡,认定他将来必成大业。两人不但暗自幽会,娄昭君还给予财物资助。鲜卑人在这一点上是很讲“自由恋爱”的,虽然门第、身份都不配,但是他们两人的爱情并没有遭到太多的阻力,很顺利地喜结良缘了。

但这桩“富家姑娘爱上穷小子”的婚姻,对高欢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首先,高欢不再是当地一个低贱的平民,相反成了娄昭氏家的乘龙快婿,身份地位不同了,自然在当地开始受人尊重,而且娄昭君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女人,她不断拿钱资助高欢,让高欢去结识天下的英雄豪杰,高欢打天下的最早班底,就是从此开始发展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有了娄昭氏家族的关系,高欢在仕途上也得到了机会,他被任命为当地的一个队主。他真正开始发迹,是公元523年爆发的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的主力,就是镇守在边境的那些鲜卑军户们,同样作为军镇的怀朔地区也纷纷响应,作为队主的高欢,也带着手下100多个士兵参加了杜洛周的起义军,后来又辗转参加了葛荣的起义军,和后来西魏的开创者宇文泰还曾经是“战友”。高欢为人慷慨重义,性格豪爽,对待士兵推心置腹,因此他的部将都殊死为他效力。

因为他长期生活在鲜卑族聚居区,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是鲜卑化的,所以鲜卑族军将,都不拿他当外人。有了这些优势,高欢在鲜卑军阀中很快站住了脚。他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高欢的岳父娄昭氏是鲜卑世袭军官,不少鲜卑族大将,都是这个家族的老部下,有这个优势,高欢很快在葛荣的起义军里混得如鱼得水。

高欢之所以能成功,另一个优势就是他的看人眼光,他在葛荣起义军的地位攀升得很快,在葛荣的极盛时期,高欢的手下也有了一支上千人的部队。在常年和葛荣的接触中,他断定葛荣并非英主,葛荣为人虽然性情豪迈,很得部将拥戴,但他本人很没有战略眼光,每到一地都大肆杀戮破坏,因此尽失人心。所以高欢也就因此怀了叛变之心。在葛荣与尔朱荣决战的邺城之战前,高欢以其独特的眼光,断定葛荣必败,因此果断决定投奔尔朱荣,他的到来等于给尔朱荣送来了生力军,之后的结局也证明了他的判断,只有7000人的尔朱荣,把30万葛荣大军打得大败。

高欢因为关键时刻“站对了队伍”,也因此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葛荣起义失败后,高欢受尔朱荣之命,去收编葛荣的残部。当时葛荣的部将们,大部分都是北方六镇的少数民族军人,世代打仗为生,让他们放下刀枪做农民显然不可能,但是继续当兵打仗,顶着“叛贼”的名分,难保有一天不被清算,同样有“叛贼”身份的高欢,自然成了他们最好的投奔对象。就这样,高欢一下子就募集了近10万兵马,且拥有了从山东到河北北部的广大地盘,虽然这个时候,名义上他仍然臣服于尔朱荣之下。

高欢的人生机会,在公元530年尔朱荣被杀后再次到来了。当时的尔朱荣,挟平定葛荣起义的功业,已经把持了北魏的大权,并且大肆打压北魏的士族。但是尔朱荣虽然平定葛荣,可是他的兵马很少,一时无法控制广袤的河北大地,所以河北大地的政权,一下子成了“真空”地带。当时的山东北部以及河北地区,因为长年的战乱,人口死亡很多,而且汉族世家大族们纷纷拥兵自保,观望时局。尔朱荣虽然强大,但一时很难控制这些地方。而这恰恰给了高欢机会。公元503年,尔朱荣因为专权,被不甘心做傀儡的北魏孝庄帝杀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兴兵报仇,又杀害了北魏孝庄帝,刚刚平定不久的中国北方再次陷入了内乱之中。

这时候的高欢,表面上对尔朱兆恭顺,先是主动提出去招抚北方六镇的起义军残部,本来尔朱兆对高欢还很怀疑,但是高欢很会表演,一而再再而三地表忠心,甚至痛哭流涕,表达效忠之意,尔朱兆最终对高欢放了心,就这一放心,把强悍一时的尔朱家族,最终送上了绝路。

尔朱荣被杀的时候,北方的六镇鲜卑兵,对尔朱家族是切齿咬牙的痛恨,当时的尔朱荣不但平定了杜洛周、葛荣等六镇军人的叛乱,更在当地大肆株连,杀戮无辜,这一切给了高欢机会。高欢和六镇军人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首先他本人就是六镇军人出身,而且是葛荣身边的重要将领,和这些军人之间的关系很近。而他的家庭关系也很特殊,妻子娄昭君自不必说,娄昭氏家族是六镇军人的“老上级”,高欢的小姨子也不简单,嫁给了当时北方另一个汉族大家段氏。段家在当时,是北方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尤其以经济富庶着称,得到了段家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北方最大的“钱包”。与此同时,娄昭氏的另一个妹妹嫁给了河北鲜卑贵族窦泰,这个窦泰更不简单,他在高欢的家乡怀朔镇做过军官,带过六镇的兵。有这些支持,高欢回到河北,就如鱼得水,很快就招募起了大军,有了自己的地盘。这种局面自然引起了尔朱兆的注意,公元531年,在平灭了拓跋皇族的反抗之后,尔朱兆决定解决高欢问题,起大兵来攻打高欢,这时候的尔朱兆实力很强,他的麾下是当时北方战斗力最强悍的“契胡”兵,这些人是当年羯族人的后裔,战斗力强悍,数次击败鲜卑精锐。但是高欢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有战斗能力,更有士兵的团结程度和士气,所以高欢耍了一个小花招。尔朱兆刚进兵,高欢就故意散布谣言,说尔朱兆这次来,是要把整个河北的鲜卑人都改成奴隶,发配到山西去充军,这一下子就激起了河北鲜卑族的死战之心。随后高欢整顿军队,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禁掳掠汉人,以争得当地汉族的支持,与此同时,高欢大力拉拢河北汉族士族,其中他争取到的最重要力量,就是河北大族高氏。这个高氏在河北的地位也不简单,他们不但有显赫的家世,更有强大的汉人武装,高氏的汉人军队,一直是北方军队中的翘楚,为了得到这支军队,高欢煞费苦心,他自称也出身河北高氏,和他们是本家,然后认高家的两个掌舵人高昂、高乾为叔父,让自己的儿子高澄以叔父的礼节拜见他们,苦心一片下,高欢终于挣得了这个家族的支持,之后高昂统帅的高家汉军,长期以来也是高欢军队中的精锐。

标签: 汉人

更多文章

  • 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六位国君,一个目光远大、气度恢弘的少数民族改革者。魏孝文帝因改姓元,又叫元宏。他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推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47

  • 两晋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徭役

    两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但是社会物质生产仍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明确赋税制度。西晋在赋税制度上实行占田制,实行户调法。东晋允许官僚占山封山带泽良田万顷,奴婢数千,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赋税制度。两晋时期,社会经济特点是江南迅速开发

  • 第二节 齐王司马攸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

    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晋朝后,封司马攸为齐王,对他还算尊崇,让他掌握部分军权,参与议定国家大事,官职由卫将军迁骠骑将军,又转镇军大将军,后由武官转为文官,任太子太傅、司空等职。但到了武帝晚年,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帝共有二十六子,其中皇后杨艳所生仅三人,并且长子司马轨夭折后,次子司马衷遂以年长被册立

  • 隋文帝最喜欢的宫女被老婆打死为什么话也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也不

    “妻管严”是用来形容怕老婆的男人,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就算是身处于这样的地位,也依然有一些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隋文帝。皇帝怕老婆,着实是一件让许多人觉得稀罕的事。隋文帝是非常出色,功绩显赫的一位皇帝,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隋朝的历史很短,但是

  • 独孤加罗是隋文帝的挚爱,却因一个错误导致隋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

    热播电视剧《独孤天下》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讲述独孤家的三个女儿因“独孤天下”的预言走向王的女人的故事。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独孤伽罗,随着电视剧《独孤天下》的热播,独孤伽罗由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色,变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的独孤伽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又犯了一个什么样的

  • 晋朝的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封了27个同姓王埋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27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八王之乱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以后,外戚

  • 东晋诗人陶渊明:诗歌里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

    陶渊明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

  • 隋文帝为何要冷落后宫佳丽三千?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隐情

    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独孤氏为皇后。独孤家族对杨坚以及他的父亲杨忠都有恩惠,所以,杨家基本是从属于独孤家族的。杨坚本来就对妻子有所畏惧,独孤氏做了皇后之后,在参政过程中,更让杨坚佩服,敬畏之心更浓了。文帝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这在历

  • 刘渊起兵,反晋建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西晋后期,八王混战之时,少数民族开始趁机扩展势力。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去世后,晋怀帝司马炽登基,改年号为永嘉。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首先在北方创立了自己的匈奴汉国。自此,中原一带逐步开始了更为激烈的混战。■精通汉学,文武双全匈奴人刘渊,字元海

  • 诸葛亮为何没能打败司马懿 陈寿找出了三个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出了

    陈寿在“表”里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他不仅荣膺刘备的三顾,也深受孙权的“敬重”。到了刘备死后,后主继位。诸葛亮综揽军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办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这几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