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三章 梁武帝时代的『世界蚕丝战争』

第十三章 梁武帝时代的『世界蚕丝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39 更新时间:2023/12/20 8:03:55

在现代社会,“经济危机”已经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尤其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来说,可以说感同身受。然而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说到危机的核心,大家都会自然而然想到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化,经济政策的改变,都会深切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走。无论是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是197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甚至是2009年的次贷危机,无一不反应出这一点来。因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现实,以及美国强大的国际地位,这种情况是很正的。

然而在1000多年前,世界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南北朝时代,当时的西方世界,也爆发出了一场经济危机蚕丝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当时与西方世界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而现代经济危机的道理,放在古代世界也是相通的: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家出口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西方世界的经济形势,改变西方世界的政治版图。

说到这场“蚕丝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梁朝时期,由于中国内部政局的变化,影响到了中国连接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主要出口物品是丝绸,我们只是认为这是一种贸易,对于西方来说,这却是一个生命线。因为中国丝绸出口量的改变,引发了整个欧洲的一场经济动荡,甚至导致了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长期战争,这恐怕是同时代的中国人,不会想到的。一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无论是纯粹的汉人政权,还是汉化后的少数民族政权,执行的都是相同的政策。这个政策简单了说,就是种地为主,做生意是补充,国家就好比一个大农庄。但这个农庄很早就与外界有联系了,最典型的就是纵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分海陆两条,先是从西汉开始,经河西走廊开辟的“丝绸之路”,稍晚一点,又开始坐船,这就是后来让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从三国开始,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就非常发达,但古代造船技术有限,古代中国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是中亚、中东那些国家,所以在14世纪以前,陆路的“丝绸之路”比海上的“丝绸之路”要发达。在中国古代,历代中国朝与国外的交往,除非涉及到国土安全以及战争,普通的贸易往来,在中国历代皇帝眼里,基本算是小事,对外贸易的几个小钱,也占不到中国古代政府“GDP”的大头。至于农庄以外的世界发生什么,那时代的中国人并不关心。

然而外面的世界,却在悄悄发生改变。

中世纪时代,整个西方世界基本是封建社会,那时候的世界各国,大部分也都是农庄,但比起中国来,可以说是又穷又小又落后,外加离得又远,相互往来不便,所以东西方贸易这类中国皇帝眼里的“小事”,在西方人眼里一直都是大事。所谓的丝绸之路,中国就好比“大批发商”,往来贸易的商旅,乃至间接贸易的西方国家,就是层层的“小商小贩”。就像今天美国股市一波动,全世界就可能“金融危机”一样,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自己不在意,对于世界尤其是西方,却常常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丝绸、瓷器,在古代世界是最昂贵的“高科技产品”,随便一片丝绸扔出国门,都足够让西方人打破头皮。

所以从中国西汉有了丝绸之路开始,为了中国的丝绸,西方国家一直打破头皮,甚至爆发了多场战争。早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为了得到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权,执政罗马帝国的克拉苏(就是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的那位)就曾发动了东征,企图灭亡隔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的波斯帝国,结果却被波斯打得大败。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之后,东罗马走向了强大,在东汉末年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之后,虽然东汉末年战乱,三国鼎立,五胡十六国,但是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却始终未断,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中国丝绸给西方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今天知道的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能够发达起来,就是拜中国所赐。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方世界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日大,那时候的西方,科技水准比中国落后太多,像纺织这类中国农村妇女都会干的活,西方人却一窍不通。当时的中国丝绸,不只是奢侈品,更是一种昂贵的高科技产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作为连接欧亚的地中海,其沿岸的国家,就是通过转手倒卖丝绸发家的。而欧洲最早的封建工商业城市,如着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这些城市的所谓工商业,其实就是把引进的中国丝绸,重新抽出里面的绸线来,再印染加工,转手卖给西欧人。这种工商业,就是支撑当时地中海沿岸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如果他们得不到中国丝绸,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地中海都要瘫痪掉。

在地中海的东面,就是赫赫有名的东罗马帝国,中国南北朝时期,也是东罗马帝国势力达到极盛的时代,东罗马帝国的强大,也同样是拜丝绸之路所赐。他们从波斯高价引进中国丝绸,再用更高的价格卖给西欧人,从中攫取大量的经济利益。东罗马帝国的东面,是着名的波斯帝国,这个帝国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老朋友了,从西汉开始就和中国历代王朝互通有无,友好往来。我们中国的历史书,称它为安息国。这个帝国横跨欧亚,一度和中国汉朝、贵霜帝国、罗马帝国并列为古代世界四大帝国。波斯的东面,就是今天中亚五国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贵霜帝国,这个帝国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月氏。虽然在中国历史书上,这个国家很弱,先被匈奴修理,又被班超修理,但是在中国之外,它非常强大,多次击败波斯,是当时中东的另一个大帝国。不过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的贸易上,波斯和贵霜帝国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是丝绸贸易的第一批中间商,几百年来通过倒卖丝绸贸易发够了横财。而从中国至西方的古代世界,也在这场丝绸贸易中,维持着彼此的利益平衡。

然而到了中国南北朝晚期时代,这个贸易平衡,却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公元538年,在意大利历史学家德洛奇的说法里,是“恐怖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欧洲市场上中国丝绸的价格暴涨,比起之前的一年,竟然一口气上涨了15倍,而这个上涨趋势一直在延续,呈几基数激增。到了公元545年,欧洲市场上的丝绸价格,居然比公元537年上涨了87倍。丝绸价格的连年暴涨,对于当时欧洲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地中海沿岸从事丝绸加工业的工商业者纷纷破产,许多城市也因此凋零。在当时欧洲钱都不值钱了,大家纷纷抢购丝绸,用丝绸来保值,这是一场席卷欧洲的经济灾难。

标签: 蚕丝

更多文章

  • 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人

    在北魏末年的中原大起义风暴中,原来的北魏皇朝奄奄一息,而一个“错位”的汉人却趁机而起,成为北方的枭雄,他所建立的王朝,虽然未能统一北方,却对整个南北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齐政权的“太祖”高欢。说到高欢的“错位”,其实这也

  • 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六位国君,一个目光远大、气度恢弘的少数民族改革者。魏孝文帝因改姓元,又叫元宏。他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推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47

  • 两晋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徭役

    两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但是社会物质生产仍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明确赋税制度。西晋在赋税制度上实行占田制,实行户调法。东晋允许官僚占山封山带泽良田万顷,奴婢数千,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赋税制度。两晋时期,社会经济特点是江南迅速开发

  • 第二节 齐王司马攸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

    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晋朝后,封司马攸为齐王,对他还算尊崇,让他掌握部分军权,参与议定国家大事,官职由卫将军迁骠骑将军,又转镇军大将军,后由武官转为文官,任太子太傅、司空等职。但到了武帝晚年,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帝共有二十六子,其中皇后杨艳所生仅三人,并且长子司马轨夭折后,次子司马衷遂以年长被册立

  • 隋文帝最喜欢的宫女被老婆打死为什么话也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也不

    “妻管严”是用来形容怕老婆的男人,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就算是身处于这样的地位,也依然有一些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隋文帝。皇帝怕老婆,着实是一件让许多人觉得稀罕的事。隋文帝是非常出色,功绩显赫的一位皇帝,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隋朝的历史很短,但是

  • 独孤加罗是隋文帝的挚爱,却因一个错误导致隋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

    热播电视剧《独孤天下》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讲述独孤家的三个女儿因“独孤天下”的预言走向王的女人的故事。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独孤伽罗,随着电视剧《独孤天下》的热播,独孤伽罗由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色,变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的独孤伽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又犯了一个什么样的

  • 晋朝的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封了27个同姓王埋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27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八王之乱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以后,外戚

  • 东晋诗人陶渊明:诗歌里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

    陶渊明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

  • 隋文帝为何要冷落后宫佳丽三千?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隐情

    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独孤氏为皇后。独孤家族对杨坚以及他的父亲杨忠都有恩惠,所以,杨家基本是从属于独孤家族的。杨坚本来就对妻子有所畏惧,独孤氏做了皇后之后,在参政过程中,更让杨坚佩服,敬畏之心更浓了。文帝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这在历

  • 刘渊起兵,反晋建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西晋后期,八王混战之时,少数民族开始趁机扩展势力。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去世后,晋怀帝司马炽登基,改年号为永嘉。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首先在北方创立了自己的匈奴汉国。自此,中原一带逐步开始了更为激烈的混战。■精通汉学,文武双全匈奴人刘渊,字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