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忠于大唐的狄仁杰,为什么要在关键时刻投降武则天?两人关系太过微妙?

忠于大唐的狄仁杰,为什么要在关键时刻投降武则天?两人关系太过微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89 更新时间:2024/1/15 6:53:24

狄仁杰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他是唐朝时期非常着名的一个神探级人物。他的事迹早已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中国老百姓对于狄仁杰、包青天宋慈明察秋毫的清官形象尤其偏爱,因此在后世很多艺术作品中对于他们的事迹口口相传,其中故事有真有假,但大多时候都让人深信不疑,这或许就是老百姓对于清官的一种偏爱。

狄仁杰就是其中最着名的一位,在审理冤狱方面,狄仁杰手到擒来,颇为出名,因此也赢得了百姓和后人的敬重,但是在气节方面却让后人有所诟病,人们似乎无法接受这样一位刚直不阿的模范人物在关键时刻竟然背叛大唐,投降了一个女人。那么狄仁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选择武则天呢?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鸿儒君为大家一一揭秘!

正文:

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我们的狄大人处处发光!

狄仁杰的家族本是山西太原狄氏家族中的大户人家,因此和历史上大部分出身卑微、发愤图强的名臣们不同,狄仁杰少年时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而狄仁杰天资聪颖,又颇喜欢读书,所以踏入仕途注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既有关系,又有能力,这种人才想不被发现都难,于是在狄仁杰参加科举时果然就被当时的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给发现了。

阎立本喜欢画画,更喜欢人才,狄仁杰恰恰是一表人才,而且文章也写的极好,于是年轻的狄仁杰不费吹灰之力在这位贵人的推荐下升任了并州都督府法曹,从此跟审理案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久后由于工作能力突出,狄仁杰再次被升为大理寺寺丞,在此之前大理寺积累了大量案件,前任寺丞能力有限,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没想到狄仁杰到任后,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处理干净了所有的案件,涉案人数达到17000人。

审判结束后,竟无一人击鼓鸣冤,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我们的狄大人是处处发光,没过几天,又升任侍御史、度支郎中、朝散大夫,并得到了唐高宗的高度认可,唐高宗出外巡幸时经常带着狄仁杰。

公元686年狄仁杰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被外放为宁州刺史,在任期间,因善于化解群众矛盾,老百姓感恩的五体投地,竟然为他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后来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豫州刺史。此时的狄仁杰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混下去,狄大人的一生堪称圆满,然而就在我们的狄大人准备收拾收拾退休的时候,祸事来了!

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掉大唐的国号,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周,并在洛阳定都,武则天称帝后,全国简直炸了锅,之前唐高宗确实比较废柴,媳妇儿帮忙处理处理朝政已经惹得满城风雨,全国上下已经颇有微词,没想到丈夫死后,媳妇儿连国号都给改了,这就过分了,于是李唐的贵族们实在忍不了了,相继起兵反对武则天。

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两个月后全部被灭;

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应李冲。七天后全部被灭。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甚至想剿除李唐皇室,因此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同时任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反对者终于偃旗息鼓,而狄仁杰也在其中,虽然他心向大唐王朝,但是他毕竟不是个傻子,几十万叛军都被消灭的干干净净,又何况自己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于是狄仁杰选择了投靠武则天阵营。

这是一次非常痛苦的抉择,保持了一辈子清名的狄仁杰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投降,实在让人大跌眼镜,然而让狄仁杰没想到的是武则天对他颇为器重,常常尊称他为国老,甚至不让狄仁杰下跪,虽然在立嗣的问题上,狄仁杰想立李显的想法让武则天颇为恼怒,但是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颇为融洽的,甚至有些微妙。

狄仁杰也曾多次顶撞过武则天,武则天不仅不生气,反而提拔他当宰相,后世有人称武则天与狄仁杰之间有不可描述的关系,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无聊的传说而已,真正原因是狄仁杰的人品让武则天非常叹服,为人刚直不阿,心胸宽广,宰相度量,武则天一双慧眼自然识得狄仁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而狄仁杰之所以投靠武则天也只是无奈之举,他真实的想法是明哲保身,希望有机会恢复大唐王朝。

三、本想委身一阵子,万没想到追随了一辈子!

狄仁杰终究没有盼来李唐恢复的那一天,此时的狄仁杰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经历了一辈子的宦海沉浮,晚年突遭大变让狄仁杰深刻感受到了官场的险恶,自己的一生还算顺风顺水,但是也因为政治斗争得罪了不少人,晚年的狄仁杰一直向武则天呼吁立李显为皇太子,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这是他能够为大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武则天生病时,为了立嗣之事,武则天专门征求过狄仁杰的意见,然而狄仁杰只回答了一句话就让武则天坚定了立李显为太子的决心:姑不可入太庙!这句话已经很明白了如果武则天坚持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那么将来自己是进不了太庙的,但是传给李显就不同了,可享受万人供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狄仁杰趁机劝武则天让李显监国,但没想到李显并不领情,反而对左右人说:哪有母亲一生病便让儿子监国的道理,狄仁杰这是有意讨好我!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是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自责未能恢复大唐基业,然而武则天却为他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本想委身一阵子,却没想到追随了一辈子,直到去世,狄仁杰也没能等到恢复大唐的那一天。

杜甫诗云: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

不知大家对于这段历史都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于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同来深究、探索历史的奥秘!

标签: 大唐

更多文章

  • 传旨太监念错一字拯救几千人命,实在是大善人一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善人

    皇帝,自古以来都是封建王朝的最高象征。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能坐上皇位的没有一个是庸才。提到皇帝就不得不提到另外的一个种人,那就是太监。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太监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负责向外界传达指令。在很多人看来,太监都是比较变态和狡诈的。毕竟是在皇帝身边待着的,一不小心说错话,就会人头不保。但

  • 松赞干布王后——文成公主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王后松干赞干布在唐朝初年贞观十年(636)统一了西藏高原,建起了一个奴隶制民族政权吐番。松赞干布向往大唐的制度、文物、礼乐、冠裳。他曾经几次向唐朝求婚,都被唐太宗李世民回绝。贞观十四年(640)冬天,松赞干布再次派大相噶东赞(藏文史书名“伦噶尔”)和智塞恭顿为

  • 在唐代的时候是如何惩治交通肇事罪的,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你知道

    核心提示:按照唐朝法律《唐律疏议》卷二十六之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人者减斗杀伤一等。”斗杀伤就是故意杀人,最高刑是死刑,比它减一等,就是长流三千里。这是唐代五刑之一的流刑中的最高等级,一般还有附加刑三年“居作”,就是三

  • 两次“弃妻”的唐朝痴情皇帝唐代宗李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两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忽闻平叛捷报时的欣喜若狂和兴致勃发,一向被人称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该诗意境风驰电

  • 武则天除了李世民睡过多少男人 第一次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都称武则天为女皇,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武则天晚年的私生活非常混乱,有很多人怀疑李世民究竟有没有睡过武则天,武则天的第一次究竟给了谁,小编这就带你揭开谜团。武则天睡过的第一个男人无疑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李世民是一个好色之徒,猎艳的行家里手,他不仅拥有美貌端庄

  • 玄武门事件后李元吉老婆竟然惨遭李世民霸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三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大哥李建被册封为大唐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三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太子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对付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攻击太子,双方持续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也没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公主竟爱上了和尚 李世民的女儿究竟有多大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了

    有一种说法叫“烂汉脏唐”,说的就是汉唐两代皇室的私生活比较乱,有不少今天听起来是限制级,需要打码的宫闱故事。今日去汉唐已远,只可于史籍中循迹,窥其端倪。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贞观之治”一直被古今史学家所颂扬,是古代传统成功国家治理的典型样本。但是,太宗皇帝治国平天下是圣君,治家却无方。治家

  • 唐朝重大事件:牛李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等所弑,继位的穆宗上台不到一年,宪宗十余年制裁藩镇的成果就毁得一干二净,藩镇割据复兴。同时,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也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牛、李二党长达40余年的倾轧。唐代的朋党倾轧之所以冠名为牛李党争与其首领有关。在互相倾轧的两党中,牛僧孺、李宗闵、

  •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竟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改元大业。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亡国之君。他老爹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文才武略,恐怕只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能与之相比。行均田令,颁《开皇律》,精简机构,发展商业,兴科举,设三省,天下大治。其时经过西晋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