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重大事件:牛李党争

唐朝重大事件:牛李党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86 更新时间:2023/12/13 14:20:42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等所弑,继位的穆宗上台不到一年,宪宗十余年制裁藩镇的成果就毁得一干二净,藩镇割据复兴。同时,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也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牛、李二党长达40余年的倾轧。

唐代的朋党倾轧之所以冠名为牛李党争与其首领有关。在互相倾轧的两党中,牛僧孺、李宗闵、韦贯之段文昌、令狐处、李珏杜牧等形成一党,因以牛僧孺(实以李宗闵)为首,谓之牛党;李德裕、李绅、郑覃陈夷行、韦处厚、李让夷、李回等人为一党,因以李德裕为首,谓之李党。牛、李二党各自扶植本党势力,在中央形成两大集团,彼此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斗争达40年之久,给唐王朝的政治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牛李党争萌于元和,成于长庆、宝历,盛于太和、会昌,终于大中的发展过程。

有说党争始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制举案。其实,二党正式形成于穆宗时期。长庆元年(821),礼部侍郎钱徽主持科举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之弟杨殷士等登第,而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所举进士则全部落榜。段文昌不服,向穆宗奏称礼部贡举不公,被录取者都是通过“关节”而实现的。穆宗不信,遂召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询问,三人认为段文昌所说属实,钱徽等主持的贡举存在营私舞弊行为,穆宗决定进行复试以辨是非。复试结果是孔温业、赵存约、窦洵直三人勉强通过,而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之弟杨殷士等11人全部落榜。穆宗龙颜大怒,将主持考试的钱徽、杨汝士及李宗闵贬官外放。李宗闵、杨汝士对李德裕、元稹、李绅等大为怀恨,从此李德裕和李宗闵势同水火,各树朋党,互相倾轧,40余年的党争由此正式上演。

二党不仅为争夺政治地位互相倾轧,其政治主张也完全对立。在对待藩镇的态度上,李党坚持强化中央权力,削弱藩镇势力,主张用武力铲除不臣藩镇,牛党则主张息兵和平,推行与藩镇妥协的政策。长庆二年(822),“史宪诚既逼杀田布,朝廷不能讨,遂并朱克融、王庭凑以节授之。由是再失河朔,迄于唐亡,不能复取。”(《资治通鉴》卷242,唐穆宗长庆二年二月)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出现,穆宗持听之任之的态度。牛党的政治态度因与穆宗一致,遂迅速得势。穆宗任用牛僧孺为宰相,牛僧孺联合李逢吉及牛党成员合谋倾轧李党成员,将李党一个个逐出朝廷外任。李党首领李德裕被外任为浙西节度使,直到敬宗宝历年间才召回朝廷,李党的其他成员如翰林学士李绅被挤出中央外任为江西观察使。牛党基本上把持中央朝政,在党争中暂时占优势。

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去世,16岁的敬宗李湛即位。敬宗对在位日久却无政绩的牛僧孺颇为不满,出其为武昌节度使,李逢吉则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元和老臣裴度被重新任命为宰相。裴度立主削藩,其政治主张与李党一致,时任浙西节度使的李德裕趁机上书敬宗议论朝政,得到敬宗和裴度的赏识。敬宗即位两年就被宦官杀死,文宗李昂即位,牛李二党斗争更加激烈。太和三年(829)八月,文宗闻悉浙西节度使李德裕政治修明,军民悦服,于是召其为兵部侍郎。因政治见解与宰相裴度相同,加之李德裕本人能力不凡,裴度向文宗推荐李德裕为相。身为宰相兼吏部侍郎的李宗闵,不遗余力地阻止李德裕入朝,迫使其出任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不久,引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入朝,荐为兵部尚书兼宰相。得逞之后,两人共同排挤宰相裴度,迫使其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积极训练士卒,修筑城防,整理户籍,储备粮草,使西川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对吐蕃也具备了相当的防御力量。太和五年(831)九月,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副使悉恒谋请求以城降唐,李德裕派虞藏俭接管维州。上奏文宗,说“欲遣生羌三千,烧十三桥,捣西戎腹心,可洗久耻。”文宗召集百官讨论,大家都认为李德裕接管有功,其计谋可行,但宰相牛僧孺却以“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比来修好,约罢戍兵,中国御戎,守信为上。”(《资治通鉴》卷244,文宗太和五年九月)为由,主张把悉恒谋及维州交还吐蕃。文宗“以为然”,令唐军撤出维州,遣还悉恒谋等(悉恒谋等被吐蕃处死于边境)。此后,“德裕由是怨僧孺益深。”不久,文宗深悔处理维州事件不当。太和六年(832)十二月,出牛僧孺为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任兵部尚书,明年二月兼宰相。李宗闵惶惶不安,他力阻李德裕入相没有成功,六月,被罢相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党把持中央,占据优势。甘露事变前,郑注、李训得势,将二党均排斥于外。文宗晚年,牛党杨嗣复、李珏为相,打击李党,牛党转盛。总之,文宗时期,牛李二党此起彼伏,轮流进退,在朝者竭力排斥、外放对方,成为这一时期党争的主要特点。文宗无力消除党争,只得慨叹:“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资治通鉴》卷245,文宗太和八年十一月)

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去世,宦官仇士良等矫诏立皇太弟颖王李瀍为帝,是为武宗。牛党和他们依靠的宦官所支持的皇位继承人太子李成美却死于非命,牛党失势。九月,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入相,李党开始独掌朝政。不久,牛僧孺被贬为循州长史,李宗闵被长流封州,李党在武宗朝取得了完全胜利,但这种胜利伴随着武宗的去世而消逝。

会昌六年(846)三月二十三日,武宗驾崩,二十六日,宣宗李忱继位。李德裕在武宗朝功绩显赫,对内于会昌三年(843)讨平了泽潞刘稹叛乱,同年还攻破了回纥乌介可汗的进攻,在武宗会昌毁佛的过程中也出力甚多,对控制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势力的膨胀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政治上看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宰相。但李德裕度量不广,其独断专行、打击、排斥异己的作风为反对派所痛恨,打击宦官势力也招致了他们的不满。特别是宣宗对李德裕的专横作风积怨已久,登基仪式刚举行完毕,他就对左右群臣说“(李德裕)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资治通鉴》卷248,武宗会昌六年三月)宣宗所说未必是真,但厌恶李德裕则毫无疑问。四月二日,李德裕罢政事,出为荆南节度使。牛党白敏中为相,对李德裕落井下石,大力排斥李党。大中元年(847)李德裕罢为东都留守,李党成员也大都被贬黜,牛党的牛僧孺、李宗闵等则被召还朝廷(李宗闵未及还朝即死),不久,牛僧孺死。牛党的白敏中、令狐绹及崔铉对李德裕穷追不舍,又将李德裕一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司户。李德裕终于在宣宗大中三年(850)十二月死于贬所。牛李党争以牛党的胜利告终。党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竟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改元大业。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亡国之君。他老爹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文才武略,恐怕只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能与之相比。行均田令,颁《开皇律》,精简机构,发展商业,兴科举,设三省,天下大治。其时经过西晋末年

  • 唐太宗李世民不听劝阻而吞食丹药以至身遭暴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听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量级人物,而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凭借开创了史家赞誉有加的“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让后人交口称赞的“贤君”。可是这位历史上以“纳言”着称的皇帝,在他五十二岁时却因为轻信妖言,不听劝阻,而吞食丹药,以至身遭暴亡,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断送了自己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并且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治制度。设置了“三省六部制”,但在贞观时期的三省职权划分则体现了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而且唐太宗经常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兴

  • 李世民晚年沉迷酒色 死前告诫太子不可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酒色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

  • 第一讲 逐鹿:唐朝开国的历史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历史对局的博弈中,进退是谋略,攻守是战局。场场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在历史的博弈与纷争夺斗的角逐中,李渊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而由此兴建的唐朝则发展成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隋唐的名分资源之争如果人们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那么对这种信息资源的占有便不

  • 徐敬业的故事:就地取材,灵活应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应变

    对于突发事件,人们往往来不及做准备,而且外部条件又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只能发挥主动性争取一个比较好地结果。徐敬业面对无情的大火时,他又是怎样做的呢?看过后,你一定会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唐朝的开国元勋徐懋功,曾追随李世民灭隋兴唐,屡建奇功。徐敬业是徐懋功的孙子,这孩子相貌丑陋、性格刚强,从小不听师长之言

  • 解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

  • 为什么千古明君李世民临终时要杀功臣李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功臣

    唐初名将李勣有很多名字:徐世勣、李世勣、李勣,与李靖并称。他曾加入瓦岗军,后跟着李密降唐。他共经历三个朝代: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李世民临终时留下遗言,几乎要了李勣的命!即使唐朝开国的是李渊,可是根据史书的说法,似乎又宣告唐太宗李世民才是。自古以来,坐上皇位的开国君王,放过功

  • 鉴真和尚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接受邀请唐朝时,日本经常派使臣、留学生、僧人和商人到唐朝访问、学习和通商。因为这些人是政府派遣到唐朝来的,所以被称为“遣唐使”。这一年,日本第9次派“遣唐使”来到了中国,其中有两个年轻的和尚,一个叫荣睿,一个叫普照。他们到中国除了学习佛教,还有一项很重

  • 唐朝最厉害的公主,替父打下江山书中却没有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山

    提到中国的历史,很多人最羡慕的身份就是公主了,因为皇子们的夺嫡之争实在太过惨烈,而公主们相对来说就好很多。她们从小就衣食无忧,身份尊贵,在众星捧月中成长,真的是每个女子都羡慕的人生啊。不过关注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公主们的存在感不太强,能够把名字留在史册上的,都是曾经掀起过风浪的人。比如思想开放的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