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大战虎牢关:竟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大战虎牢关:竟一役擒两王威震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3/12/15 19:44:17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改元大业。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亡国之君。他老爹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文才武略,恐怕只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能与之相比。行均田令,颁《开皇律》,精简机构,发展商业,兴科举,设三省,天下大治。其时经过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混战,民心思定,文臣武将无不尽心竭力地为帝国服务,大家都以为又一个盛世已经来临。

即使出现一个中等暴君,以隋初国力之强盛,也可以承受得住。但杨广着实出手不凡,远征高丽、营造东都、开拓运河、巡游江南……如此种种惊人之举,每一样都动用人力数百万,登基七年就激起民变无数,只用了十五年就把杨隋帝国成功葬送。

隋末,天下大乱。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兵多将广,素有问鼎天下之志。公元617年,李渊趁杨广巡游江南、群雄并起之际,起兵造反,夺取首都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9年,乘龙舟南巡的杨广于江都(今扬州)在一次兵变中被杀,李渊于是废杨侑自立,改国号为唐,封长子建成为太子,二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而在洛阳,东都留守官王世充等人拥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延续杨隋一脉,大权尽数落入王世充手中。此外,尚有山西刘武周、河北窦建德、山东李密、领导江都兵变的宇文化及等多股势力虎视天下。

大野龙方蜇,中原鹿正肥

王世充街头小混混出身。据说他小时候就得到了跟曹操一样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他当权后扫荡群雄的威风来看,其军事才能不在曹操之下。他升官很快,炀帝南巡时,被委之以留守洛阳的重任。江都兵变后,王世充联合元成都拥杨侗为帝,随后发动兵变,杀元成都,威逼隋主封自己为右仆射,总领内外兵事,也颇有点曹公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可惜当时隋立国不到50年,跟立国四百余年的汉朝相比,“‘天’子姓杨,‘天’自然姓杨”的正统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其威力也就大打折扣。

兵变以后,王世充为了摆脱洛阳无粮可食、无险可守的窘境,决心夺取洛口仓和虎牢关两大战略要地。他看到唐军的主力正在西北和李轨交战,无暇东顾,于是作了一次军事冒险。顷尽十万大军向东攻击洛口,而把洛阳完全暴露给自己西侧的李渊。

李密闻讯,立即下令王伯当镇守金墉关,自己亲率大军迎敌。部将裴仁基向李密建议:“王世充悉众前来,东都必然空虚。不妨分兵死守,不与他正面交锋,另遣精兵三万,绕道河西,径袭东都。王世充必然回去救援,到时前后夹攻,可以轻取洛阳。”李密深以为然,他最终决定和王世充正面交锋。李密忘了,他对王世充的胜利都是在洛阳兵变以前取得的。世界上这样一种人,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碌碌无为,一旦自己成为领袖,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智慧。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皆属此类,他们是天生的领袖。王世充也是这样的人。

王世充对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夜遣轻骑潜入北山隐藏起来,又命兵士皆秣马蓐食,天一亮就发动突击。李密仓猝列阵,勉强招架,突然数百骑兵从山上猛冲而下,竟将密军冲作数截。王世充又把准备好的一个极象李密的人,两手反绑,牵过阵前,佯呼道:“李密已擒住了!”军士大呼万岁。李密军本来就被骑兵冲得乱七八糟,怎禁得这番哗乱,不由得误认为真,顿时大溃。王世充一鼓作气,取洛口、夺金墉、下虎牢,把李密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投奔李渊去了。一路上,他又收降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名将。随后班师回洛——他的军事冒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即,王世充又趁唐军主力在山西与刘武周决战之际,联合窦建德西征李渊。唐军节节败退,函谷以东、黄河以南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只得退守函谷关。此外,还收降了朱璨等小股势力。其时李轨、刘武周被李世民所灭,宇文化及为窦建德诛杀,而王世充东据洛阳,西占徐州,南达襄阳,北抵黄河,终于实现了自己跟曹操一样,挟天子、据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霸理想。

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不稍逊曹操,政治才能却差得很远。他非常相信巫术,每次征战前都要请巫师来占卜,把卦象看得比手下谋臣的建议更重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又命人捕了一些小鸟,在脖子上挂上小锦囊,里面放着各种令符,无非是王世充奉天承运一统天下之类的鬼话。然后就有农夫山人捕了鸟儿,前来进献,王世充大喜,一一封赏。

这种把戏,用来欺骗群氓村夫可以,在洛阳这样的天子之都,只能招来文臣武将的蔑视。有一天,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好作妄语,喜欢装神弄鬼,岂能做扫平乱世、一统天下的明主?我看我们还是早早另谋出路的好。”这个见解是明智的,秦叔宝立即表示赞成。

当时王世充正和唐军交战,万万没想到,就在战场上,秦叔宝和程咬金双双请战,待等他们骑马出营以后,下马跪拜:“蒙公厚待,极思报效,只因公猜忌信谗,我等如若久留,恐怕有祸,因此告辞。”头也不会,直奔唐营去了。在两军交战之际,手下大将公然投奔打了败仗的一方,尚属罕见。

王世充气得仗也不打了,班师回朝,却去找那个倒霉的皇帝杨侗算帐。在他看来,秦叔宝等人的跪拜之辞无非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嫌自己官不如李渊大,没有帝王气魄,难成大业。于是一回洛阳就把杨侗毒死,自己当起皇帝来,改国号为郑。皇帝瘾还没有过足,战报传来,大唐秦王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已经消灭了刘武周,现在挥师南下,兵出函谷关,直指洛阳。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不听劝阻而吞食丹药以至身遭暴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听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量级人物,而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凭借开创了史家赞誉有加的“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让后人交口称赞的“贤君”。可是这位历史上以“纳言”着称的皇帝,在他五十二岁时却因为轻信妖言,不听劝阻,而吞食丹药,以至身遭暴亡,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断送了自己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并且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治制度。设置了“三省六部制”,但在贞观时期的三省职权划分则体现了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而且唐太宗经常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兴

  • 李世民晚年沉迷酒色 死前告诫太子不可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酒色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

  • 第一讲 逐鹿:唐朝开国的历史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历史对局的博弈中,进退是谋略,攻守是战局。场场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在历史的博弈与纷争夺斗的角逐中,李渊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而由此兴建的唐朝则发展成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隋唐的名分资源之争如果人们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那么对这种信息资源的占有便不

  • 徐敬业的故事:就地取材,灵活应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应变

    对于突发事件,人们往往来不及做准备,而且外部条件又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只能发挥主动性争取一个比较好地结果。徐敬业面对无情的大火时,他又是怎样做的呢?看过后,你一定会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唐朝的开国元勋徐懋功,曾追随李世民灭隋兴唐,屡建奇功。徐敬业是徐懋功的孙子,这孩子相貌丑陋、性格刚强,从小不听师长之言

  • 解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

  • 为什么千古明君李世民临终时要杀功臣李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功臣

    唐初名将李勣有很多名字:徐世勣、李世勣、李勣,与李靖并称。他曾加入瓦岗军,后跟着李密降唐。他共经历三个朝代: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李世民临终时留下遗言,几乎要了李勣的命!即使唐朝开国的是李渊,可是根据史书的说法,似乎又宣告唐太宗李世民才是。自古以来,坐上皇位的开国君王,放过功

  • 鉴真和尚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接受邀请唐朝时,日本经常派使臣、留学生、僧人和商人到唐朝访问、学习和通商。因为这些人是政府派遣到唐朝来的,所以被称为“遣唐使”。这一年,日本第9次派“遣唐使”来到了中国,其中有两个年轻的和尚,一个叫荣睿,一个叫普照。他们到中国除了学习佛教,还有一项很重

  • 唐朝最厉害的公主,替父打下江山书中却没有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山

    提到中国的历史,很多人最羡慕的身份就是公主了,因为皇子们的夺嫡之争实在太过惨烈,而公主们相对来说就好很多。她们从小就衣食无忧,身份尊贵,在众星捧月中成长,真的是每个女子都羡慕的人生啊。不过关注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公主们的存在感不太强,能够把名字留在史册上的,都是曾经掀起过风浪的人。比如思想开放的山阴

  • 历史上李白的真实生活:大诗人李白究竟靠什么维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

    李白很多史学家、李白专家似乎都没有研究过李白是靠什么生存的,他的主要经济来源哪方面呢?只有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李白》里讲述了一些。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来的时候,带来三十万金,这个金到底是金子呢还是铜钱呢?不得而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个口无遮挡说大话的人,估计是三十万铜钱,金子不可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