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5、文宗李昂

15、文宗李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78 更新时间:2023/12/12 4:33:30

唐文宗李昂(809~840),穆宗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长庆元年封江王,初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敬宗被害,宦官刘克明等矫旨,命翰林学士路隋起草遗诏,以绛王李悟权勾当军国事。刘克明等还想更置掌权的宦官,也就是宦官中的“四贵”: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眼见涉及自己的权势,王守澄等四人商议决定,以卫兵迎江王李涵入宫,发神策军、飞龙兵进讨贼党。他们杀了刘克明等,绛王李悟为乱兵所杀。王守澄等与翰林学士韦处厚商议,并采用韦处厚建议:江王李涵以“教”布告中外,已平定内乱,群臣对江王劝进,以太皇太后令册立江王即皇帝位。十二日江王李涵即皇帝位,更名李昂,是为文宗。第二年二月,改元太和。

文宗为亲王时,深知穆、敬两朝的问题,即位后,他励精图治,去奢从俭。出宫女三千;五坊鹰犬,留猎用外,均放之;供宫中物品,按贞元规制;裁省教坊、翰林、总监的冗员1200多人;停各衙新加衣粮;御马坊场及近年别贮钱谷所占陂田,均归之于有关官府;敬宗时向各地索要的组绣、雕镂之物,悉罢之。敬宗时,每月坐朝不过一二次,文宗恢复旧制,单日都上朝,召宰相群臣延访政事,召对待制官,辍朝、放朝都在偶日。文宗的初政,颇有起色,朝野相贺,以为太平有望。但是,文宗面临的是一个国势下降、问题众多的局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始终困扰着他。

宝历二年三月,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擅领留后,贿赂邻镇,以求继承节帅之位。朝廷一年不闻不问,太和元年(827)五月,朝廷以天平节度使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以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七月,李同捷不受诏。武宁节度使王智兴请讨李同捷,朝同意。八月,文宗削李同捷官爵,命乌重胤、王智兴等率军讨之。成德节度使王庭凑、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均助李同捷。直至太和三年四月才平定李同捷。此乱刚平,六月,魏博又发生兵变,杀节度使史宪诚,奉都知吾马使何进滔为留后,朝廷任命的魏博节度使李听被拒。何进滔在七月兵击李听,李听大败。朝廷用兵河北三年,馈运不给,只好妥协,八月,命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将相、卫、澶三州归予。

太和四年二月,兴元兵乱,节度使李绎、推官赵存约、牙将王景延、判官薛齐,均被杀,并屠李绎家。三月,山南西道节度使温造赴任,至兴元所属褒城,遇兴元都将卫志忠军还,温造与之密谋诛乱军,流倡乱者杨元及处死杀李绎的凶手。

太和五年正月,卢龙军在副兵马使杨志诚煽动下作乱,节度使李载义父子逃至易州,莫州刺史被杀,宰相牛僧孺一味姑息,认为卢龙从安史以来就非国家所有,今天杨志诚得到,就像以前李载义得到一样,不必管他们对朝廷的逆顺。于是,二月便以杨志诚为卢龙留后,四月以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太和八年十月,杨志诚又被乱军逐出,兵马使史元忠主军务,十二月,以史元忠为卢龙留后。

太和八年十一月,成德节度使王庭凑死,军中奉其子王元逵知留后,王元逵与其父不同,对朝廷甚为礼谨。九年正月,以王元逵为成德节度使。

开成二年(837)六月,河阳军乱,节度使李泳逃奔怀州。此是内地藩镇,朝廷命左金吾将军李执方为河阳节度使,八月,李执方平定兵乱。开成三年九月,义武节度使张潘死,军中要立其子张元益,观察留后不同意,被杀,又杀大将十余人。朝廷命李仲迁为义武节度使,但军中不接受。朝廷为之罢李仲迁。在最后处理义武问题上,文宗举措较妥:宰相主张用兵,文宗认为,义武地狭人贫,军资一半依靠国家,对义武“急之则靡所不为,缓之则自生变”(《资治通鉴》卷246,唐文宗开成三年)。并授张元益代州刺史,下诏只要张元益出定州(义武镇治地),义武兵变者赦不问。十一月,张元益出定州,事变遂平。

由此可见,文宗时,藩镇之乱不断,朝廷对内地藩镇还有指挥之力,对河北藩镇完全无力控制,只有妥协、姑息,以至加官晋爵以笼络。

文宗是宦官拥立的,他深知宦官擅权之害。太和二年三月,文宗亲策制举之士,刘贲对策,极言宦官之害。他认为:“陛下宜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指出“阍寺持废立之权,陷先君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这些话,直刺宦官,对文宗之触动尤深。对于宪宗、敬宗被弑、逆党犹在,文宗始终于怀;对宦官擅权、势力膨胀,神策军护军中尉王守澄特别专横,招权纳贿,文宗无法制止而十分痛心,力图解决宦官问题。文宗曾私下同翰林学士宋申锡谈到宦官擅权跋扈问题。宋申锡进士出身,在朝“清慎介洁,不趋党与”(《旧唐书》卷167《宋申锡传》)。文宗见宋申锡忠厚谨慎,可以信赖,便问宋申锡该如何对王守澄等宦官。宋申锡主张,可以将权大位高、逼迫皇上的宦官,逐渐除去。文宗让宋申锡与朝臣谋议除去权宦。

太和四年六月,文宗擢宋申锡为尚书右丞,七月,加平章事。宋申锡引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并将文宗诛权宦的密旨告之。王璠泄漏其谋,王守澄及其党郑注知道后,开始作准备。太和五年二月,郑注唆使神策都侯豆卢着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漳王李凑,是文宗之弟,有贤名。二十九日,王守澄便将此诬告奏于文宗。文宗本来就忌漳王,相信所奏,并发怒。王守澄要发200骑去屠杀宋申锡全家。被飞龙军使、宦官马存亮劝阻。当天是官员旬休(每月三旬,每旬休假一日),文宗派中使召宰相,独不召宋申锡。在延英殿,文宗出示王守澄奏,众宰相一时惊愕。文宗命王守澄捕豆卢着及宋申锡的亲近侍从王师文,在禁中审讯。王师文逃逸。三月初二,宋申锡罢相为右庶子。宰相大臣无人敢为辩冤,只有大理卿王正雅等要求交外廷核实此案。三月初四,狱成,众臣要求将狱事交外廷复查。文宗不许,大臣不退,认为宋申锡已为宰相,不至于此!郑注怕诬告被发觉,给王守澄出主意,贬宋申锡和漳王李凑。文宗对人不信任,毫无洞察力,由此可见。

贬宋申锡后,宦官更专横了,文宗表面上包容,而实际不堪忍受,也知宋申锡之冤,仍准备诛杀权宦。依靠王守澄而接近文宗的郑注(以医术进)、李训(以口辩、权数进),揣知文宗的意思,李训多次露出对宦官的不满。文宗认为李训、郑注有才,可以与谋大事;二人又是因王守澄亲近皇帝的,宦官不会怀疑,于是与二人谋。李训、郑注便以诛杀宦官为己任。

标签: 文宗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李世民的护卫队长为何被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他是李世民的护卫队队长却被黑了上千年,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是一座州府大堂太守老爷办公的地方为何又叫“帅正堂”?新绛,古称绛州,现存有绛州州府建筑群;说来也奇怪,这州府原来本是在一处的官办场所,现如今被分裂成了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三楼(钟楼、鼓楼、戏楼)、绛州大堂和绛守居园池。一、文中看物:

  • 李世民爱女高阳公主悲惨结局 为和尚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爱女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据历史记载,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为何因和尚上吊自杀?如此凄凉的下场,竟然死于自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古代,一些公主因为出身高贵,或者种种原因,特别会受到自己父皇的喜爱。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而对于高阳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辩机的故事了,这

  • 李林甫的故事:大肆排挤李隆基身边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景等一代名相,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在历史上留下开元盛世的美名,连大诗人杜甫饱受离乱之苦的时候,回忆起当年的盛世,也是感慨不已,“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存万家室。”可是后来,李隆基逐渐发现处理繁琐的政事远不如谈玄论道、着诗作文有意思,就渐渐

  • 李世民竟憎恨负面报道:由此破坏了新闻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古代没有新闻媒体那是不对的,其实一直就有,到皇帝时代结束才消失,转变为真正的现代媒体。这种新闻媒体和现代新闻媒体一样记录和报道新闻事实,以传播为目的。区别仅在于:它的主要被报道人只有一个,就是当时的皇帝;它的读者不在当世,而在后世。这种新闻媒体,就是记载皇帝私生活的《起居注》和记载皇帝和大臣之间

  • 柴绍简介与生平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柴绍(?~639),唐初将领。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父柴慎,隋朝时任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矫健有力,其勇敢义气在关中(今陕西关中)一带颇有名气。少年时就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李渊早在起兵之前,就将女儿嫁给了他。李渊在太原举兵起义时,柴绍夫

  • 【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

    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着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

  • 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如何将儿媳杨玉环占为己有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他是

    公年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因为武惠妃撒手人寰,这一他最宠溺的嫔妃让唐玄宗李隆基失去精神寄托,忧心忡忡,常常黯然神伤,觉得非常苦闷、孤独。殊不知,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合他的心意。正是因为李隆基没有中意的嫔妃,去哪里就寝都成了他每天难以决定的一个问题。为了此事,他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让每位嫔妃头

  • 古代唐诗是怎么发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是怎么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那么唐诗是如何“发表”并流传下来的呢?唐代诗人发表作品,不可能像今天如此方便,因为木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到宋代才开始发展起来。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发表方式。(1)呈示寄赠。这是诗人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

  • 李世民一共杀了三个兄弟 除了李建成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杀了

    武德九年,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此事人尽皆知,毋庸赘言。其实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还杀过一个弟弟,那就是汉王李元昌,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小编今天给讲讲。李元昌是李渊第七个儿子,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贞观五年除华州刺史,贞

  • 李世民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着名的君臣CP。魏征经常不顾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