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17 更新时间:2024/1/5 6:54:28

鉴真(687~763)日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着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6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人授或;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那里传律授戒。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享年76岁。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着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

标签: 日本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如何将儿媳杨玉环占为己有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他是

    公年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因为武惠妃撒手人寰,这一他最宠溺的嫔妃让唐玄宗李隆基失去精神寄托,忧心忡忡,常常黯然神伤,觉得非常苦闷、孤独。殊不知,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合他的心意。正是因为李隆基没有中意的嫔妃,去哪里就寝都成了他每天难以决定的一个问题。为了此事,他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让每位嫔妃头

  • 古代唐诗是怎么发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是怎么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那么唐诗是如何“发表”并流传下来的呢?唐代诗人发表作品,不可能像今天如此方便,因为木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到宋代才开始发展起来。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发表方式。(1)呈示寄赠。这是诗人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

  • 李世民一共杀了三个兄弟 除了李建成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杀了

    武德九年,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此事人尽皆知,毋庸赘言。其实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还杀过一个弟弟,那就是汉王李元昌,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小编今天给讲讲。李元昌是李渊第七个儿子,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贞观五年除华州刺史,贞

  • 李世民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着名的君臣CP。魏征经常不顾李世

  • 刘晏简介:智谋超群的治国圣手刘晏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智谋

    第一节太子正字,小小神童刘晏(公元716780年),字士安,唐曹州南华(今河南东明县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功绩卓着的经济谋略家。刘晏生于开元盛世,自幼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年方八岁,适值玄宗到泰山举行祭天地大典,他写了一篇歌颂唐皇文治武功的《东封书》,特地从家乡曹州南华,赶到玄宗行宫,献上颂文。玄

  • 明君身后总存在的悲剧:李世民的诸子相争贻害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子

    太宗皇帝在位20多年后病死,他死之后是高宗李治继位。这个高宗真的很高,血压高,经常头晕目眩,他的高血压是让他爸给吓的,这个惊吓的过程有具体的来龙去脉。当时太宗的五儿子李佑,和太宗那个倒霉弟弟李元吉一样被封齐王,所以也不知道是他找倒霉还是倒霉找的他,有一天(贞观十七年)李佑就伙同一帮古惑仔造反了,反自

  • 隋唐时期的儒学:儒学的重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儒学

    隋朝的统治者对于儒学的态度是支持的,隋文帝杨坚感到儒学可以利用于统治,于是不仅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以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而且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这确实为儒学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隋朝的皇帝尊重儒学,但是他们对于佛教更感兴趣些,从骨子里相信&ldqu

  • 这个人造反后被抓,临死前竟然想给儿子找个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奶妈

    入夜,我回到几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做了一场关乎良将,关乎君臣的美梦。大唐,我在梦中看到了它。它雍容华贵,风情万种,在灰暗的历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我也见到了它的开创者——李世民,那位贤明的出色君王,这时的他还年轻,刚刚成为君王,正与自己的将领们计划着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版图。在他的朝堂上,我见到了这场

  •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何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从谏如流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

  • 李克用父子历史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907年初,朱全忠宣布建立梁朝,自己当了皇帝,觉得“全忠”这个名是已故唐朝皇帝起的,现在再用感到耻辱,用原来名“朱温”又与“猪瘟”谐音,于是重新取了名字:朱晃。李克用听说朱温建立梁朝当了皇帝,改名朱晃,那心情是又恨、又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