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如何将儿媳杨玉环占为己有的呢?

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如何将儿媳杨玉环占为己有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53 更新时间:2023/12/29 15:32:56

公年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因为惠妃撒手人寰,这一他最宠溺的嫔妃让唐玄宗李隆基失去精神寄托,忧心忡忡,常常黯然神伤,觉得非常苦闷、孤独。殊不知,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合他的心意。

正是因为李隆基没有中意的嫔妃,去哪里就寝都成了他每天难以决定的一个问题。为了此事,他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让每位嫔妃头上插一朵鲜花,然后放飞一只蝴蝶如若。蝴蝶落在谁的头上,当天晚上他就临幸谁。这种招蜂引蝶的游戏出现在皇室,未免也太荒唐了。不过,李隆基不愧为才子,他的这个“创作”确实很文雅。

这样荒唐的生活过了差不多两年,慢慢的李隆基也就玩腻了。在他内心,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情欲的释放,还需要像武惠妃那般情投意合的女子来填补他情感上的虚空。正当他无可奈何的时候,高力士却建议他把儿子寿王的妃子召入宫中。这种丧失伦理道德的事情恐怕只有从宦官的口中才能说得出来,可是从另外层面看,唐玄宗的中年似乎也过于荒诞了!难怪唐朝后期的实力会出现下滑,这是与他的消沉与荒唐造就的。可是,话又说回来,高力士的这个建议对唐玄宗而言似乎是个好主意,只不过是他的首创还是在唐玄宗暗示下提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那么,寿王李瑁太无辜,也太可怜了!他的母亲之死给父亲造成的感情创伤,竟然需要自己的妻子去抚慰?一个阴阳两隔,一个即将成为他的后妈,他的这两个至爱的女人都离他而去。对寿王李瑁而言是无奈的,是可悲。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在高力士的精心策划与安排下,杨玉环随驾前往骊山,与李隆基相会于华清宫。此时,杨玉环才二十二岁,而李隆基已经五十六岁了。

公公与儿媳妇约会,杨玉环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我们不知道。是惶恐,是惊愕,是喜悦,是希冀,还是对过去的依恋?也许这些统统都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隆基的喜悦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据史书称杨玉环“既进见,玄宗大悦”。当见到刚沐浴完毕的杨玉环如出水芙蓉般站在他的面前时,年过半百的李隆基竟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自己的儿媳。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那一刻,所有的仁义道德,所有的礼义廉耻,几乎都被李隆基抛到了九霄云外。骊山华清宫相会之后,唐玄宗决定,一定要与杨玉环长相厮守。令他犯难的是,此时杨玉环的身份还是寿王妃,是自己的儿媳,如何才能够冠冕堂皇地把她变成自己的女人呢?其实,办法还是有的。

公元692年(长寿二年)正月初二,李隆基的母亲窦氏在洛阳宫中被武则天杀害,尸骨无存。李隆基登基后,追尊窦氏为皇太后,并于每年正月初二为窦氏忌辰举办悼念活动,为太后追福。

李隆基从骊山回来后,转眼就到了新年。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他借着为母亲追福的名义,却以杨玉环“自愿出家”为由,颁发了一道诏书,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在唐朝,皇室女子当道姑为死者追福,确实有先例。到唐睿宗时,李隆基的两个妹妹都被度为女道士,一个叫“金仙”,一个叫“玉真”。至于度道的原因,据说是为天皇太后武则天追福。唐睿宗去过世后,李隆基的女儿万安公主也成了女道士。只是,金仙、玉真、万安公主,她们确实成了真道士,而杨玉环只是一个通过度道作为幌子的假道姑。为此,李隆基特意为杨玉环取了一个道号太真。在被度为女道士后的第十天,杨玉环再次随李隆基一同前往骊山泡温泉、洗鸳鸯浴了。

从骊山回来后,李隆基住进了兴庆宫,然后把杨玉环安排在大明宫,并破例在宫中为她建造了一座道观。其中的玄机是,兴庆宫与大明宫之间有一座“复道”相连,这座复道犹如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从此,这里成了一个老男人与盛唐第一美女幽会的场所。对杨玉环来说,唐玄宗这个男人,老是老了点,但他毕竟是皇帝,是一国之君,他操纵着一个庞大的唐帝国,并且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能够演奏多种乐器。像笛子、琵琶、羯鼓等,李隆基是样样精通,盛唐着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经他润色加工而成。所有这些对年轻的杨玉环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她本身也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杨玉环中知晓音乐,擅长歌舞,据古代舞蹈史专家分析,她很可能是《霓裳羽衣舞》的编舞者。

杨玉环舞姿的曼妙,有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为证: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如此一来,一位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老才子在身旁奏乐,佳人随拍翩翩起舞,曲尽其妙、舞尽其态。这样的生活,或许真的只有天上才有。为掩人耳目,杨玉环以道姑的身份都是半公开半掩饰地与李隆基幽会,这样差不多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杨玉环第三次同李隆基前往骊山,住了二十六天。当他们一行回到长安后,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才蓦然发现,道姑“杨太真”居然脱下了道冠,换上了华美的长裙,戴上了金钗步摇,然后与李隆基一起住进了兴庆宫。

标签: 他是

更多文章

  • 古代唐诗是怎么发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是怎么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那么唐诗是如何“发表”并流传下来的呢?唐代诗人发表作品,不可能像今天如此方便,因为木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到宋代才开始发展起来。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发表方式。(1)呈示寄赠。这是诗人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

  • 李世民一共杀了三个兄弟 除了李建成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杀了

    武德九年,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此事人尽皆知,毋庸赘言。其实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还杀过一个弟弟,那就是汉王李元昌,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小编今天给讲讲。李元昌是李渊第七个儿子,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贞观五年除华州刺史,贞

  • 李世民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着名的君臣CP。魏征经常不顾李世

  • 刘晏简介:智谋超群的治国圣手刘晏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智谋

    第一节太子正字,小小神童刘晏(公元716780年),字士安,唐曹州南华(今河南东明县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功绩卓着的经济谋略家。刘晏生于开元盛世,自幼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年方八岁,适值玄宗到泰山举行祭天地大典,他写了一篇歌颂唐皇文治武功的《东封书》,特地从家乡曹州南华,赶到玄宗行宫,献上颂文。玄

  • 明君身后总存在的悲剧:李世民的诸子相争贻害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子

    太宗皇帝在位20多年后病死,他死之后是高宗李治继位。这个高宗真的很高,血压高,经常头晕目眩,他的高血压是让他爸给吓的,这个惊吓的过程有具体的来龙去脉。当时太宗的五儿子李佑,和太宗那个倒霉弟弟李元吉一样被封齐王,所以也不知道是他找倒霉还是倒霉找的他,有一天(贞观十七年)李佑就伙同一帮古惑仔造反了,反自

  • 隋唐时期的儒学:儒学的重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儒学

    隋朝的统治者对于儒学的态度是支持的,隋文帝杨坚感到儒学可以利用于统治,于是不仅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以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而且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这确实为儒学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隋朝的皇帝尊重儒学,但是他们对于佛教更感兴趣些,从骨子里相信&ldqu

  • 这个人造反后被抓,临死前竟然想给儿子找个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奶妈

    入夜,我回到几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做了一场关乎良将,关乎君臣的美梦。大唐,我在梦中看到了它。它雍容华贵,风情万种,在灰暗的历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我也见到了它的开创者——李世民,那位贤明的出色君王,这时的他还年轻,刚刚成为君王,正与自己的将领们计划着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版图。在他的朝堂上,我见到了这场

  •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何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从谏如流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

  • 李克用父子历史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907年初,朱全忠宣布建立梁朝,自己当了皇帝,觉得“全忠”这个名是已故唐朝皇帝起的,现在再用感到耻辱,用原来名“朱温”又与“猪瘟”谐音,于是重新取了名字:朱晃。李克用听说朱温建立梁朝当了皇帝,改名朱晃,那心情是又恨、又气、又

  • 【唐朝·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浪漫诗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