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玄奘

13、玄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3/12/30 11:09:46

玄奘(605~664)是唐代着名的高僧之一,通常被人们称为“三藏法师”或“唐三藏”,也就是我们在《西游记》看到的唐僧的原型。他是唐代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着名的佛学经典翻译家和宗教哲学理论家,也是我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玄奘法师,俗名陈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隋炀帝大业元年(605),玄奘法师出生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大业末年出家为僧。隋末唐初剧烈的社会动荡,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佛教宣扬的生死轮回、善恶报应的思想,无疑使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这也是唐初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当时佛教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各派弟子各持己见,对佛学经典解释不一。为了搞清佛学教义,玄奘在国内寻访有名的佛学大师,弄懂了不少重要的佛教经典。但是随着学识增长,他疑问也就愈多,很难说清哪家的解释是正确的,极有必要对于各宗派及其理论作进一步的探讨。

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南北朝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经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次大规模灭佛运动,佛教经典大部分被销毁。残存的译本不但文笔拙劣,晦涩难懂,而且错误很多。玄奘法师所研究的大乘佛教的“瑜伽法门”,更是缺少系统经典的译本。为了探究佛教的真谛,他下决心到天竺(今印度)去留学。

唐初,国家明文禁止个人私自出境,贞观三年(629),玄奘混在逃难的百姓和西域商人中悄悄地离开长安,踏上了艰难的征途。唐代通往天竺的陆路,必须走河西走廊、新疆,绕行西域诸国,路途有万里之遥,其间既有崇山峻岭,又有茫茫沙漠,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佛教发祥地天竺。玄奘在天竺游学17年,遍访五天竺的名寺高僧,主要在当时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在今印度伽雅城西北),从戒贤法师学习《瑜迦师地论》、《大乘起信论》,还经常代戒贤给众僧讲经说法。贞观十六年(642),天竺戒日王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诺吉城)举行了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有印度十八国的国王和各派僧侣六七千人参加,玄奘是大会的主讲人,他所着的《破恶见论》为印度各派所佩服,从此名震五天竺。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阔别17年的长安城,带回梵文佛经657部,受到唐太宗亲切召见。他把这次所见到、听到的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物产、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撰写成《大唐西域记》,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近几年来,印度的那烂陀寺、王舍城等古代建筑遗址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大都得益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

后来,唐太宗下诏“将梵本657部于弘福寺翻译”,委派房玄龄许敬宗等人帮助挑选硕学名僧50多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唐高宗继位后,专门修建了慈恩寺及翻经院,为玄奘翻译经书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唐朝政府的支持下,玄奘完成了其中的75部的翻译工作。玄奘还创立了佛教的唯识宗(又名法相宗)。麟德元年(664),玄奘病逝于宜君山的玉华宫(在今陕西宜君县境内),享年60岁。

玄奘去世后,唐高宗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数万人来为他送葬。五年后,唐高宗将火化后的玄奘遗骨,迁葬到樊州(今陕西西安市南),并在那里为他建立了佛塔和庙宇。后来,有关他西行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就是依此创作而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她因才华被李世民召进宫 二十四岁就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贤妃徐惠,较少有全名的人,在男权社会这实属不易。徐惠是浙江湖州长城人,出生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精通《论语》、《诗经》,八岁自己就能写文章。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模仿《离骚》写首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看后大吃一惊,知道这孩子

  • 唐太宗李世民薄葬之谜 盗墓贼无意之举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之谜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的一位明君,他开创了华夏的“贞观之治”,他生前厉行节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去世之后,被葬在了昭陵。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才下旨造昭陵,凿石的工人才100多个,几十天就完工了。因此,长孙皇后的陵墓当然是属于薄的不再薄的薄葬了。于是,天下人对唐太宗的薄葬都赞叹不

  • 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为什么会卧病在床整整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时期英雄人物辈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均是为唐朝建国立业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同来探讨秦叔宝!咱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位,便是秦叔宝,原名是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什么秦叔宝会卧病在

  • 瓦岗寨的单雄信不愿降服于李世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不愿

    关于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追根究底要从两人的父辈说起。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曾是北周镇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将军。公元581年,当时尚在隋任将的李渊,奉命攻打北周,并且围住了东昌。双方血战数日,李渊率部攻破城墙,单禹也是兵败被擒。只是后者性情忠烈、宁死不屈,最后被李渊处死。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

  • 唐太宗李世民为啥会被称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被称为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

  • 【唐朝·颜真卿】安史之乱宁死不降的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仅用三十多天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刚从温柔乡中醒来的唐玄宗不由伤心叹息:“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臣!”这时有人来报,说河北尽陷,只有颜真卿镇守的平原城没有损失。唐玄宗这才开始关注颜真卿,感慨万千:“朕不识真卿久矣!”其实他这时候真

  • 第六讲 政治权谋与官场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权谋

    单个官员,展现的是他的政治权谋与策略;多个官员,呈现的则不仅是权谋与策略,还是一种文化,是带着政客思想,印着政客足迹的文化。由错综复杂的政治交往而织成的官网,总免不掉那个时代的烙印。君主与人镜人生有三面镜子:一面是铜镜,照着它可以把衣服穿整齐;一面是历史,可以让人知道古往今来历代王朝兴亡的种种教训;

  • 12、宁国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宁国

    宁国公主,肃宗次女。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镇压叛乱,唐朝向回纥借兵。回纥,其先匈奴,北魏时称高车,或称敕勒,讹为铁勒,其一为回纥。贞观三年(629)始向唐献方物。开元(713~741)年间,回纥日益强盛。唐玄宗册封其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在回纥帮助下,至德二载(757)唐朝先

  • 第二节 收揽皇权,变革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权

    唐玄宗即位后,在政治上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帝位,使动荡的局面尽快地安定下来。从神龙元年正月到先天二年七月,只不过八年的时间里,唐廷就发生了七次政变,换了三四个皇帝,使宫廷内弥漫了险恶的气氛。先后粉碎武韦集团、太平公主集团的斗争,使唐玄宗深深地懂得:树立皇权的绝对权威,是威慑动乱势力、安定政局

  • 李世民这么厉害,为啥儿子都这么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可谓牛气冲天,但他的儿子大多是渣。李治是个软蛋先不说,长子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17年之后,竟然走上谋反的道路,不能不令人深思。历代史家都将李承乾悲剧形成的原因,完全归之于他本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其实,唐太宗教育上的失误也是造成李承乾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承乾原本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