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1、天竺

11、天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21 更新时间:2024/1/11 8:48:57

隋唐时期的天竺,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具有辽阔的疆域。天竺是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汉朝称其为身毒国或婆罗门。隋唐时期,天竺还没有统一,按照地理位置而分为五天竺:中天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五天竺均有数千里的国土,各天竺之下又分为几十个国家,由数百个大小不等的城邑组成。

唐武德年间(618~626),五部天竺相互攻伐,社会大乱。拥有一支强劲军队的中天竺国尸罗逸多,经过6年的征战降服了其他四部天竺,依靠严刑峻法逐步使天竺局势稳定下来。贞观十五年(641),尸罗逸多自称摩伽陀王,遣使入唐,受到唐朝的热情招待。随后,唐太宗派遣卫尉丞义表回访天竺,两国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友好交往。

天竺各国与唐朝交往,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唐朝的商船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在孟加拉、印度半岛的海岸泊港,天竺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等中国沿海城市进行贸易活动。唐朝主要以丝绸、瓷器、麝香、铜钱等,换取天竺的珍珠、宝石、棉布、胡椒等物品。

隋唐以前,天竺人不会造纸,他们通常用白桦树皮和贝页写字。贞观时期,造纸术传入天竺,促进了印度文化的发展和佛经的传播。唐太宗也曾派人到中天竺的摩揭陀学习制糖技术,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

唐代的中印文化交流,突出表现在印度佛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播方面。贞观三年(629),玄奘远赴印度,周游五大天竺,遍访天竺名僧,在当时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潜心研究佛教经论。他于贞观十九年(645)回到洛阳,带回梵文佛经657部,并把其中的74部译成汉文。由于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在唐朝产生了与佛学有关的变文,敦煌、云岗、麦积山、洛阳龙门石窟的壁画、雕像都受到印度北部犍驮罗艺术风格的影响。

唐代中印文化的交流相当广泛,佛学是联系中印两国的重要桥梁,两国的佛教徒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标签: 天竺

更多文章

  • 唐朝三大慈父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父

    自古以来,家庭中在教育、管理下一代的分工上,我国的传统方法是“严父慈母”。换言之,父母亲二位大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父亲是严肃可畏的,而母亲则是慈祥可亲的。自然,有规则必有例外。当代文豪鲁迅,曾经写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句。即使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把这个女子带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河南洛

  • 古代皇帝最忌讳的一件事:让李世民颜面尽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件事

    古代很多皇帝心中,都有一个忌讳。大臣给皇帝提意见,什么难听话都有人敢说,唯独这个忌讳没人敢提一句。这个忌讳就是皇位传承是否名正言顺。从古到今,多少皇帝都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成为一生污点,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如尽人皆知的赵匡胤陈桥兵变叛主自立,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杀兄疑案,朱棣靖难之役从侄儿手里抢江山

  • 为什么朱元璋治国不如李世民?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很简单

    核心提示: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

  • 李世民把儿子过继给弟弟 造成七个儿子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儿子

    《隋唐演义》里面,有个开挂的角色李元霸,这家伙一对大锤秒杀群雄,打得各路反王没脾气。在正史上,李元霸的原型叫李玄霸,他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起兵造反前三年,就因为生病死了。李渊称帝后,李玄霸被追封为卫怀王。李玄霸的卫王虽然是被追封的,但是按照礼制,卫国还得建

  • 她身高一米九 李世民娶了她人生如同开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米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着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唐朝·骆宾王】才华出众,讨伐檄文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檄文

    骆宾王(约619~687)姓骆,字观光,名宾王,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

  • 唐初大将尉迟恭简介:尉迟敬德怎么成为门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门神

    尉迟恭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乱兵众,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刘武周起兵,任用他为偏将,太宗李世民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到介休县抵抗唐军。尉迟敬德据守介休县城。太宗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去招降他,尉迟敬德和寻相献城投降

  • 萧皇后被五位皇帝宠幸 48岁还让李世民神魂颠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神魂颠倒

    说起千古一帝,人们很容易想到秦始皇和隋炀帝。2013年4月,江苏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一座简陋的唐初风格的墓地,最后经过考古专家对墓志铭的解读最终确认这是隋炀帝杨广和萧后的墓地。虽然两人贵为皇帝和皇后,但是寒酸的墓地还是让人唏嘘不已,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萧后的故事。历史上的萧后一生堪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 而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也没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