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与李治的地下情 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

武则天与李治的地下情 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78 更新时间:2023/12/10 8:45:09

武则天在铲除了王皇后萧淑妃之后,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唐高宗李治为此签发诏书,布告天下,国母易主。这份诏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普天百姓领略新皇后的风采,但却无意间透露出了李治与武则天的地下情是如何开始的。

这份诏书现在保存在《全唐文》中,被命名为《立武昭仪为皇后诏》。诏书记载:

武氏门着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诏书开始是在向人们展示武则天是功臣之后,因为才行过人,选入太宗宫中。这些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朕昔在储贰”起,诏书都是在说高宗与武则天是如何认识、彼此欣赏、萌生情愫的,也就是实际上把两人的地下情公开向唐王朝的子民进行了说明。

按照诏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朝夕服侍父皇,从而与当时还是太宗才人的武则天相识。随着两人交往渐多,彼此之间产生好感。当然,这仅仅是铺垫。事情的高潮是诏书最后的内容:“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

如果我们相信唐高宗的诏书,那就是太宗发现了两人的地下情,为二人的真情所感动,便把武才人赐给了李治。为了让这种违背伦理的事情变得合理,诏书还找出了汉代王政君的例子进行类比。王政君就是王莽篡汉时把传国玉玺摔碎了一个角的那个传奇女子。她本是汉宣帝的后宫中的家人子,汉宣帝的太子刘奭因为宠爱的嫔妃暴亡,所以郁郁寡欢。为了让刘奭走出阴影,汉宣帝从自己的嫔妃中选中了王政君,赐给了太子。所以,诏书拿王政君的例子来证明,父皇把自己的嫔妃赐给太子之事,自古有之,不足为奇。

但也有人对诏书的内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虽然李世民宽宏大量,性格豪爽,加上李唐皇室有胡族血统,观念比较开放,但他能否把自己的嫔妃赐给自己的儿子,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况且,武则天跟王政君不同,王政君在赐给太子之前,跟太子没有什么瓜葛,但武则天已经和李治有了地下情。太宗发现两人的不轨行为,不仅不生气,反而受到感动,这在情理上说不通。

那事实到底是什么?武则天与李治私通之事,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如果不知情,诏书为什么要说李世民把武则天赐给了李治呢?我认为李世民当不知情,是李治在说谎,因为被带绿帽的太宗应该不会如此大度。

李治这封诏书的目的是让天下人接受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一决定。但武则天曾是先皇嫔妃是一件众所周知、不可改变的事实,如何让他俩之间的关系正当化,是李治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在诏书中虽然承认了武则天前朝嫔妃的身份,但却捏造事实,说武则天是先皇所赐,以此来塞众人之口,还欲盖弥彰地找来王政君垫背。所以李治的这封诏书实在是多余,因为这等于公开他承认了先皇在世之时,便已经与武则天展开私情,实在属于自黑行为。但一般百姓看到诏书内容,应该不会多想,大多数人应该会相信李治的话,应为当时皇帝的公信力仍然非常强。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唐后期,武则天的日子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诏书表现出唐代社会风气确实开放,皇帝可以公开承认与先皇嫔妃的地下恋情,而有此黑历史的武则天也不以为意,竟然一步一步走到前台,抛头露面地最终登基称帝,真是神奇的时代缔造神奇的女人。

标签: 下情

更多文章

  • 唐代官吏与中州乡村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州

    1.唐代基层组织与运作基层组织古已有之。汉代的乡官等级是县令之下即乡吏,乡吏之下即亭长,亭长之下即里正,里正之下为父老、伍人。如《汉书·尹赏传》:“乃户部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汉代的乡官还有三老、孝悌、力田三职,专司教

  • 【唐朝·文成公主】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时代

    简介: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

  • 甘露之变:宦官的气焰更加嚣张,唐文宗成为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宦官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敬宗被害后,刘克明、苏佐明等人假传遗诏,立宪宗第六子绛王李悟为帝。但是,负责军国要政的枢密使王守澄、禁军首领梁守谦等不肯罢休,起来对抗。最后,他们率禁军杀死了李悟、刘克明和苏佐明,迎立敬宗弟弟李昂继承帝位,历史上称为唐文宗。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12岁时被封为江王,性格恭

  • 多才多艺的唐明皇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多才多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皇帝也是如此,中国的皇帝,文治武功业绩突出的,大多个人修养差。而才学出众、技艺超群的,却又多半政绩不佳。前者如秦皇汉武,成吉思汗,明祖清宗之类,只会弯弓射大雕,与之谈论诗词歌赋,无异于对牛弹琴;后者如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宋徽宗,书画俱佳,通晓音律,成为艺术家、书法家实在当之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喜欢美艳无双的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不喜欢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才人武媚娘,最后竟然会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听闻年轻武氏女有才貌,于是招其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后称其为“武媚娘”,可见武则天的容貌应该是极佳的。可惜好景不长,武则天并不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在宫中

  • 唐宪宗:整肃诸侯,奋力一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侯

    掐指算起来,暂且不提唐宪宗晚年如何宠幸奸人,但他在位期间在藩镇割据这方面还是作出了很多成绩。反过来说,这唐宪宗一生,跟藩镇的交往就占去了他的大半生。关于他这些年对于藩镇的行动,其实说起说起来还有颇有成就的。从他祖父便开始的削藩计划,到他唐宪宗一代便大功告成,不管是拣吃前辈的功劳,还是他自己的辛苦努力

  • 李世民钦定的继承人在登基后就这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继承人

    李世民钦定的大唐储君就是那个一直默默无闻的晋王李治。大唐历史中,李治是个不得不提及的帝王,有人觉得他软弱,有人觉得他无能,但很多人不会去想李治这一位帝王所处的时代和处境。李治的时代,上承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下接女皇武则天的贞观遗风。而李治在这两位帝王的荣耀之下,简直不值一提。李治的功绩可以说是,

  • 唐朝灭亡后,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过了50之后才实现了局部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过了

    安史之乱暴发后,大唐王朝刚开始由兴盛迈向衰落,但还是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据历史资料记述,唐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唐哀帝,当政只是3年,年仅17岁的唐哀帝就惨遭杀害。这位唐哀帝可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掌握唐朝实权的则是梁王朱温,不久之后,朱温篡唐自立,唐朝自此正式灭亡,他随即成立了梁朝。历时近290年,历经

  • 论迷信的危害:因为一句话,怒冲皇宫跟皇帝吃饭,这饭简直是用命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句话

    看到“造反”两字,我们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大抵都是比较悲壮的。自古以来造反也好、起义也罢,理由或者大义凛然或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但我们都知道造反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思路清晰的领袖、前期的精密筹备和精湛的兵力支持。但是你们一定没见过,什么是最即兴的造反。李湛像事情发生在唐朝末年唐敬宗时期,在首都长安有一

  • 细数一下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的多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窝囊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亲兄弟,再逼迫老爹退位,按理说,应该是个杀伐果断的帝王,谁敢忤逆他,拖出去斩了就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太宗称帝后广纳谏言,既然纳谏,便意味着这个皇帝,当的“窝囊”!魏征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当初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思念渐重,就搭了个台子遥寄相思。魏征跳出来,阴阳怪气问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