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律令格式

1、律令格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79 更新时间:2024/1/10 2:12:37

唐朝法分为律、令、格、式,四者各有侧重并构成和谐整体。“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新唐书》卷56《刑法志》)。

律最为稳定、重要,是司法部门定罪量刑的依据。唐初根据《开皇律》制定了《武德律》。贞观时太宗命房玄龄等重加删定,成《贞观律》。高宗永徽二年(651)长孙无忌等上《永徽律》,内容基本与《贞观律》相同。永徽四年(653)上《律疏》30卷,这就是流传到后世的《唐律疏议》,它是我国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唐律共有《名例》等12篇500条。(《唐六典》等均记载为500条,而《宋刑统》却称502条。学术界多认为这两条是后来增补的)名例律为总则,规定全律通用的刑名和通例。其余11篇分别规定各种犯罪的处罚。

令,是各级官府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唐朝曾多次编令,已知《永徽令》有27篇,共30卷,包括官品令、三师三公台省职员令、寺监职员令、卫府职员令、东宫府职员令、州县镇戍岳渎关律职员令、内外命妇职员令、祠令、户令、选举令、考课令、宫卫令、军防令、衣服令、仪制令、卤簿令、公式令、田令、赋役令、仓库令、厩牧令、关市令、医疾令、狱官令、营缮令、丧葬令、杂令,总计1546条。唐令已经不存,散见于《唐律疏议》、《唐六典》、《旧唐书》以及其他文献中。日本仁井田陞广泛搜集中国古代文献,并参考本国依据唐《永徽令》编成的《养老令》,汇集《唐令拾遗》一书,复原或部分复原唐令715条。后日本池田温又做《唐令拾遗补》。

格,是经过整理汇编的皇帝的制敕。永徽二年在编成律12卷、令30卷、式40卷“颁行天下”的同时,“遂分格为两部:曹司常务为《留司格》,天下所共者为《散颁格》。其《散颁格》下州县,《留司格》但留本司行用焉。”(《旧唐书》卷50《刑法志》)此后几经修订,垂拱元年(685),“以武德以来垂拱已前诏敕便于时者,编为新格二卷。”(《唐会要》卷39《定格会》)神龙元年(705),又删定垂拱格及格后敕,把制敕对律令、式的补充和修改,另编为新格和格后敕,便逐步形成了禁防条例与具体办事条例并存的局面,格的内容扩大了。完整的唐格今已不存,敦煌文书中的《散颁刑部格》等保留了唐格的部分原貌。

式,是政府机构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唐朝最早的《贞观式》20卷,分尚书省二十四司和秘书、太常、司农、光禄、太仆、太府、监门宿卫、计帐等33篇。唐式的佚文散见于《唐律疏议》、《唐会要》等书中。敦煌发现的唐《水部式》残卷保留了较多的“式”的文字,内容是关于水利设施的利用和管理细则。

唐朝法律基本上是刑法典,但是其中蕴涵着民事法律规范和有关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内容,即所谓“民刑不分,诸法合体”。这种现象不是说唐朝民事纠纷偏少,而是说明唐朝像其他朝代一样,约定俗成的“礼”和习惯法、家族法在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较大的作用。

标签: 律令

更多文章

  • 大唐秘史: 唐太宗李世民竟败在这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唐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是在高句丽,一个叫安市的小地方。当时唐太宗带十万精兵亲征,以摧枯拉朽的局势连克几个阵地,俘虏高句丽军十几万人,高句丽主力基本全被摧毁。只要拿下安市,就可以直下平壤。但没想到竟被拦在了那里。唐军每日猛烈进攻安市,连续月余,唐军在城墙边兴筑土山进逼城

  • 长孙顺德简介:放纵自己,不守法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法度

    长孙顺德(生卒不详),唐初将领。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长孙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他为逃避辽东的战役,从军中偷跑出来躲藏到太原,受到李渊、李世民的热情接待。当时国内群雄并起,李世民也以讨贼为名,令长孙顺德与刘弘基等招募兵勇,一月之间,招一万多人

  • 唐朝那些淫乱后宫的皇后以及公主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宫

    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哲、四子李旦、幼女太平公主。武后对四个儿子一点儿也不喜爱,而对幼女娇爱得无以复加。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是天性似与不似。太子李弘天性仁厚,心肠太软。次子、三子宽厚有余,威猛不足。四子更是近于怯弱。而太平公主则不同,不仅相貌像她,果敢识断也远远超

  • 李绅的《悯农》忧国忧民,为什么本人却引得后世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忧国忧民

    浩瀚的唐诗海洋,李绅撰写的《悯农》通俗易懂、颇具深意。正因如此,在这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传诵。李绅本人也因这首诗而流芳万代,成为了忧国忧民典型诗人的代表。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是不是也像他在诗中所表现的那样,忧国忧民,帮助百姓呢?实际上,真实的李绅,生活是极讲排场的。有一个成语叫做“司空

  • 后宫秘史: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不喜欢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不喜欢

    武则天是唐朝的美女,因为容颜俏丽,很早就有美名。14岁的小女子被召入宫,刚开始很受大唐皇帝的宠爱,可后来发生了几件事,让李世民对武则天不得不提防;其一,武则天非常聪明,看见太宗喜欢书法,就潜心研磨书法;知道皇帝喜欢诗歌,也找时间自己琢磨诗歌,当然这两方面在当时都有太高的造诣。就因为武则天过于聪明,反

  • 唐朝重大事件:太原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原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准备征伐高丽,使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年底终于爆发了王薄农民起义。隋炀帝仍然我行我素,大业八年、九年、十年三次征高丽,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起义浪潮席卷了全国。看到隋朝政权摇摇欲坠,官僚地主纷纷组织武装趁火打劫:他们一方面镇压农民起义,窃

  • 【唐朝?房玄龄】唐朝贞观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房玄龄,(579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唐代齐州临淄(今济南章丘相公庄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父房彦谦。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

  • 朱温的禅让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闹剧

    公元907年,唐代最后一个帝王唐哀帝竟将自己家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李氏王朝白白送给了一个朱姓的地方节度使。而位朱姓人氏,从前是企图要将这大唐王朝送上断头台的叛军首领。如今,他用另一种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他的皇权来的比打仗容易和安全多了。至此以后,中国历史上繁盛一时的大唐王朝终告结束,取而代之则

  • 房玄龄妻子乃“吃醋”鼻祖死后与李世民同葬昭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鼻祖

    吃醋了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就是用在夫妻之间,情侣之间的词语,情侣之间做的某一件事情让另一方不满意(这个不满意不是所有的事情,比如男的和另一个女的亲近,女的和另一个男的亲近)这个时候吃醋这个词就用上了。其实吃醋这个词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还得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房玄龄,唐朝的梁国公,也是

  • 唐德宗李适:弱势君王与强势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军阀

    当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他有着中兴大唐的抱负和信心。这种抱负和信心源于他的经历:他于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中度过的。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年(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