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才事君者久——徐惠妃

以才事君者久——徐惠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91 更新时间:2023/12/12 15:14:14

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生涯里最宠爱的女子。能成为皇帝的宠妃,徐惠的长相一定不差,但她却是以智慧女的形象出现在史书的。

徐惠(627年一650年)是位据说五月能言,八岁能诗的才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宫。她因为敢于劝谏而受李世民尊敬宠爱,可能李世民于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事实上,徐惠妃也确实如长孙皇后一样,是个肯为李世民付出性命的女人,长孙皇后在世民得病期间,曾偷藏毒药,下定决心,一旦李世民逝世,她亦追随而去。徐惠则在李世民弥留之际,开始拒绝医治,李世民死后,她更忧伤欲死,不久便追随李世民而去,年仅二十四岁,李治赠其为贤妃。

徐惠和另一个神童李冶李季兰)是同乡,都出生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徐惠5个月大的时候,在别的孩子的舌头还只会舔奶瓶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给爹妈点名了。4岁时,当别的孩子还不见得认识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了。8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有一天,她的父亲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让她仿照屈原的《离骚》作一首诗。小徐惠也不皱眉头,找来纸笔信手一挥,片刻即成《拟小山篇》一首: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这首诗被收录进《全唐诗》,并特别注明了徐孝德的反应大感震惊。十一岁时,徐惠就已闻名遐迩,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连深居庙堂的太宗皇帝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太宗十分欣赏徐惠的文才,对她的诗作爱不释手,更是迫切地想一睹这位江南才女的芳容,于是,一道圣旨将徐惠诏进了宫中,从此开始了她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徐惠进宫后,仍保持着她热烈的求知欲,每日出入于藏书阁,读书,写作,忙得不亦乐乎。太宗是一个极有品位的人,他喜欢浑身散发着书香气的女子,徐惠的温文尔雅,勤奋好学,无疑让太宗更加欣赏她、更加迷恋她。不久,徐惠就从最末等的才人晋升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

徐惠性格率真,文才出众,常常能以诗文娱乐太宗。有一次,太宗召见徐惠,可是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徐惠的踪影,太宗心里十分不悦,打算拂袖而去。就在这时,徐惠姗姗而至,她见太宗一脸冰霜,知道他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莞尔一笑,赋诗一首,递于太宗手里。太宗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太宗读罢,忍不住哈哈大笑,满腔怒火随之烟消云散。

徐惠不仅工于诗书,在政治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晚年的太宗皇帝好大喜功,挥霍无度,不仅修建了多处豪华的宫殿,还多次派兵攻打高丽,结果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贤能的徐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决定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劝谏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徐惠认真地写了一份奏疏呈给太宗,她在《疏建》中明确指出“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希望太宗节用爱民,休兵罢战,还百姓以安宁和幸福。太宗读后恍然大悟,对徐惠更是另眼相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因背部顽疾而驾崩,死前留下遗诏,要求将后宫所有无子女的嫔妃全部送入寺中削发为尼,这其中包括一代女皇武则天。然而,徐惠却是一个例外,她并不在遗诏所罗列的名单中。由此可见,太宗对徐惠格外垂怜和敬重。徐惠出生卑微,没有任何背景,她之所以能够得到太宗的宠爱,靠的完全是她的个性与才情。

太宗去世不久,徐惠便忧郁成疾,太医前来为她把脉开方,却被她婉言谢拒了。徐惠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她的眼里只有太宗,如今太宗去了,她的整个人也被掏空了,除了追忆与太宗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外,活着对她只是一种痛苦。

永徽元年(即太宗去世两周年),徐惠病逝于宫中,终年二十四岁。高宗念其贤德,下诏追封为“贤妃”,并按其遗愿,葬于昭陵,了却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边”的愿望。

据说,年少却不甘沉沦的武媚娘曾在一个春光柔和的下午,谦卑地去谒见新晋的红人徐惠。徐惠看着垂首站在自己面前的武媚娘问:“论起来,你的容色犹在我之上,可知皇上为何对我眷顾?”这正是武媚娘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于是她低下头,恭敬地请求徐惠的指点。徐惠叹道:“以才事君者久,以色事君者短。”这话正如当头棒喝!武媚娘默立花荫良久,轻声告辞出去。我们不知道,武则天后来成为一位倾国女主是否源于这句话,但可以肯定,她从中获益良多。

“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女人总以为男人的眷恋深爱可以天长地久,却不知全无思想的攀附,是很容易让人厌倦的。李白作《妾薄命》,其中四句诗为红颜嗟叹:“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芙蓉花与断根草、红颜与白发的转换,原本不过是瞬间之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身边永远不乏美人佳丽,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妩媚动人,有的万种风情,有的温顺贤良,有的能歌善舞……然而,真正令太宗欣赏和敬重的女人却并不多,徐惠算是其中的一个。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张九龄】曲江风度世无双,字字诤言把名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曲江

    唐朝是个很讲时尚的王朝,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譬如唐明皇就很注重风度,当他有幸见到大诗仙李白时,第一眼发现了这是个矮个子,第二眼就觉得这个矮个子风度不俗,举止之间气宇轩昂,好像是作为玉皇大帝的特派员来视察自己工作的。为此,这位皇帝大人还暗中自卑了一次。而他任命的宰相张九

  • 揭李世民惊人一面:杀兄屠侄 逼父退位 霸占弟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弟媳

    一直以来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成为明君的代名词,他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开创“贞观之治”,从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宋朝文学家苏辙曾评价道:“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但好的君王未必就是一位仁人君子,他也存在着许多人生污点。杀兄屠

  • 这位太监被誉为千古贤宦,一生忠心无二,知道主子死讯后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死讯

    说起太监,总是会引起人们的阵阵厌恶之情。但,早在1200多年前,有一位太监,他一切都为主子着想,跟随主人逃亡,跟随主人夺权,主人在落魄的时候仍然全力维护。他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故事都跟他有关,比如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脱靴等。再比如,唐玄宗赐

  • 血统谜团 唐太宗李世民是鲜卑人后裔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鲜卑

    唐太宗给后世人所留下的是一个伟大又贤明的帝王形象,他创下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向了顶峰。然而,却很少有人对李世民的身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来有些学者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并非像史料中所记载的那样系汉人,而是鲜卑人后裔。此言一出,立刻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

  • 白马驿之祸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背景

    白马驿之祸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发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事后两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

  • 唐朝名将李靖简介 李靖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名将

    李靖画像或许很多人得知李靖这个名字是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来的,但是这些毕竟是小说,不是真正的历史。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是隋末唐初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能谋善断,机智过人,为唐朝的疆域拓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李靖简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靖并不应该被称为是唐

  • 痛心!李世民最爱的女儿因为和尚而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痛心

    李世民的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可是他的下场凄凉,死于自尽,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古代,一些公主因为出身高贵,或者种种原因,特别会受到自己父皇的喜爱。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而对于高阳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辩机的故事了,这些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其实,

  • 盘点中国八大姓氏,一直辉煌从未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姓氏

    泱泱中华人口众多,足迹遍布全世界,姓氏也是不计其数。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显赫一时的大姓,有的坚挺至今,有的却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从未衰落的八大姓氏。第一位,李姓。相信大家对于李姓的第一印象来自唐朝,没错,李姓是唐朝的国姓。李姓的名人实在太多,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医圣

  • 跟哪个皇帝驰骋沙场最过瘾?李世民仅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沙场

    在那个狼烟四起,群雄争霸的乱世里,战士们跟着将军拼死战场,自古江山本是将军定,但并不是所有将军立了战功就可以无忧的度过此生了,在历史上有许多将军并不是战死在沙场的,而是被江山的带头大哥给整死的,所以跟着一位好的带头人尤为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这几位有领导才能并且爱将士的几位江山带头人吧。TOP5宋

  • 唐朝编年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编年史

    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执政时期:公元618年:戊寅,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隋恭帝杨侑义宁二年,隋越帝杨侗皇泰元年公元619年:己卯,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隋越帝杨侗皇泰元年,王世充废隋越帝杨侗公元620年:庚辰,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公元621年:辛巳,唐高祖李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