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初期,《明史》相伴的是文字狱,清朝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

满清初期,《明史》相伴的是文字狱,清朝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20 更新时间:2023/12/12 18:37:48

中国古代有专设史官,记录和编撰历史。史官分为记录官和编纂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玄武门兵变心里有鬼,几次向宰相房玄龄、谏议大夫褚遂良提出看国史和起居注,留下了干预史书的恶名。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好奇,想看看史官们都写了些啥,被史官严词拒绝。然而到了清朝,整个《明史》居然都是在皇帝直接干预下完成。

按照历史传统,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修史。宋代修《旧五代史》,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元朝同时修《宋史》《辽史》《金史》,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二年半时间就全部编完。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开始编元史,分两次纂修,共历时三百三十一天。

满清编写明史,却用了惊人的145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1、1644年清军入关后,清政府设立史馆,拟修《明史》,实际上只是做了个姿态。

2、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下旨纂修《明史》,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历九十多年,经三度修撰、编辑和删改的《明史稿》终于定稿(武英殿本)并公开刊印和发行。

3、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毁书运动开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下旨全面改修《明史》中的《本纪》,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这部重新勘改完毕的新本《明史》被收入《四库全书》。

满清修明史和《四库全书》时,把故宫里明代二百多年帝王起居注《明实录》搬出来,一边篡改一边出书,编写完《明史》,《明实录》全部毁掉。满清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大约销毁了2900部,六、七万卷的图书,很多图书就此消亡。

满清初期,与修《明史》相伴随的是文字狱,清朝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

浙江乌程南浔镇富户庄廷鑨,因病眼盲,想效仿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着写一部史书。买得前明天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该书定名为《明书》,书凡一百余卷。该书写于顺治年间,康熙初年被告发,康熙将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

。该案主被判处死刑的多达70余人,收监人犯竟达两千余人。

康熙朝翰林院编修戴名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年(1711年),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康熙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满清功臣家作奴仆,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三百多人。

清朝武英殿本《明史》已经对《明实录》进行了篡改,后来《四库全书》中的《明史》,又对英宗、代宗、宪宗、武宗、孝宗、世宗、穆宗等七位皇帝的本纪进行了篡改,突出了“明朝多昏君”的特点。就连明朝皇帝的画像,清朝也进行了修改,朱元璋变成了鞋拔子脸。

明亡后,朝鲜编写多部明史。朝鲜虽在正式公文中不得不使用清朝年号,而国内官民则依然长期沿用明崇祯年号,以至出现了“崇祯百五十六年”之类的纪年。朝鲜各位国王也拒绝将清朝皇帝给自己的谥号刻在墓碑上。

清朝篡改明史,有几个有良心的官员把明史的原始资料《明实录》偷偷抄录,后来运往日本,现在收藏于东京帝国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由于满清对明朝书籍毁灭,当代历史学者为了研究明史,经常要借阅日本、朝鲜和欧美资料,对比才能完成研究工作。

标签: 文字狱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用计杀李世民的亲儿子李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孙

    长孙无忌在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储的时候,认为谁继承皇帝位都是他妹妹文德皇后的亲儿子。谁争赢了,他都是天子元舅,所以长孙无忌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李世民想立李恪为太子。李恪是炀帝女杨氏所生,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下子长孙无忌坐不住了,赶紧去找文德皇后的小儿子晋王李

  • 以才事君者久——徐惠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生涯里最宠爱的女子。能成为皇帝的宠妃,徐惠的长相一定不差,但她却是以智慧女的形象出现在史书的。徐惠(627年一650年)是位据说五月能言,八岁能诗的才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宫。她因为敢于劝谏而受李世民尊敬宠爱,可能李世民于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事实上,徐惠妃也

  • 【唐朝·张九龄】曲江风度世无双,字字诤言把名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曲江

    唐朝是个很讲时尚的王朝,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譬如唐明皇就很注重风度,当他有幸见到大诗仙李白时,第一眼发现了这是个矮个子,第二眼就觉得这个矮个子风度不俗,举止之间气宇轩昂,好像是作为玉皇大帝的特派员来视察自己工作的。为此,这位皇帝大人还暗中自卑了一次。而他任命的宰相张九

  • 揭李世民惊人一面:杀兄屠侄 逼父退位 霸占弟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弟媳

    一直以来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成为明君的代名词,他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开创“贞观之治”,从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宋朝文学家苏辙曾评价道:“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但好的君王未必就是一位仁人君子,他也存在着许多人生污点。杀兄屠

  • 这位太监被誉为千古贤宦,一生忠心无二,知道主子死讯后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死讯

    说起太监,总是会引起人们的阵阵厌恶之情。但,早在1200多年前,有一位太监,他一切都为主子着想,跟随主人逃亡,跟随主人夺权,主人在落魄的时候仍然全力维护。他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故事都跟他有关,比如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脱靴等。再比如,唐玄宗赐

  • 血统谜团 唐太宗李世民是鲜卑人后裔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鲜卑

    唐太宗给后世人所留下的是一个伟大又贤明的帝王形象,他创下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向了顶峰。然而,却很少有人对李世民的身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来有些学者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并非像史料中所记载的那样系汉人,而是鲜卑人后裔。此言一出,立刻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

  • 白马驿之祸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背景

    白马驿之祸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发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事后两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

  • 唐朝名将李靖简介 李靖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名将

    李靖画像或许很多人得知李靖这个名字是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来的,但是这些毕竟是小说,不是真正的历史。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是隋末唐初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能谋善断,机智过人,为唐朝的疆域拓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李靖简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靖并不应该被称为是唐

  • 痛心!李世民最爱的女儿因为和尚而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痛心

    李世民的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可是他的下场凄凉,死于自尽,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古代,一些公主因为出身高贵,或者种种原因,特别会受到自己父皇的喜爱。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而对于高阳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辩机的故事了,这些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其实,

  • 盘点中国八大姓氏,一直辉煌从未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姓氏

    泱泱中华人口众多,足迹遍布全世界,姓氏也是不计其数。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显赫一时的大姓,有的坚挺至今,有的却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从未衰落的八大姓氏。第一位,李姓。相信大家对于李姓的第一印象来自唐朝,没错,李姓是唐朝的国姓。李姓的名人实在太多,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