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补平均大将军”王仙芝起义

“天补平均大将军”王仙芝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70 更新时间:2023/12/12 8:55:29

唐代末年,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负担繁重,他们已是“饥无事,寒无衣”。农民的生活十分糟糕,一股暗涌正在酝酿之中。这时候任何一个冲突都能让这些走投无路的农民走上反抗的道路。

当时,河南长垣一带许多农民为增加衣食来源,以制盐贩盐为生。但是官府为控制这一谋利甚多的行业,严厉禁止贩卖私盐。官府为与盐贩争夺利益,他们之间的冲突日日不断。王仙芝即是当时众多盐贩中的一员,他时常穿梭于濮阳以及长垣之间,带领众多的贩盐兄弟,巧妙地与官府周旋。

唐乾符元年(874)冬某一日,王仙芝照例出去贩盐,当队伍来到长垣县城东北角的官道上时,未曾料到正好受到了官府的围追堵截。官府对于这次围剿准备很充分,手无寸铁的盐民只好无条件上缴了手中的盐才得以脱身,但钱财损失甚是巨大。残忍的官兵收缴了盐民的盐粒之后,竟然对他们进行追杀,王仙芝只好带领众人弃车逃跑到今方里乡黄村一带。对于这次官府的行为,盐民们恨得咬牙切齿。很多盐民都是用光了自己以前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一些银子才买来这些盐,现在不但盐没有了,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他们已经无法回去,回去只能每天都得在债主的讨债阴影下生活,现在唯一的做法只能是,铤而走险,反抗这万恶的社会。是它,让自己的子民们已经走投无路。

于是,在这么一个多事的年景,王仙芝就地下定决心顺应兄弟们的倡议,对外发出檄文,宣布发动起义,王仙芝号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自称为一切反唐武装的首领,宣布要替天行道,从此与官府势不两立。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就在他们宣布起义不到几天之内,响应者竟然立即达到3000多人。至此,起义军终于浩浩荡荡的为着自己的理想开始了数年的战斗历程。

他们首先占领了长垣,在本地开仓放粮,安抚当地百姓。并以此作为据点,正式对外发布檄文,号召全国的受苦农民团结起来参加起义。起义的开始相当顺利,农民纷纷从各地向长垣涌来,起义军瞬间扩展到万人以上。起义军在行军过程中不断壮大,并一路攻克了今山东的曹县、濮州等地。

而此年六月,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响应王仙芝,率兵宣布起义。这时四方苦于官府横征暴敛的百姓纷纷投奔起义军。两支义军会师以后,再加上散在各地的庞勋旧部,起义军的队伍扩展到几万人以上,王仙芝和黄巢成为这支规模可观的起义军的最大首领。起义军在山东境内一路前进,接连攻克多座大城,起义的顺利,大大增加了农民们的战斗热情。

此时,端坐于大堂之上的皇帝和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照这样的情势进行下去,估计不出几个月,这大唐的一半江山都将落在这群落草为寇的土匪手里,这将怎么得了?但这一拖也到了当年的十二月,情急之下,唐僖宗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负责对招抚这支起义的队伍,并特赐禁军3000余人,甲骑500多队,同时还命令河南诸藩镇所遣各军均由宋威指挥。后来的事实证明,唐僖宗的决策是很不严明的,正是这喜欢邀功夺利的特使宋威,让朝廷和起义军受尽了苦头,走了很多弯路,此时暂不评论。且说当年七月,这两支队伍在沂州城下交战。这时第一次王仙芝的队伍对抗从朝廷钦点的精兵强将。但义军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多次的战争已经让这支队伍逐渐强大并成熟起来。对于这次的战争,他们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镇定下来。王仙芝知道,这次朝廷了下了大决心要把他们剿灭的,所以正面的对抗对自己的队伍来说会太勉强,十分不明智,毕竟自己的队伍还有些弱小。他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措施,率领队伍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在八月份的时候从西面进攻河南,并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连连攻破8县。为组织王仙芝的西进计划,唐朝官府调动各路兵马凑成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强固防线,企图以此组织起义军的进攻,进而对他们进行围剿。但是,官府远远低估了这支农民军的力量。当人民连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时候,再愚钝的人也明白,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当会拼尽全力去争取。何况在起义的初期,他们已经尝到了胜利的喜悦。所以当官府妄图消灭他们时,他们却有着一股不畏强敌的韧劲攻克了汝州,全歼官军。

这次战争的胜利也许还是不出王仙芝的意料,他知道自己的队伍有多大能耐。然而这样以此惨败,让远在京师的唐僖宗和他的官员们震撼了,他们远远没有想到这支队伍竟然有如此的声势。朝廷震怒,唐僖宗为此还取消了本想要好好放松一下的重阳内宴,整个朝廷上下笼罩的是一阵人心惶惶的压抑。

这次军事对抗让唐僖宗大大受挫,他觉得现在的形势下,自己再采取强硬的正面对抗是最不明智的。一方面他清楚的看到官兵的实力,他们远远不是王仙芝等人的对手。同时这次战争的胜利对于王仙芝队伍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他们必然会乘胜继续攻击。但是帝王毕竟是帝王,即使再昏庸,但也从小在这官场上耳濡目染。既然不能来强硬的,那干脆来个悬赏招安。这样不但可以减弱自己的敌对力量,最重要的是,一有利益的诱惑,必然在他们中间产生离间,这样朝廷再来个一窝端,乘机消灭他们。后来的史料证明,这个决策比前述的强硬对抗聪明许多。王仙芝在听到了朝廷的招安以后,心里确实动摇了。而且,相对来说,他是有成就感的。朝廷现在只想要他一人投降,甚至给了他也许这辈子想都没有想过的待遇。他从小就明白为官的好处,现在他一味跟朝廷对抗下去的话,也许能够做出点什么来,但也许就光荣牺牲了。这样比较而言,也许接受招安对自己来说比较划的来。

但是,朝廷的招安方案却严重伤害了黄巢和其他兄弟们的感情了。大家一起出来起义,凭什么到后来却是他王仙芝一人能到好处?于是他们誓死不从朝廷的招安,反正都没有好下场,还不如利用起义搏一下,这还有点希望。无论怎么样,王仙芝最后也放弃了招安,但在这支开始团结牢固的队伍中却出现了那么一些嫌隙。

自从以后王仙芝和黄巢分开活动,但两支队伍的发展仍旧十分顺利。可见当时的民变思想已经在全国各地纷纷产生,大家都期望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总而言之,起义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王仙芝和黄巢一个在南,一个在北,遥相呼应,拖得唐朝军队疲惫不堪,他们已基本无力对抗王仙芝和黄巢的猛烈攻势。唐朝统治者为了摆脱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一面调整自己的战争策略,一面又开始对王仙芝等人进行诱降说,如果他们解甲投降,朝廷定然会给他们授予官职。这时候,王仙芝的想法并没有改变,于是他再一次写了降表递上去,甚至比上一次更为坚定。然而就在招安工作差不多可以实现的时候,却因一个官员的妒忌一切都化为泡影。接前文所言,当王仙芝写好了降表,并派他的心腹大将尚君长、蔡温球等人去跟唐朝统治者谈判。他们由招讨副使杨复光领着前往长安,但半路却被招讨使宋威本路截获,他希图将这两人俘获并交由皇帝,以证明他在这次战争中的功劳。后来尚君长、蔡温球被宋威在狗脊岭(即唐长安城内东市)斩首。

这次事件让王仙芝彻底放弃了归顺朝廷的幻想。他终于明白自己终究只是他们的一颗棋子,只能摆布,而不会真正从此摆脱自己的受苦命运。他又开始带领自己的队伍转战各地。他现在明白了,只有推翻这样一个王朝,建立起自己王朝,自己和弟兄们的命运才能彻底改变。而唐王朝也明白,事情发展到现在,朝廷再用招安的方式瓦解起义军已经不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用武力对抗。于是他们调整官兵,提升曾元裕为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运转使。这次朝廷已经集中优势兵力,加紧围剿王仙芝。这次调整对于官兵的作战是十分卓有成效的,此后的申州(信阳)、黄梅之战王仙芝均战败,损失了大部分起义民众,而王仙芝也遭杀害。

王仙芝最终也没有看到起义的结局,他带着遗憾和惋惜离开这他战斗了数年的尘世。也许他自始至终也没有想明白,如果第一次招安成功了话,他的命运又将会怎么样?但照他现在的想法来看,也许并不会比现在好多少。毕竟,这样一个王朝,并不姓王,也不属于他的这些曾经作为贩运私盐的弟兄们。

标签: 大将军

更多文章

  • 唐朝“朋党之争”持续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朋党

    唐朝的朋党之争开始于唐宪宗在位之时。公元808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人。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闵,另一个叫牛僧孺。两个人在考卷里评论时政得失。考官看了卷子后,评为上策,认为这两个人都符合选拔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宰相李吉甫是士族出身的官员,对科举出身的

  • 第五节 繁荣商业,振兴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经济和商业的迅速发展。选一发展,集中地体现在商业都市的繁荣上。全国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颇为富庶,各地经济互通有无,贸易频繁,交通便利。当时以长安为中心,形成四通八达的几条重要交通干线,要道上设立了一千六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竟然不是武则天!她是陈硕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一个

    提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人们心目中铁定的概念便是武则天。殊不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其实另有其人,她便是陈硕真,是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人。为何她没有武则天那么有名,可能是因为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影响,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宫廷秘闻,没有武则天那样的种种传说。然而,她确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陈硕真,唐

  • 欲与李唐争夺天下,备受武皇恩宠的武三思为什么最终却错失了太子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恩

    "三思性倾谀,善迎谐主意,钩探隐微"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宋祁曾这样点评武三思。武三思,是武侧天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家的儿子,因着本身做的这些事情,在历史上对他的点评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可架不住别人有一个张巧嘴,特别是在是在武侧天后半生,常常是在帝位继承者上犹豫不定的那时候,经常是哄得武侧天笑容满面的,要不是

  • 唐朝皇室公主的命运:因何热衷乱伦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室

    新城公主画像在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王朝,异辈通婚现象很普遍,尤以皇族内部最为突出。翻看新旧《唐书》,随便就可以捡出不少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坚的长姑为妃,而则娶其次姑为妃,父子俩分娶姐妹俩,父子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还有唐高宗娶太宗之妃武则天为后和唐玄宗娶儿子寿王之妃杨玉环为妃。在这里,说到贬谪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背后:被父亲李渊连骗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太宗李世民也因为杀害兄弟,囚禁父亲而被千古诟病。然而,军事政变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李世民父亲李渊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李世民无奈的“困兽之斗”!李世民父亲李渊从头到尾使用政治权术,将几个儿子玩弄于鼓掌之中。李渊先后骗了儿子李世民三次!而所谓的“玄武门之变

  • 懿宗李氵崔:喜欢音乐宴游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懿宗李氵崔(公元833年~公元873年)在位时间:公元859年~公元873年曾用年号:大中、咸通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安葬地:简陵唐宣宗最喜欢第三个儿子夔王李滋,想将他立为太子,但害怕大臣们反对,所以没有立太子。公元859年,唐宣宗临终前,传遗诏给王归长等三人,让他们拥立李滋。宦官王宗实

  • 玄武门之变前期的各方力量对比,为什么李建成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有军权,但是其实并非如此,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的实力甩李世民几条街。第一、政治上;李渊支持李建成,为了李建成处处打压李世民,甚至一度想彻底断送李世民的政治前途。这点上李世民处于绝对弱势。李建成为人宽厚,在太子党和秦王党的斗争中,李元吉曾亲自设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的到底有多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有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亲兄弟,再逼迫老爹退位,按理说,应该是个杀伐果断的帝王,谁敢忤逆他,拖出去斩了就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太宗称帝后广纳谏言,既然纳谏,便意味着这个皇帝,当的“窝囊”!魏征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当初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思念渐重,就搭了个台子遥寄相思。魏征跳出来,阴阳怪气问陛

  • “脏唐”太子李建成私通后宫是真是假?如果是真为何无任何正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正史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宫廷内经常闹出各种秘闻,比如唐太宗娶了弟妹,唐高宗与庶母(武则天)私通,唐玄宗强纳儿媳(杨贵妃为妃)等等,故有“脏唐”之称。而最早的秘闻就当属唐高祖时期的“李建成私通后宫”。武德九年,唐高祖召秦王李世民密谈。在密谈中,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李元吉“私通后宫”。愤怒的唐高祖命令二人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