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5天龙兴府(洪都)生死大争夺

85天龙兴府(洪都)生死大争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15 更新时间:2023/12/30 19:05:07

虽说安丰之围是解了,朱元璋至少赢得了很大的政治资本,但为捞取这个政治资本而所冒的风险太大应天城却因此空虚了一个半月,如果加上徐达常遇春率领的主力军困顿在庐州城下3个多月的话,那朱元璋政权统治中心的军事空虚时间就要长达4~5月。这正是刘基最担心的事情。假如这个时候西线的陈友谅,伙同东线的张士诚乘虚而入;或者说不用双方部队的合攻,只派一支偏师包抄过来,那应天城就危矣!也许整个中国历史却因此而改写。谁知,与朱元璋走的这两着险棋相比较,此时的陈友谅却走了一步愚蠢得无以复加的臭棋:我们不妨把历史的镜头拉到陈友谅的老巢,看看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汉皇帝”在这段时间都在忙些什么?

陈友谅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且忙得不可开交,正在武昌、九江一带拼命地打造战船,似乎是铆足了劲儿要报应天大战之仇。

◎陈友谅率领中世纪世界上最大水师舰队围攻龙兴府,错失进攻应天之良机

经过近一年的休整、造船,养兵蓄锐,陈友谅终于做好了反攻的准备。据说他造的战舰实在庞大,有人干脆就称其舰船是中国古代最大战船。当时特制数百艘大型战舰,每舰高有数丈,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之间说话都听不见,有人认为可能是防止军事上的失利所带来的军心混乱。更有每层上都设走马棚,最下面的一层建有板房,里面放了几十支大橹,每支橹都用铁皮包裹着,大概是生怕橹被箭射坏,而整个船只外涂红漆,十分扎眼。陈友谅的这支船队可以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师舰队。其船到底大到什么地步?据史料记载:每艘大型舰船可容载3000人,中型舰船可容载2500人,小型舰船也可容载2000人。不仅如此,陈友谅还采取“蓬合法”,即“三丁抽一为军”,也就是讲,凡是有三个成丁(男人)的家庭抽一丁来当兵,就此在湖广地区强征了大批的民夫百姓,组建大军,号称60万,然后率领他们浩浩荡荡地从长江中游,杀奔东边来。

这个时候陈友谅如果乘风破浪、日夜兼程地往应天赶的话,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的主力军还没法立即从庐州围城战中解脱出来,说不准就能将朱元璋打得措手不及。不知造化弄人还是人自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群雄争霸节骨眼上,这位“大汉国”皇帝居然又一次严重犯错了:不打应天府而去攻打龙兴府(朱元璋将其改名为洪都,也就是今天南昌),真让人费解啊!

有的学者认为,陈友谅此举的想法有四种可能:第一,从战略地形上考虑,也许他认为如果要消灭朱元璋,首先要将其周围的那些据点和爪牙除掉,以解除后顾之忧,遂先攻打南昌。第二,在陈友谅看来,南昌曾经是他们真刀真枪好不容易攻下来的,但后来却被那些窝囊废“献”给了朱元璋,这次发兵就是要收拾收拾那些投降的小人。第三,当时南昌又名龙兴府,顾名思义也就是真龙天子开基立业之地。陈友谅是个十分迷信的人,认为如果在攻打应天之前先攻下龙兴府,则预示他的一统天下大业就会成功。第四,他“昧于强弱之势,眩于先后之机”,即错误地吸取了上次进攻应天的教训,先来吃小的,吃成了再吃大的。那么小的龙兴府,陈友谅能打下吗?

龙凤九年(1363)四月下旬,陈友谅统帅的大军到达龙兴府即洪都。根据上一次洪都之战的经验,陈军将士熟门熟路地来到了洪都西南方,想套用老方法,凭借自身船只“尾巴”翘得高的优势,直接从船艄攀附到城墙上,打开个入城的“缺口”。可没想到到达那里时一下子傻眼了。

原来这个洪都城位于赣江下游的赣北平原上,经由赣江向北穿过鄱阳湖可通达长江,因此说其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老龙兴府西南方就紧靠在赣江边上,上一次陈友谅军就是利用了该地理特征,乘着水涨船高而突入城内的。胡廷瑞主动归降后,朱元璋曾下令对龙兴府进行了改建,将城池的西南城墙作了往后的推移,这样一来离江空间就多达30步(古时的计量单位),东南城墙也向前拓展了2里多。鉴于洪都位置的重要,祝宗、康泰之乱平定后,朱元璋认为:“以洪都重镇,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于是就任命亲侄儿朱文正为大都督府左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镇守江西,又命儒士郭子章、刘仲服等辅佐参谋。到任后“朱)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号令明肃,远近震慑”。

所以说陈友谅这次进攻朱元璋,以洪都作为突破口本身就有问题。这样一来,当他们来到洪都“故地重游”时,顿时就傻眼了,原本具有绝对优势的自身巨舰现在派不上用场,只好改用云梯攻城。殊不知数十万军队局促在30步范围内无论怎么也发挥不了大作用,但即使这样,陈友谅这次出来毕竟带了60万大军,而当时洪都守军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万人,以1万守军来应对60万大军的进攻。由此可想,洪都保卫战的惨烈与艰难程度了。

标签: 天龙兴府洪都生死

更多文章

  • 明代才女商景兰婚姻幸福最后却要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却要,才女,明代

    明代才女商景兰其实是一位在当时十分着名的人物,她出生在1605年的时候,卒于1676年,她的字是媚生,是会稽地区的人,也就是现在浙江绍兴人士。她出自一个官僚家庭之中,父亲是明朝时期的朝廷大员商周祚,而她的丈夫则是抗击清兵的着名将领祁彪佳。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明代才女,商景兰的身上有着非常美好的才华,可以

  • 明末第一猛将刘綎是怎么死的 刘綎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末,是怎么,生平事迹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开

  • 明朝杨一清不仅政治上有所成绩文学上也有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也有,政治上,明朝

    杨一清,明朝人士,字应宁,号邃庵,民族为汉,老家位于云南安宁。于成化八年,他正式踏入仕途,后又因自己的努力而升官数次,最后身拜内阁首辅之职。历经四朝,杨一清在朝廷勤勤恳恳地当官五十多年,做出了不少功绩,他的才能被世人所敬仰,被赞为可以与唐代时期的名相姚崇相匹敌。杨一清半身像杨一清在当官期间做了不少有

  • 明神宗的母亲是谁?李太后深谋远虑,教子有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教子有方,深谋远虑,神宗

    明朝的李太后,她是明神宗的生母。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3月,被封为贵妃,生下神宗。等到神宗继皇帝位,便尊号为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她十分贤德,在后宫和大臣中有很高威望。当时张居正辅政,觉得幼主不太懂事,容易被奸臣蛊惑,放心不下,就提议请皇太后搬到乾清宫去住,以便看护皇帝的起居,教导皇帝。这样,李

  • 大明一统:“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颠覆元廷 声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华,华夏,大明

    在做好一系列北伐军事准备后,朱元璋想想还有事情没做妥当。北伐,自古以来有几次是成功的?每当朝代更替时,北方几乎都成为历史反动的大本营,可北方中原子民无罪啊!为了分化北方阵营,朱元璋于北伐军开拔后的第三天即吴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即明初有名的《谕中原檄》,也可称之为《北伐宣言

  • 明清两朝皇帝婚礼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谜,明清,皇帝

    人们也许会很感兴趣:古代的皇帝是怎样举行婚礼的?古代人认为,“婚礼者,礼之本也”。因此皇帝大婚更是遵循一整套复杂的礼仪。明清两朝的皇帝大婚礼仪是最完整和最规范的,在历代宫廷中具有代表性。中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复杂而繁琐的典制礼仪,连皇帝大婚也无法幸免,同样必

  • 明宪宗六年不知得子,万贵妃横行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六年,后宫,贵妃

    在封建王朝的宫廷里,什么怪事都能发生。亲生儿子长到六岁,当父亲的竟不知道,就是怪事中的一件。这是明朝宪宗年间的事情。为什么宪宗六年不知得子呢?这和当时的一个万贵妃有关,但追寻根源还与景帝的家庭纠纷有些牵连。景帝是个私心很重的人,因为他的哥哥英宗成了瓦刺也先的俘虏,他才得以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本来英宗

  • 1644年北方鼠疫:横行华北的大鼠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北,鼠疫

    1644年,人们还不知道细菌为何物,尽管它们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大疫往往代表着细菌造成的传染病流行。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后期,大疫在北方多次流行。从万历年间开始,山西开始出现瘟疫。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疫情,十年山西全境大疫,十六、十七两年为高峰。河南江苏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间也多次出

  • 杨荣简介:多谋善断 四朝皇帝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谋善断,心腹,皇帝

    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建文二年(1400年)中进士。授编修之职,明成祖朱棣即帝位之前,杨荣主动投靠;朱棣登位前,在马前曾向他询问是先谒见太祖灵还是先即帝位。杨荣说;先谒灵名正言顺,朱棣于是率车马先晋谒了太祖灵后才回宫登上帝位,从此被视为心腹,朱棣即位

  • 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监,明朝,有哪些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