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杨一清不仅政治上有所成绩文学上也有作品

明朝杨一清不仅政治上有所成绩文学上也有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07 更新时间:2024/1/4 18:47:20

杨一清,明朝人士,字应宁,号邃庵,民族为汉,老家位于云南安宁。于成化八年,他正式踏入仕途,后又因自己的努力而升官数次,最后身拜内阁首辅之职。历经四朝,杨一清在朝廷勤勤恳恳地当官五十多年,做出了不少功绩,他的才能被世人所敬仰,被赞为可以与唐代时期的名相姚崇相匹敌。

杨一清半身像

杨一清在当官期间做了不少有利于明朝稳定和发展的事迹。在陕西任职时,杨一清多次在边疆平定外来者的侵犯,运用各种手段促使军中纪律严明。同时他还修建了边疆防御工程,增强了边关的防御。之后,杨一清还用智谋除掉了宦官刘瑾和他的诸多党羽,他利用张永与刘瑾之间的矛盾劝说张永揭发刘瑾的众多恶事。

杨一清为人性格耿直,政治才能极高,曾向皇帝直言皇上所做的某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在禁宫中留宿边疆的官兵,临朝听政太迟等问题,以及江南织造等各种打扰民众的事情。有时候明武宗会听取杨一清诚恳的意见,可见杨一清坦然直言的性格是受到了明武宗的肯定,在杨一清生病请求辞官时明武宗还加以挽留。

杨一清作为明朝几代老臣,不仅在政治官场上恪守本分,做出了不少功绩,在文学方面,杨一清也有不少成就。杨一清不仅写了不少关于边疆防御、国家民生等方面的着作,提出了不少可用的建议,在诗歌方面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山丹题壁杨一清

杨一清,明朝人士,汉族人。自入仕以来,靠自己的努力和功绩升官数次,官职最高的一次为出任内阁首辅。他在朝廷做官共五十多年,历经四朝,他的政治才能堪称可以与唐代有名的宰相姚崇相比较。为官多年,杨一清不仅在政治方面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他也有所成就,《山丹题壁》就是他的作品中较为出名的一篇。

杨一清

《山丹题壁》这首诗歌是杨一清于弘治年间首次在陕西任职时所写的。这首诗歌是因杨一清西北边关无比壮阔悲凉的景色有感而发后而所写的。整首诗的风格显得比较雄浑,与杜甫的诗歌极有相似之处,然而内容上描写又与杜甫的诗歌有不同之处,这让这首诗显得非常独特,被世人称为学习杜甫的佳作。

《山丹题壁》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杨一清对于西北边关景物的印象,诗歌较为舒缓的语气却并未影响到全诗雄浑的意境,可见杨一清写诗的水平之高。《山丹题壁》这首诗给世人展现了一系列西北山势险峻、人烟稀少的苍凉景象。诗歌整体抒发了杨一清对于西北边关动荡与苍凉的感慨,以及其身在异乡的孤单感与复杂心境。

杨一清杨廷和

杨一清、杨廷和属于同一时期的人,皆是明朝有名的人物。两人都是明朝时期手握重权的朝廷重臣,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两人可以算是同事关系。杨一清、杨廷和都属于极富才华的人,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也有不少有作品流传于世。

杨廷和半身像

杨一清,民族为汉,明朝人士,历经四朝,当官五十多年,曾担任过不少不同的官职,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这个重要位置,被世人称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由此可见,他的才华之高,被世人所赞扬,称杨一清的才华可以与唐朝有名的宰相姚崇相匹敌。杨一清在当官期间作出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绩。比如修建边疆防御,平定外来者的进犯,促使军中纪律严明;设计除掉混乱朝廷的太监刘瑾极其党羽等。然而在后期,杨一清却被张璁等人陷害,病发后遗憾而死,死不瞑目。

杨廷和,与杨一清一样,同是明朝重臣,曾身居首辅之职。在位期间,他曾立功无数,为明朝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不仅极有才能,也极富名望。例如在担任东阁大学士时,勇于指责和抵抗当时权力极大的宦官刘瑾;平定了朱寘鐇引起的叛乱。杨廷和最后是因“大礼议”事件与明世宗意见不合,被削职定罪,到了穆宗时期,才得以恢复官职。

杨一清和杨廷和两人皆是明朝时期忠良之臣的代表人物,身居要职却未作出滥用权力之事,两人皆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了极大贡献。

杨一清很擅长通过诗句抒发感情,例如,《山丹题壁》中的最后一句描写的是将士们追击外寇保家卫国的事迹与战士战死沙场后的悲凉,杨一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激动之情,以及对战死的战士的同情。

标签: 也有政治上明朝

更多文章

  • 明神宗的母亲是谁?李太后深谋远虑,教子有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教子有方,深谋远虑,神宗

    明朝的李太后,她是明神宗的生母。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3月,被封为贵妃,生下神宗。等到神宗继皇帝位,便尊号为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她十分贤德,在后宫和大臣中有很高威望。当时张居正辅政,觉得幼主不太懂事,容易被奸臣蛊惑,放心不下,就提议请皇太后搬到乾清宫去住,以便看护皇帝的起居,教导皇帝。这样,李

  • 大明一统:“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颠覆元廷 声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华,华夏,大明

    在做好一系列北伐军事准备后,朱元璋想想还有事情没做妥当。北伐,自古以来有几次是成功的?每当朝代更替时,北方几乎都成为历史反动的大本营,可北方中原子民无罪啊!为了分化北方阵营,朱元璋于北伐军开拔后的第三天即吴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即明初有名的《谕中原檄》,也可称之为《北伐宣言

  • 明清两朝皇帝婚礼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谜,明清,皇帝

    人们也许会很感兴趣:古代的皇帝是怎样举行婚礼的?古代人认为,“婚礼者,礼之本也”。因此皇帝大婚更是遵循一整套复杂的礼仪。明清两朝的皇帝大婚礼仪是最完整和最规范的,在历代宫廷中具有代表性。中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复杂而繁琐的典制礼仪,连皇帝大婚也无法幸免,同样必

  • 明宪宗六年不知得子,万贵妃横行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六年,后宫,贵妃

    在封建王朝的宫廷里,什么怪事都能发生。亲生儿子长到六岁,当父亲的竟不知道,就是怪事中的一件。这是明朝宪宗年间的事情。为什么宪宗六年不知得子呢?这和当时的一个万贵妃有关,但追寻根源还与景帝的家庭纠纷有些牵连。景帝是个私心很重的人,因为他的哥哥英宗成了瓦刺也先的俘虏,他才得以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本来英宗

  • 1644年北方鼠疫:横行华北的大鼠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北,鼠疫

    1644年,人们还不知道细菌为何物,尽管它们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大疫往往代表着细菌造成的传染病流行。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后期,大疫在北方多次流行。从万历年间开始,山西开始出现瘟疫。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疫情,十年山西全境大疫,十六、十七两年为高峰。河南江苏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间也多次出

  • 杨荣简介:多谋善断 四朝皇帝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谋善断,心腹,皇帝

    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建文二年(1400年)中进士。授编修之职,明成祖朱棣即帝位之前,杨荣主动投靠;朱棣登位前,在马前曾向他询问是先谒见太祖灵还是先即帝位。杨荣说;先谒灵名正言顺,朱棣于是率车马先晋谒了太祖灵后才回宫登上帝位,从此被视为心腹,朱棣即位

  • 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监,明朝,有哪些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

  • 明代山西盐商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西,明代,盐商

    关键词:明代;晋商;开中制山西的自古就有历史悠久商业传统,在春秋时期,晋文公就推行过鼓励商业的“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到了宋朝,山西商人已初显身手,到了明清达到顶峰,而引领明代晋商兴盛的领头羊则是山西盐商。一、明代初期历史客观环境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

  • 明代秘史:马皇后尊师重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尊师,明代,秘史

    朱元璋的元配夫人马氏,生于元至顺元年(133O年),至正十二年与朱元璋结婚。元朝覆灭,朱元璋建立明朝,马氏被封为皇后。她在后位十五年,明洪武十五年故世,终年五十一岁。朱元璋曾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在她死后,不再册立中宫,以示对她的尊重和怀念。君主夫妻,如此爱重,马皇后必有她获得宠敬的原由,翻阅《

  • 朱元璋亲征婺州与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广积粮,方针,朱元璋

    兰溪就在婺州的边上,它的东北方浦江又给李文忠攻下了,按照常规来看,攻取婺州不说是囊中取物,但也应该是指日可待,但没想到的是,胡大海军队在婺州城下打了整整两个月,就是没能拿下它。朱元璋闻讯后决定亲征,他要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浙东地区给占了,构成对张士诚政权的南、西、北的三面包围,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