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清两朝皇帝婚礼之谜

明清两朝皇帝婚礼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54 更新时间:2024/1/26 6:40:00

人们也许会很感兴趣:古代的皇帝是怎样举行婚礼的?古代人认为,“婚礼者,礼之本也”。因此皇帝大婚更是遵循一整套复杂的礼仪。明清两朝的皇帝大婚礼仪是最完整和最规范的,在历代宫廷中具有代表性。

中国在数千年的明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复杂而繁琐的典制礼仪,连皇帝大婚也无法幸免,同样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原则。因为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同皇帝被奉为天的代表和“天下之父”相对,皇后是地的代表、“天下之母”,在朝廷中被尊为中宫,即后宫之首。所以,皇帝的大婚从选后、纳采、纳征到迎娶、册立等各个环节,都有一整套的礼仪,这些礼仪统称为大婚仪。

皇太后往往在选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代规定,先选出一正二副三位淑女作为皇后候选人,送太后最后决定。太后相中谁,即将青纱帕罩在谁的头上,再用金玉挑脱,将青纱帕系在其手臂上。清朝时则先挑出五位淑女候选,从中选定一后二妃,由皇帝遵照太后懿意将玉如意授给其中一位淑女,她便是未来的皇后了。历史上许多皇帝对自己的第一个皇后并不满意,也不喜欢,但因为皇帝大婚时尚年轻(一般在13至18岁),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无法做主,只有等到皇帝亲理朝政,真正掌握大权之时,才有可能废掉皇后,重新择娶一位自己喜欢的妃子,另立为后。如清朝的顺治,他的第一次婚姻便是由皇叔多尔衮为他指定的,而他不喜欢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他16岁时,将皇后降为妃子,另纳新皇后。

另外,明代的“皇明祖训”还规定,必须从民间选皇后,这主要是为了抑制后族势力的嚣张,保证后宫的安宁太平。到了清朝,皇后多数来自有势力的贵族家庭,尤其是太后,可以利用其权威,将自己一族的亲戚选定为皇后。

接下来便是择吉日行纳彩礼、大征礼。纳采就是女家赠送订婚彩礼,一般为马匹、丝帛等。大征礼则是迎娶之前向女家赠送的正式聘礼,包括黄金、白银、绫罗绸缎、金银餐具和银盆等生活实用品。皇帝的使者来到女家“奉制纳采”,按照规定程式向女家主人宣读皇帝制书,然后奉上彩礼。之后是“问名”,即询问女家的姓名和生辰,问名后照例还要奉上一份重礼。使者回去后,由负责占卜的官员对姓名和生辰做出占卜,如结果为吉,那么数日后即举行纳吉仪式,即告知女家婚配吉祥,接着行大征礼。纳征之后,选定大婚的日期,使者再到女家举行告期仪式。每次使者到女家,都要宣读皇帝的制书,举行郑重而繁琐的仪式,并向女家赠送厚礼。

告期之后便是隆重的册后仪式。册后的前一天,皇帝要派专人在女家门口和未来皇后的阁外住守。册后仪式的当日,使者、内侍及礼仪官等齐集女家门前,女家主人一身朝服立于庭阶,使者传话:“某奉制授皇后备物典册。”随后一干人等进入女家,由持案官将册宝奉授给使者,使者再将册宝授给内谒者监,后者在皇后的阁外跪置册宝于案。女官尚宫等一行人进入阁中,帮助皇后着装饰首,引导出阁。这时尚宝官引导皇后北向立于庭中,尚宫跪下取出册宝,尚服跪下取出宝绶,尚宫宣读册文:维某年月日……册命某官女某氏为皇后。皇后拜过之后,尚宫、尚服奉册宝进授皇后,皇后接过册宝,即表明她接受了皇帝的册立,自此刻起已正式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然后,皇后在尚仪的赞导下升座,坐北朝南,第一次以皇后的身份接受内官们的稽拜。明朝初期规定,册立皇后为金册金宝(册即册立皇后之文书,宝即皇后的宝印),其贵妃等有册无宝。但明宣宗因极宠孙氏,即位后册立其为贵妃,并有册有宝,待遇一如皇后,后来又晋封为皇后,始开明代贵妃有册有宝之先河。

大婚仪的最高潮是举行大婚仪式,一般紧接着册后仪进行。大婚当日,皇帝身着衮冕,来到正殿,侍卫环立左右,文武百官五品以上的分列东西朝堂。然后命使者及女官前往女家奉迎皇后。在皇后家,使者先宣读皇帝迎娶皇后的制书,皇后的父母则对女儿告诫一番:“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命”。然后,皇后登上乘舆,奉迎队伍便浩浩荡荡地朝着皇宫而去。

明朝在英宗时制定了完整的大婚仪式,包括奉迎皇后时的奉迎制词,女家主人答表的内容,皇后父母告诫女儿的话,女官奏请皇后冠服出阁的礼仪,内执事赞请皇后升堂时的跪拜礼仪,主婚官的站立方位和位置……所有细节都规定得详尽而刻板。皇后的彩舆在奉迎仪仗的前导下,由内宫内使护卫着从大明门正门进入皇宫,至宫城正门午门外时,钟鼓齐鸣,前导宫女等簇拥着皇后彩舆由奉天门进入内廷,册宝官将册宝授给女官。到了后宫,皇后走出彩舆,由西阶进,皇帝站立东阶降迎皇后,然后同皇后一起进入内殿的洞房。

清朝皇帝大婚的册立礼、奉迎礼和大婚合卺礼是连续进行的,从而形成大婚的高潮。大婚前一天,皇帝亲祭祖宗,并由礼部官员祭告天地及太庙、社稷。到了大婚当日,宫中御道铺上红毡,午门内各宫殿门口都张挂彩灯、贴对联,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几个主要的宫殿门口还高悬着红双喜字彩绸。在女家进行的册立仪式与明代相差无多,只不过清朝册立皇后时除了授册宝之外,还要授节(即符节)。在正堂设有香案,香案后面分别放置节案、册案和宝案,节案居中,册案和宝案左右分置,皇后在香案前跪听宣读册文、宝文。然后,以四位命妇作前导,七位命妇作后扈,在太监的左右扶护下,皇后乘凤舆一路浩浩荡荡从大清门(中华门)进入皇城,穿过午门、太和门、中左门、后左门直至乾清门。皇后降舆,迈过一个火盆(寓意蒸蒸日上)后,在近侍女官的簇拥下,从交泰殿来到坤宁宫,再跨过两具马鞍和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才能进入洞房。洞房就是皇后的寝殿,在寝殿的东角上设置有御幄,四周张设屏幛,皇帝和皇后将在这里面度过他们的花烛之夜。皇帝揭去皇后的盖头,双双坐在龙凤喜床上,女官奉上祭具,皇帝和皇后先行祭礼,然后食“三饭”,吃子孙饽饽。最后在女官和侍卫们的祝福中对坐饮交杯酒,按照满族的习俗席地而坐于矮桌前进合卺宴,大婚礼仪便告结束。

标签: 之谜明清皇帝

更多文章

  • 明宪宗六年不知得子,万贵妃横行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六年,后宫,贵妃

    在封建王朝的宫廷里,什么怪事都能发生。亲生儿子长到六岁,当父亲的竟不知道,就是怪事中的一件。这是明朝宪宗年间的事情。为什么宪宗六年不知得子呢?这和当时的一个万贵妃有关,但追寻根源还与景帝的家庭纠纷有些牵连。景帝是个私心很重的人,因为他的哥哥英宗成了瓦刺也先的俘虏,他才得以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本来英宗

  • 1644年北方鼠疫:横行华北的大鼠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北,鼠疫

    1644年,人们还不知道细菌为何物,尽管它们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大疫往往代表着细菌造成的传染病流行。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后期,大疫在北方多次流行。从万历年间开始,山西开始出现瘟疫。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疫情,十年山西全境大疫,十六、十七两年为高峰。河南江苏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间也多次出

  • 杨荣简介:多谋善断 四朝皇帝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谋善断,心腹,皇帝

    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建文二年(1400年)中进士。授编修之职,明成祖朱棣即帝位之前,杨荣主动投靠;朱棣登位前,在马前曾向他询问是先谒见太祖灵还是先即帝位。杨荣说;先谒灵名正言顺,朱棣于是率车马先晋谒了太祖灵后才回宫登上帝位,从此被视为心腹,朱棣即位

  • 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监,明朝,有哪些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

  • 明代山西盐商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西,明代,盐商

    关键词:明代;晋商;开中制山西的自古就有历史悠久商业传统,在春秋时期,晋文公就推行过鼓励商业的“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到了宋朝,山西商人已初显身手,到了明清达到顶峰,而引领明代晋商兴盛的领头羊则是山西盐商。一、明代初期历史客观环境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

  • 明代秘史:马皇后尊师重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尊师,明代,秘史

    朱元璋的元配夫人马氏,生于元至顺元年(133O年),至正十二年与朱元璋结婚。元朝覆灭,朱元璋建立明朝,马氏被封为皇后。她在后位十五年,明洪武十五年故世,终年五十一岁。朱元璋曾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在她死后,不再册立中宫,以示对她的尊重和怀念。君主夫妻,如此爱重,马皇后必有她获得宠敬的原由,翻阅《

  • 朱元璋亲征婺州与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广积粮,方针,朱元璋

    兰溪就在婺州的边上,它的东北方浦江又给李文忠攻下了,按照常规来看,攻取婺州不说是囊中取物,但也应该是指日可待,但没想到的是,胡大海军队在婺州城下打了整整两个月,就是没能拿下它。朱元璋闻讯后决定亲征,他要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浙东地区给占了,构成对张士诚政权的南、西、北的三面包围,同时

  • 第三节 宣宗即位,疑团种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宣宗,疑团,第三节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5年)七月成祖驾崩,到洪熙元年(公元1426年)六月宣宗继位,不到一年时间,皇位便从祖父传至孙子,以宣宗朱瞻基之果决机敏,处事周全,他的继位也不免留下了种种疑团。首先,成祖之死,远在塞外,其周围宦官海涛等人及接近皇帝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都是朱瞻基的亲信。根据现有资料分析,

  • 刘伯温和朱升谁更厉害?朱元璋身边第一谋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更厉害,朱元璋,谋士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自己也最后

  • 严惩违制娶“小三”的“第一大学”校长和奢靡的“富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奢靡,小三,校长

    有个叫许元的文臣曾经很为朱元璋喜欢,出任国子监祭酒即校长。有一次朱元璋听说许元有个愿望:好几年没回乡,连做梦也想回家去扫扫墓。大臣有这样的孝心,朱元璋当即就准许了,并加以厚赏。太子朱标听说后,也对许校长赏赐了一番。哪知这个许校长回到浙江老家后,顿时就逍遥快活起来,家里置办了象牙床。象牙床得有佳人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