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林儿是起义军领袖,为何最后去投奔朱元璋?

韩林儿是起义军领袖,为何最后去投奔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61 更新时间:2024/1/11 6:20:34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林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

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

韩山童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深谙农民起义宣传之道。这时候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利用白莲教,宣扬弥勒佛降临人间,拯救百姓。二是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神话自己,聚集人气。

先说第一件事,由于当时百姓处在苦难深重之中,而处在苦难深重之中的人,都特别迷信,都觉得一定有神仙菩萨下凡,拯救世界,拯救黎民百姓。所以韩山童就在这时候把这个话说了出去,隐含的意思,就是自己是弥勒佛转世。

历史上的黄巾军起义、方腊起义,包括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都是采用的这个办法聚集人气,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说另一件事,韩山童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这更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自己是皇帝之后,就让他具有相当大的威信。陈胜吴广起义,也要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因为扶苏、项燕都是贵族或皇帝之后,人们因此听他们的。刘秀刘备也要说自己是刘邦之后,因此他们有了一番作为。另一方面,宋朝是被元朝给灭亡的,作为汉人,尤其是被放在第四等的南方汉人,对元朝是有仇恨的。而宋徽宗被北方游牧掳到北方去,这在南方汉人那里就产生了双重仇恨,同时,老百姓又很哀怜宋徽宗。因此,韩山童说自己是宋徽宗的后人,就具有极大的亲和力。

可以说,韩山童对自己的包装,是相当成功的,这也使得他很快就聚集了许多人,并发动了起义。

可惜的是,韩山童“出师未捷身先死”,刚发动起义不久,他就被元军抓住杀害了。

韩山童虽然被杀害了,但是他的影响力是无人替代的,因为他已经在民众心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形象。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的继任者刘福通要把他的儿子韩林儿扶起来,让韩林儿称帝,并建国号宋。

韩林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力,同时也没什么文化,他既不会打仗,又不会处理政务。尽管如此,刘福通依然要把他扶立起来。毕竟他是一面旗帜,只有这面旗帜存在,四方的民众才会前来归附起义军。

不过,刘福通在把韩林儿扶起来的那天起,就有些忌惮他。努力要把他的权力夺过来,由自己做主。有人可能会说,刘福通既然想自己做主,他当初就该自己称帝。这一点,我们前面也说了,刘福通自己称帝的话,他是没有这个号召力的,所以,刘福通就这样矛盾,又要把韩林儿立起来,又要夺韩林儿的权。

韩林儿不想当一个傀儡,把杜遵道扶起来,想依靠杜遵道牵制刘福通,结果杜遵道被刘福通给暗杀了。然后刘福通自称丞相,加太保,从此把持了朝政。

实际上,韩林儿、刘福通搞的这些,其实都没什么用。因为他们在战场上不断失败,他们对老百姓也很残暴,以至于归附的人越来越少。

在不断的失败中,刘福通挟裹着韩林儿逃到安丰。

此时,朱元璋正和陈友谅对峙,准备大决战。而张士诚支持陈友谅,和陈友谅联合起来,两边夹攻朱元璋。同时,张士诚进攻安丰,攻打刘福通和韩林儿。在这种情况下,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

当时刘伯劝朱元璋别去救韩林儿,否则陈友谅会趁虚而入。但是,朱元璋为了获取民心,并没有袖手旁边,而是毅然前往救援韩林儿。

这时候,张士诚的部下吕珍已经攻进城,杀掉刘福通。朱元璋把韩林儿救出来,并赶走吕珍。这样,韩林儿到了朱元璋手里。

朱元璋救韩林儿是一次冒险行动,在这期间,陈友谅差点夺了他的老巢。好在他及时返回来,和陈友谅发动了鄱阳湖大战,并灭亡陈友谅、张士诚,统一南方。朱元璋同时在应天称“王”。

这样一来,韩林儿就成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于是我们看见,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往迎接韩林儿,要把韩林儿接回他的“都城”应天。然而,韩林儿在途中,莫名其妙地掉入水中,淹死了。

韩林儿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他的一生。

标签: 起义军

更多文章

  • 黄公望:人生99%都没意义,我只想做个最牛逼的loser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都没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副画传到了着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

  • 第七节 修改历法,弘扬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法

    早在元朝统一全国之前,刘秉忠就认为,祖冲之的《大明历》,自辽金以来沿用了二百多年,误差越来越大,很不适用。提出要修改历法。可是,还没等实施,刘秉忠就死了。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月,忽必烈诏命王恂和郭守敬王持修改《大明历》的工作。忽必烈在修改《大明历》的诏书中说:今天下大定,全国统一。从南到北一万

  • 是谁将南宋10万军民逼到了死胡同?为何他孙子一辈也遭遇了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到了

    中国最悲壮的一幕,莫过于崖山海战。面对蒙古兵的追杀,南宋10万军民集体跳海自杀。是谁将南宋10万军民逼到了死胡同?其实也是一个汉族人,他叫张弘范。那么,张弘范的结局如何呢?其实下场也不好,孙子一辈就遭遇了灭族!张弘范虽然是汉族人,但是并不是南宋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蒙古朝廷的重要,还是依靠他的父亲张柔

  • 元朝末年韩山童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河

    元朝末期,皇宫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无法忍受,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恰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滔滔江水倾泄直下。又赶上接连下了20多天的雨,一下子洪水肆虐,泛滥成灾,

  • 继承杜甫的“以诗存史”风范,“文雄”元好问经历了哪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

    元好问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他生活的年代漫天兵火,蒙古铁骑屡屡发动对金朝的进攻,中原百姓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元好问跟着父母吃了不少苦。他在动荡之中苦学不辍,31岁进士及第,35岁踏入官场,先后干过国史院编修

  • 速不台蒙古帝国第一悍将,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说他不过是我的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成为征服者,不仅仅因为他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因为他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辅助。速不台,他不过是成吉思汗的一个仆人,却依靠自己天才般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蒙古帝国第一悍将。他擅长闪电战,足迹遍及半个地球。但就是这样一个盖世名将,成吉思汗却将他称为自己的“一条狗”

  • 元朝第二次征战日本惨败,他被当做牺牲品,下场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元朝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启动30万部队,再次远征日本国,显然这次势在必得的战事,依然以元朝的大败而告终,30万精兵只能部分逃了回家,基本上全军覆灭。针对这次落败,元朝史籍上将缘故归因于自己的头顶。他大便次数多本次元军的江北军队主教练范文虎。只有,这一缘故本质就经不住反复推敲。那时候元军的统率是忻都,距

  • 元代亦集乃路赋税考——黑水城出土税票考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水城

    元代赋税制度,仅在《元史》、《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典籍中有所记载,内容都很简短,且多为国家政令,各地的具体实施情况少有涉及,不够全面,很难反映出赋税制度的复杂性,尤其是地区差异性。亦集乃路属甘肃行省,下路,关于它的记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由于史料的缺乏,对于亦集乃路赋税制度的研究尚未进行。上世纪黑

  • 历史上的草原国家是松散的政治联合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联合体

    由于农耕经济基础决定,中原王朝居民的大多数是定居农民。所以中原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治管辖体制是封建郡县制,郡守、县令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管辖权。通过这种金字塔式的层层节制,皇帝权力能奏效到社会的最基层。但同样也是因经济类型决定,游牧经济的分散性和流动性,游牧国家自匈奴帝国以来就是一个由血缘关系浓厚的氏族、

  • 张士诚、方国珍的反元斗争及其蜕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一、张士诚迁都平江至正十四年(1354年)12月,取得高邮保卫战的胜利后,张士诚乘胜反击,元兵溃散,许多溃兵投入起义军,占领区日益扩大。元朝统治者在战场上失败后,至正十五年(1355年)4月,又派翰林待制乌马尔、集贤待制孙NB141至高邮进行招安,他们二人进入高邮城后,说明来意,并“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