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秀英马皇后的历史故事:绝代母仪躬节俭,弋绨不数汉文皇

马秀英马皇后的历史故事:绝代母仪躬节俭,弋绨不数汉文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3/12/21 19:59:25

裁余绘帛赐诸王,绮绣何曾问尚方。

绝代母仪躬节俭,弋绨不数汉文皇。

百尔均沾圣母恩,饔钱特赐古无伦。

谁教盛世菁莪茂,红板仓粮太学存。

明月几斜,落日何归。故人故事故情,今时今日今叹。若问伊人心何处,且听风吟唱细言碎语。多年前,曾是一人与时光为伍,对峙灵魂深处的寂寥。多年后,竟感叹生命反复无常,遗憾生活别处的留白。俯仰之间,生之极限所能抵达的不过是内心安宁无别事。无论男子还是女子,生命内部都藏有巨大心念。懂得经营自己生活的人:他们懂得生,何谓生?他们明了亡,何谓亡?走过一生路途,即使与旁人殊途,也自得其乐。这样的人才是生命的主宰者,不枉来人世走一遭。说起这一段故事,心中万千言语,娓娓道来。

曾是寻她千百回,今昔花落谁家梦。她如风般优雅而来,恍惚间所有回忆再一次重现。一生要走过无数路途,通向不同的地点。对于女子而言,保持内心安和、平静最为重要。所幸经受过些许疼痛之后,前方是光明美好的爱。等到很久之后,再回味生活各种滋味,只觉不辜负周遭期许,且珍视人间琐事,便足够。对待外界,她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似一朵盛开的茉莉花,纯净无瑕。她蹙眉,她低头,她沉思,她莞尔微笑,一举手一投足尽显魅力。她便是后世熟知的孝慈皇后,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秀英。温顺、美好、慈悲,女子所有的美好词语集于一身。只因她明了人这一生,最应善待的是自己的内心。

转身之间,流年似景穿梭而过。她站在时光深处,眉宇温柔可现。她是一代贤后,亦是心怀感恩的女子。俯仰之间,她懂得生活本身的意义,也明了自己将要面对的事。彼年,她只是乱世佳人,不懂得尘世中的纷扰与喧哗,只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默然欢喜、寂静流泪。曾一度觉得上天待她不公,本生长在乱世之年,父亲早逝,成为一个孤独无助的女子,不知此生可以依靠谁,也不明了内心想要的未来。几年过去了,她逐渐清楚自己追逐的未来,也逐渐明了过往的种种遗憾。父亲故去之后的很多年,她常常在梦中惊醒,不断地问自己,却没有答案。虽生长在乡间,一人与孤独做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许是上天待她不薄,她终究不是掩埋在乡间的女子。同乡的一位男子郭子兴收她为义女,她本是聪慧的女子,骨子中天生有一种强大特质。她感恩上苍赐给她一个温润的父亲,也感谢上天给她一段美好的姻缘。义父郭子兴怀有满腔热血,亦是不凡之人。她有时候在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不同,一个细小的决定便轻易地改变人生。

公元1352年,义父郭子兴率数千人响应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占据濠州。她先前不懂起义军为何,也不懂得离开家乡的原因,但她一直追随义父,因为他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她曾想,若这一生都在义父身旁也是好的,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他的陪伴,不管经历何事都有他的安慰,这样的生活对于她而言,就是最美好的。郭子兴欢喜这个女子细腻的照顾,也知晓这一生都会保护她,让她觉得幸福。他们之间,一直如同亲生父女之间亲切的感情,这些都会让彼此感动。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号召了无数人,同时也拓宽了她人生的道路。彼时,她只是一心追随义父的女子,心中无论多么澎湃也是甘愿。而他,在乱世中崛起。朱元璋本是皇觉寺中的和尚,不问红尘琐事。如今面对无数揭竿而起的人,他的内心再无法安定。于是,他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而这对于他而言,便是人生另一条不同的道路。虽然他不是王公贵族,但他热胆忠心,敢于挑战。他的灵魂中藏匿着巨大的能量。

当时的郭子兴对这个青年男子万分青睐。朱元璋有勇有谋,连续多次立下战功。对于郭子兴而言,他是难得一遇的人才。朱元璋在起义军中无处不显其魅力所在,而他的一片忠心也打动了郭子兴和马秀英。马秀英一直欣赏朱元璋的胆气,她觉得这样的男子世间罕有,他是人中之龙。郭子兴本就对朱元璋赞赏有加,再加上义女喜欢他,于是,他顺水推舟,将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

她还记得初次遇见他时,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常人难以靠近的气质。面对这个世间,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他想拯救黎明苍生,也试图告别自己的过去。对于朱元璋而言,踏出寺庙的那一刻,他的人生便与这里千山万水永相隔。但是他知道,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呼唤他离开,呼唤他睁开眼睛看看这个千疮百孔的世间。他选择真相、选择告别,选择离开这里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战士,他要用鲜血染红这片土地,要让所有离开家园的人最终安居乐业。也许这只是梦,但是没有人说梦便是无法实现的东西。他认真地相信所有,努力去接近自己的梦,这样的生活就是他选择的唯一。

马秀英是懂得朱元璋的,她嫁给他时,他还满腔热血,无处抒发。但她始终告诉他,坚持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对于在事业上拼搏的男子而言,妻子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助力。朱元璋相信未来他一定会打下一片天地,他也会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即使很多人质疑他、很多人谩骂他,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那一天会到来。马秀英知她此生定会在他身边,无论成败、富贵、疾病、生死。

朱元璋领兵征战的慌乱年代,她始终不离不弃,即使在生命遭到威胁时,她也没有丝毫畏惧。她亲手为他缝制每一件衣裳,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幸得朱元璋雄才大略,不久之后便在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但这并没有得到郭子兴过多的赞许。郭子兴始终惧怕朱元璋过于强大,取代自己的位置,不免对他有所芥蒂。

诸将出征,所得之物必定要献于郭子兴,但朱元璋为人敦厚,不喜此番作为。每每出征,并无所得,因此无从进纳。他三番五次的铿锵态度惹得郭子兴大为不悦,马秀英听闻此事,心中难过。她知道朱元璋的为人,但也不想义父与朱元璋正面冲突。于是,那一回,她把自己平日节省的钱财送与养母张夫人和义父之妾张氏,想让他们在义父面前为朱元璋美言。她时时刻刻惦念朱元璋的安危,唯恐他受到一点不公正的待遇。

那一回,朱元璋因琐事与郭子兴发生摩擦,郭子兴将朱元璋禁足,关入屋内不得与任何人相见。马秀英见状,无法忍受。她深知朱元璋被禁闭之后定没有人送饭给他,于是,她在家中烙好烧饼,偷偷放入自己的怀中。那一刻,她知道无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她都和他一起面对。这般真性情的女子果然非同寻常,见到朱元璋之后,她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颗颗落下。她心痛他的煎熬,将食物颤抖地送入他的手中。未料,胸前的一大片皮肤已被烧焦,那份痛此生铭记。

这份细微的关心融入生命,让她明白爱情原来如此动人心魄。在他平定天下的艰苦岁月中,她始终如一。这样平淡却坚定的爱情着实令朱元璋感动,他明白此生最大的幸运便是遇见马秀英,此后余生与她携手走到尽头。尽管朱元璋成为皇帝,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对马秀艳保持尊重与信任。在他的心中,她始终是那个朴素温婉的女子。

入宫后,生活非同往日颠沛流离。她的心境渐渐平和,开始试着与不同的人交流,也感受到不同人心里的起伏与变化。她学会面对,因今时不同往日,她已身为皇后。有时候,人一生有许多次角色的转换,而她固执己见地认为,她始终只是他的妻子,是他一回头便可看见的女子。

那些年,她保持勤俭朴素的风格,也保持着一份可贵的慈悲。朱元璋对她感激有加,想起彼此共度的那些年华,他都因此而感动。那一回,他准备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而她却婉言拒绝。她言,陪伴他是她这一生的欣慰与幸福,何谈封赏。唯恐这个世间只有她能明白他心中所想,朱元璋本不是性情温良的男子,为保朱氏江山,不得已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而她总是温柔规劝,朱元璋渐渐有所克制。

她始终懂得他,所以才会一直从自身做起。掌管后宫,她都以理服人。她保持着一颗仁德的心,从前俭朴作风亦不曾丢弃。她教导后宫嫔妃日常生活要朴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而自己穿的衣服从不要求华贵。凡遇灾荒年月,她只吃粗茶淡饭,以慰民间百姓疾苦。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子,这种善,是出于对世间万物的珍爱与仁慈,出于对生活本身的尊重。

《明史·列传》中载:“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闻元世祖后煮故弓弦事,亦命取练织为衾裯,以赐高年茕独。余帛颣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天桑艰难。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

这些年,她是一位平凡的妻子亦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是她从未享受过荣华富贵。她只是以自己的人生书写着她高贵的品格,她是女子,亦是万众瞩目的贤后。朱元璋始终明白她在他心目中无可替代:那份爱,是出自一个妻子对于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份爱,是出自对万物苍生的珍惜与怜悯。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宫人思之,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句子:“人生相聚难免别离,恩爱愈笃难免龊龉,爱恨难分聚散依依,不断地裂帛,又不断地缝缝补补。心碎了,还有情;神伤了,还要爱。”

她走了,带着所有记忆与快乐。她说她希望来生彼此还能遇见。他说,一生以她为后,再无二人。

浮生浮世

马皇后,名秀英。安徽宿州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早年丧母,父亲不久辞世,后同乡郭子兴收养她为义女。公元1352年,郭子兴率数千人响应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占据濠州。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他有勇有谋,连立战功,得郭子兴青睐,将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为妻。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夫妻二人患难与共,走过风风雨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始终对妻子马秀英尊重和感激,她的建议也认真听取、采纳。她敢于在朱元璋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公元1382年,五十二岁的马皇后病逝,临终时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永乐元年上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标签: 汉文皇后节俭

更多文章

  • 庞太师与八贤王关系 庞太师和八贤王谁权力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师,权力,贤王

    庞太师因为女儿进入宫中得到恩宠,所以愈加地骄横跋扈起来。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也是仗着父亲姐姐的势力,目中无人,出了皇帝之外,谁也不放在眼里。整个大宋朝,没人敢惹庞太师一家。庞太师与八贤王的关系庞太师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宋仁宗乐府,所以皇帝都要让他三分。八贤王的来头也不小,八贤王是宋仁宗的叔

  • 张居正一生所推行的隆万改革,为大明王朝延续了多长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大,张居正,生命

    提起明朝,小编实在是又爱又恨,真可谓是爱之深而又恨之切。之所以爱之深,是因为大明王朝有着令清朝难以企及的无限辉煌;之所以爱之切,是因为明朝皇帝实在是太不争气,以至到了中后期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而这时,明朝历史上最着名的大臣张居正为明朝开出了一剂强心剂,从而延续了大明王朝的生命。这副强心剂,便是在历史

  • 八贤王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当时不是他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当时,是他,是怎样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北宋宗室。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时年23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太祖赵匡胤驾崩以后,其弟赵匡义登了龙位.太祖的大儿子赵德昭心中不服,上殿讨回社稷,怒恼了太宗匡义.赵匡义要斩赵德昭,赵德昭含恨碰柱身亡.贺后

  • 闯王高迎祥为何死活逃不出孙传庭的手心?看一下子午谷的地图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不出,你就,闯王

    《三国演义》中曾有一个“子午谷奇谋”,说的是蜀汉想要北伐,大将魏延请求自带一支兵马出其不意杀到长安城下,占领长安。如果此计能够成功,不但魏延将立下不世之功,而且曹魏的西面半壁江山都将难保。当然,这个计策也面临很大的风险,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所以诸葛亮最终拒绝了这个建议。到了明末,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子午

  • 明代文臣气节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代表,明代,气节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以太祖皇太孙的身份即位,“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①,建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忧心,近臣黄子澄劝说建文帝早日削藩,以免数世之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周王首当其冲被迅速贬为庶人、迁居云南。随后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等诸王相继被削,最

  • 王美人王娡如何做到抛夫弃女入宫成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入宫,皇后,美人

    历史上,汉景帝刘启是第一个开创废皇后先例的皇帝。他把皇后的位置转给了再嫁夫人王美人王娡。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

  •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皇帝两次登基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次,之谜,皇帝

    帝王档案朱祁镇:1436年-1449年在位,宣宗朱瞻基长子,性格昏庸而软弱。两次登基,共在位22年,期间被太监乱政误国,导致土木之变;虽励精图治已晚,无甚功绩,却开了明王朝宠信宦官之首。病死,终年38岁,死后葬于裕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被俘皇帝

  • 明代清官故事之况钟——《明史》卷一六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明史,清官

    一段《十五贯》的戏剧故事,使况钟成为妇孺皆知的清官。而历史上的况钟,也并不亚于戏剧中的况钟,他出身吏员,深知官场的积弊,为官后奖善惩恶,被百姓奉之若神。他任苏州知府十二年,“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他死后,苏州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祭礼。况钟任职苏州时,正值宣

  •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朱元璋也曾很感兴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也曾,感兴趣,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

  • 夺门之变:一朝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变,天日

    身陷土木堡元朝灭亡后,蒙古的漠北势力分裂成瓦剌和鞑靼两部。不久瓦剌归附明朝,其首领脱欢受封顺宁王。到英宗时,脱欢之子也先已统一了漠北蒙古,瓦剌势力盛极一时。为骗取明朝物品,名义上称臣的瓦剌经常以朝贡的方式来明朝索领赏赐。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派人向明朝贡马,把派来的2000人谎报为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