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皇帝两次登基之谜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皇帝两次登基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3/12/26 4:28:04

帝王档案

朱祁镇:1436年-1449年在位,宣宗朱瞻基长子,性格昏庸而软弱。两次登基,共在位22年,期间被太监乱政误国,导致土木之变;虽励精图治已晚,无甚功绩,却开了明王朝宠信宦官之首。病死,终年38岁,死后葬于裕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

被俘皇帝两次登基之谜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然后秘密处死了宫女,并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这样一个宫女的孩子,在7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正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朱祁镇继位初期,由三杨及张辅等人辅政,国家比较安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他年幼贪玩,宠信太监王振,随着皇太后和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后宫宦官势力急剧上升,着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大臣下狱者不绝,政治日趋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激起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

而当时的元朝余部(即北元)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时期,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名对明朝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驾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于是极力撺掇英宗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廷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大军,在英宗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杀的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哪里听得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于是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锱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如果这时英宗能够进怀来城驻守,那么历史将被改写,不过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20里处),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着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这样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皇帝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这样,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奔北京,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备,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给也先军以沉重的打击,也先率队败回蒙古。

与明朝的战争不仅使也先损兵折将,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赏赐以及与明朝交易的机会,当时的瓦剌是一个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众的生活将是非常艰苦的。北京大败之后,也先开始着手与明朝讲和并宣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可是当时明代宗已经坐稳帝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听情报,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杨善,他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北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明代宗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明代宗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1457年(即景泰八年)正月,明代宗得了重病,但是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原来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并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守门的军卒本想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众人兵不血刃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这时已是天色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先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代宗帝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

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代宗帝在一个月后病死,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这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得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明惠帝的儿子),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使得明朝帝王以活人殉葬的残酷习俗得以结束。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1464年(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病逝于文华殿,享年38岁。朱祁镇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标签: 两次之谜皇帝

更多文章

  • 明代清官故事之况钟——《明史》卷一六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明史,清官

    一段《十五贯》的戏剧故事,使况钟成为妇孺皆知的清官。而历史上的况钟,也并不亚于戏剧中的况钟,他出身吏员,深知官场的积弊,为官后奖善惩恶,被百姓奉之若神。他任苏州知府十二年,“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他死后,苏州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祭礼。况钟任职苏州时,正值宣

  •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朱元璋也曾很感兴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也曾,感兴趣,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

  • 夺门之变:一朝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变,天日

    身陷土木堡元朝灭亡后,蒙古的漠北势力分裂成瓦剌和鞑靼两部。不久瓦剌归附明朝,其首领脱欢受封顺宁王。到英宗时,脱欢之子也先已统一了漠北蒙古,瓦剌势力盛极一时。为骗取明朝物品,名义上称臣的瓦剌经常以朝贡的方式来明朝索领赏赐。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派人向明朝贡马,把派来的2000人谎报为3000人。

  • 第三讲 谋国与谋家:明帝国276年之怪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帝国,怪现象,第三讲

    “国”与“家”,是中国传统伦理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有人为谋国而牺牲个人利益,有人为谋家而牺牲民族大义。家国不分的旧毛病中国古代,国与家在政治场中是很难区分的。尤其对于身处政坛高层的人而言,国就是家,而这个“家”,就是帝王之家。可

  • 杨继盛斗严嵩的故事:历数严嵩十大罪状 昏庸明世宗为何不杀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大,昏庸,罪状

    严嵩明世宗即位后,看到明朝逐渐衰落,一开始,还在政治上进行了改良,对税收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对宦官的权力加以限制,但都没有多大效果。后来明世宗竟迷信道教,在宫内设置仙坛,也就没有心思料理朝政了。大学士严嵩因为祭神文书写得好,获取世宗的好感,很快被提拔为内阁首辅(即宰相)。严嵩当了首辅后,除了对世宗进

  • 胡大海等攻占处州,浙东地区基本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地区,基本,浙东

    衢州被攻下后,浙东南部就剩下一个处州了(方国珍势力范围除外)。对于处州的军事进攻准备早在朱元璋亲临婺州时就已经开始进行,当时派了耿再成进驻处州北部的缙云黄龙山,谋取处州。元朝处州守将石抹宜孙看到这样的军事架势,也开始了以防御为主旨的军事布防,派遣元帅叶琛屯兵桃花岭,参谋林彬祖屯兵葛渡,镇抚陈仲真、照

  • 明朝最奇葩贪官薛国观,主动找上了纪检部门,还嫌纪检部门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了,明朝,部门

    做为贪官,要是见到纪检部门,肯定要低头藏肩,顺着墙脚开溜啊。可是,有这么一位大贪官,竟然主动找上了纪检部门,还嫌纪检部门不作为。谁这么不开眼呢?明朝内阁首辅薛国观。薛国观是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话说这位仁兄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年就跟着魏忠贤混。崇祯皇帝上台后,开始清除魏党。一看自己要倒霉,薛国观也挺聪明

  • 有关于谈迁的传记有哪些 谈迁在作书时遇到什么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记,困难,有哪些

    人物传记《清史稿·谈迁传》谈迁,字孺木,原名以训,海宁人。初立,以中书荐,召入史馆,皆辞,曰:“余岂以国家之不幸博一官耶?”未几,归里。迁肆力经史百家言,尤注心于明朝典故。尝谓:“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实录见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见。况革除之事,杨文贞未免失实;泰陵之盛,焦泌阳又多丑正;神、熹之载笔者

  • 朱元璋杀李善长: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不忍,之心,仁慈

    〇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但大明帝国的人主朱元璋实在是“仁慈”,“不忍”下令处死这个大明第一功臣、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老太师李善长。将群臣召集到明皇宫奉天殿上,对李善长的案件进行廷议,洪武帝朱元璋表现出“痛苦不堪&

  • 明仁宗朱高炽有几个儿子?十个儿子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儿子,有几个,结局

    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汉族,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有10个儿子: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