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夺门之变:一朝见天日

夺门之变:一朝见天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92 更新时间:2023/12/19 3:50:06

身陷土木堡

元朝灭亡后,蒙古的漠北势力分裂成瓦剌和鞑靼两部。不久瓦剌归附明朝,其首领脱欢受封顺宁王。到英宗时,脱欢之子也先已统一了漠北蒙古,瓦剌势力盛极一时。为骗取明朝物品,名义上称臣的瓦剌经常以朝贡的方式来明朝索领赏赐。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派人向明朝贡马,把派来的2000人谎报为3000人。假相被戳穿后,仍蛮横地要求按3000人领取赏赐。已在朝中独揽大权的王振气愤不已,直接拒绝了贡使的无理要求。

七月,早已对中原大地馋涎欲滴的也先借口明朝“侮辱贡使”,出动大军进犯明朝。英宗闻之,立即召集朝臣商议御敌之策。王振见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就极力鼓动英宗御驾亲征。年轻气盛的英宗哪里受得住王振的吹捧奉承,不顾众多朝臣的反对决定御驾亲征。英宗携王振率领50万大军开赴大同前线,命䖙王朱祁钰留守北京。经过10多天的艰难跋涉,明军到达大同前线。此时,双方的一场恶战刚刚停息,满山遍野都是战死的明军尸首,直看得英宗与王振心惊肉跳。王振看到英宗脸上流露的怯意,谎称瓦剌军见皇上御驾亲征已被吓回漠北,劝谏英宗退军。英宗见有台阶,即刻诏令班师回朝。

王振的家乡蔚州离大同很近,王振就想借机回家乡显摆一下。糊涂的英宗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大军绕行蔚州。不日,大军行至怀来等候后面的辎重,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安营扎寨休息。英宗不知道,也先自从得知他御驾亲征,就已经派探子盯住了他。英宗刚在土木堡落脚,也先就得到密报,急令军队向土木堡靠拢。因而等英宗准备程继续前行之时,才发现自己已被瓦剌军团团围住。土木堡是缺水少粮之地,明军很快就陷入绝境。犹如困兽的明军别无他法,只得向外突围。瓦剌军两面夹击,把数十万明军包了饺子。见大势已去的护卫将军樊忠悲愤至极,一铁锤砸烂了王振的脑袋。

尽管明军全军覆没,但英宗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被也先虏至漠北。也先以为捡了个大便宜,梦想着用英宗做利器拿下中原。不想北京得到英宗被俘的消息,经历一番混乱之后重归平静,留守北京的䖙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景帝。听到景帝即位的消息,也先有些失落,但还是心有不甘地要利用英宗这个筹码。十月,也先带着英宗兵临北京城下,于谦领20万大军迎战。几番交手,也先没有占到便宜,就想用送还英宗之计诱杀于谦等人,于谦予以严词拒绝。也先见战局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就下令回撤。于谦得知消息领兵穷追猛打,也先被打得溃不成军,仓皇逃回了塞外。

七载入囹圄

回到塞外,也先才意识到英宗是一块烫手的山芋,留着没用,杀又杀不得。也先索性把英宗送还北京,可这会已坐稳皇位的景帝唯恐避之不及,哪肯心甘情愿地接受?但英宗毕竟是大明的君主,景帝迫于社会舆论还是磨磨蹭蹭地把他接了回来。景泰元年(1450)八月,英宗回到阔别一年的北京,被心存芥蒂的景帝安排在南宫居住。

景帝为了断除英宗复位的念头,令心腹把南宫封闭起来,只在大门上留一个小口用来递送必需的生活用品。同时,景帝还在南宫外围安置了锦衣卫,不间断地监视英宗的一举一动。就这样,一位堂堂的太上皇开始了长达7年的囹圄生活。其间,景帝又背弃当初即位时的承诺,把英宗的长子、太子朱见ᥭ废为沂王,改立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没有做皇帝的命,被立为太子后不到一年就死了。景帝再没有儿子可立为太子,但又不想让朱见ᥭ复太子位,储君的位子就空了下来。整天待在南宫不见天日的英宗,听到儿子朱见ᥭ被废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可自己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怎能顾上儿子?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身患重疾一病不起。平日里不太引人注目的储君问题,一下子成为朝野关注的热点。人们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景帝迟迟不立太子,他去世之后谁来继位呢?就在朝臣们议论纷纷之时,京师团营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团营都督张辄、宦官头目曹吉祥等人已悄悄地聚在一处,谋划着设立储君之事。就在这时,景帝召石亨进宫,让他代为主持祭祀大典。石亨知道景帝时日不多,就把曹吉祥、徐有贞召集起来,说:“皇上快要撑不住了,我们得早做打算。”曹吉祥闻之,说道:“朝臣的意思是把沂王朱见ᥭ重新立为太子,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太上皇从南宫迎出来复位。”其他人一听此话,无不赞成。

一朝见天日

正月十六日凌晨,石亨谎称边关传来紧急军情,以护卫京城为名调集军队入城。很快,石亨就骗过守城卫士,领兵闯入皇宫,并把各个城门关闭。随即,石亨等人来到南宫,试图打开门锁。可南宫的门锁已锈蚀不堪,怎么也打不开。情急之下,徐有贞命令军士抬来一根粗壮的木头撞门,但撞了半天也没有撞开。石亨等人眼看着天就亮了,不禁心急火燎起来,派几名军士翻墙而入,内外使力把宫墙砸开。

英宗早被惊醒,坐在屋内等石亨等人进来。英宗问:“你们是什么人?”石亨等人赶忙跪地,齐呼万岁:“请太上皇复位!”英宗不吭声,任由石亨等人搀扶着登上辇车,直奔奉先殿而去。辇车行至东华门,守门卫士欲上前阻拦,英宗在车内大声说道:“我是太上皇!”守门卫士闻之赶忙放行。如此英宗兵不血刃进入奉天殿,并在久违的皇帝宝座上坐定,这时东方天空已泛出鱼肚白。石亨即令军士大开各个宫门,鸣钟击鼓引朝臣们进殿。等众朝臣像往常一样鱼贯进入奉天殿,不禁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半晌,才有人反应过来:这不是被幽禁在南宫的太上皇吗?只听徐有贞站出来高喊一声:“太上皇复位啦!”朝臣们立即跪倒高呼万岁。见群臣惊愕,英宗安抚道:“大家各谋其事、各安其位!”

这时,还躺在病榻上的景帝,看见太监慌慌张张地闯进来:“太上皇复位了!”一下瘫软在床。英宗复位的消息对景帝的病情无异于雪上加霜,不出一个月,突然遭夺权的景帝就一命呜呼了。英宗废黜死去的景帝帝号,以亲王之礼埋葬他,并称其为䖙戾王,暗含终身为恶、死不悔改之意。同时,英宗下令处决了一批拥立景帝的朝臣,于谦、王文等人因此惨遭毒手。

标签: 之变天日

更多文章

  • 第三讲 谋国与谋家:明帝国276年之怪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帝国,怪现象,第三讲

    “国”与“家”,是中国传统伦理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有人为谋国而牺牲个人利益,有人为谋家而牺牲民族大义。家国不分的旧毛病中国古代,国与家在政治场中是很难区分的。尤其对于身处政坛高层的人而言,国就是家,而这个“家”,就是帝王之家。可

  • 杨继盛斗严嵩的故事:历数严嵩十大罪状 昏庸明世宗为何不杀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大,昏庸,罪状

    严嵩明世宗即位后,看到明朝逐渐衰落,一开始,还在政治上进行了改良,对税收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对宦官的权力加以限制,但都没有多大效果。后来明世宗竟迷信道教,在宫内设置仙坛,也就没有心思料理朝政了。大学士严嵩因为祭神文书写得好,获取世宗的好感,很快被提拔为内阁首辅(即宰相)。严嵩当了首辅后,除了对世宗进

  • 胡大海等攻占处州,浙东地区基本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地区,基本,浙东

    衢州被攻下后,浙东南部就剩下一个处州了(方国珍势力范围除外)。对于处州的军事进攻准备早在朱元璋亲临婺州时就已经开始进行,当时派了耿再成进驻处州北部的缙云黄龙山,谋取处州。元朝处州守将石抹宜孙看到这样的军事架势,也开始了以防御为主旨的军事布防,派遣元帅叶琛屯兵桃花岭,参谋林彬祖屯兵葛渡,镇抚陈仲真、照

  • 明朝最奇葩贪官薛国观,主动找上了纪检部门,还嫌纪检部门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了,明朝,部门

    做为贪官,要是见到纪检部门,肯定要低头藏肩,顺着墙脚开溜啊。可是,有这么一位大贪官,竟然主动找上了纪检部门,还嫌纪检部门不作为。谁这么不开眼呢?明朝内阁首辅薛国观。薛国观是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话说这位仁兄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年就跟着魏忠贤混。崇祯皇帝上台后,开始清除魏党。一看自己要倒霉,薛国观也挺聪明

  • 有关于谈迁的传记有哪些 谈迁在作书时遇到什么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记,困难,有哪些

    人物传记《清史稿·谈迁传》谈迁,字孺木,原名以训,海宁人。初立,以中书荐,召入史馆,皆辞,曰:“余岂以国家之不幸博一官耶?”未几,归里。迁肆力经史百家言,尤注心于明朝典故。尝谓:“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实录见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见。况革除之事,杨文贞未免失实;泰陵之盛,焦泌阳又多丑正;神、熹之载笔者

  • 朱元璋杀李善长: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不忍,之心,仁慈

    〇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但大明帝国的人主朱元璋实在是“仁慈”,“不忍”下令处死这个大明第一功臣、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老太师李善长。将群臣召集到明皇宫奉天殿上,对李善长的案件进行廷议,洪武帝朱元璋表现出“痛苦不堪&

  • 明仁宗朱高炽有几个儿子?十个儿子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儿子,有几个,结局

    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汉族,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有10个儿子: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

  • 朱元璋是怎么强化社会基层管理的?君主专制主义大一统帝国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专制主义,帝国,是怎么

    在朱元璋的眼里,除了帝国“栋梁”们,社会各个层面的芸芸众生也不可小觑,因为自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如今登上了帝国的最高峰,其一路走来何等之艰辛,何等之不易,还有帝国安危与小民们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事情,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换个角度来讲,朱元璋明白:治理好了小民,帝国统治也就大体上

  • 经常给包拯和杨家将撑腰的八贤王,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其人,杨家,确有

    只要童年里看过《包青天》或者《杨家将》系列的影视剧,肯定记得里面有个牛哄哄的八贤王,他自带bug级的属性,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只要我们刚正不阿的主角遇到了来自皇亲国戚们的权力压制,八贤王都能准时赶到化解危机,而且权力比皇帝看起来都要大。那么在真实历史中,八贤王到底是谁?他真有这么厉害,皇帝

  • 郑成功一心收复台湾损兵折将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损兵折将,收复台湾,是为了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的领土寸土不让。很多人会问损失那么多人员来收复台湾到底是为什么今天就来看一看。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耀郑成功,他保家卫国,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但是,郑成功是反清复明的将领,当时为什么要损兵折将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