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贤王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当时不是他继位

八贤王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当时不是他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15 更新时间:2023/12/28 2:16:53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北宋宗室。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时年23岁,追赠中书令、岐,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太祖赵匡胤驾崩以后,其弟赵匡义登了龙位.太祖的大儿子赵德昭心中不服,上殿讨回社稷,怒恼了太宗匡义.赵匡义要斩赵德昭,赵德昭含恨碰柱身亡.

贺后闻讯,带领太祖的次子赵德芳急上金殿,痛斥赵匡义.赵匡义理屈,无言答对,却不肯让出社稷,只得好言相劝,重重加封.他把昭阳院改作养老宫,赐给了贺后上方宝剑,统管三宫六院.他封赵德芳为:一.勤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正王,五.德王,六.廷王,七.上殿不参王,八.下殿不辞王.又赐予凹面金锏,可以上打昏君,下大谗臣,压定满朝文武,大小官员.自此,赵德芳便成了宋室的有权有势的八贤王了.

有人认为,八贤王应是宋太祖的皇位继承人赵德昭(德芳之兄)。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太祖传位给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他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出征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更为不满。回朝后,当德昭提醒他论功行赏时,他以充满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闻言,退而自刎,因为他深知在猜忌心极重的太宗手下,决不会得到善终。

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特权的八贤王,帮助杨家将对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权臣。但是,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怎么会平白无故地与八贤王沾边?

因此,又有人认为,八贤王之称得之于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时入呼之日“八大王”。虽然,这八大王的作为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但他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

总之,“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位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

标签: 当时是他是怎样

更多文章

  • 闯王高迎祥为何死活逃不出孙传庭的手心?看一下子午谷的地图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不出,你就,闯王

    《三国演义》中曾有一个“子午谷奇谋”,说的是蜀汉想要北伐,大将魏延请求自带一支兵马出其不意杀到长安城下,占领长安。如果此计能够成功,不但魏延将立下不世之功,而且曹魏的西面半壁江山都将难保。当然,这个计策也面临很大的风险,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所以诸葛亮最终拒绝了这个建议。到了明末,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子午

  • 明代文臣气节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代表,明代,气节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以太祖皇太孙的身份即位,“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①,建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忧心,近臣黄子澄劝说建文帝早日削藩,以免数世之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周王首当其冲被迅速贬为庶人、迁居云南。随后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等诸王相继被削,最

  • 王美人王娡如何做到抛夫弃女入宫成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入宫,皇后,美人

    历史上,汉景帝刘启是第一个开创废皇后先例的皇帝。他把皇后的位置转给了再嫁夫人王美人王娡。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

  •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皇帝两次登基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次,之谜,皇帝

    帝王档案朱祁镇:1436年-1449年在位,宣宗朱瞻基长子,性格昏庸而软弱。两次登基,共在位22年,期间被太监乱政误国,导致土木之变;虽励精图治已晚,无甚功绩,却开了明王朝宠信宦官之首。病死,终年38岁,死后葬于裕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被俘皇帝

  • 明代清官故事之况钟——《明史》卷一六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明史,清官

    一段《十五贯》的戏剧故事,使况钟成为妇孺皆知的清官。而历史上的况钟,也并不亚于戏剧中的况钟,他出身吏员,深知官场的积弊,为官后奖善惩恶,被百姓奉之若神。他任苏州知府十二年,“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他死后,苏州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祭礼。况钟任职苏州时,正值宣

  •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朱元璋也曾很感兴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也曾,感兴趣,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

  • 夺门之变:一朝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变,天日

    身陷土木堡元朝灭亡后,蒙古的漠北势力分裂成瓦剌和鞑靼两部。不久瓦剌归附明朝,其首领脱欢受封顺宁王。到英宗时,脱欢之子也先已统一了漠北蒙古,瓦剌势力盛极一时。为骗取明朝物品,名义上称臣的瓦剌经常以朝贡的方式来明朝索领赏赐。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派人向明朝贡马,把派来的2000人谎报为3000人。

  • 第三讲 谋国与谋家:明帝国276年之怪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帝国,怪现象,第三讲

    “国”与“家”,是中国传统伦理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有人为谋国而牺牲个人利益,有人为谋家而牺牲民族大义。家国不分的旧毛病中国古代,国与家在政治场中是很难区分的。尤其对于身处政坛高层的人而言,国就是家,而这个“家”,就是帝王之家。可

  • 杨继盛斗严嵩的故事:历数严嵩十大罪状 昏庸明世宗为何不杀严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大,昏庸,罪状

    严嵩明世宗即位后,看到明朝逐渐衰落,一开始,还在政治上进行了改良,对税收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对宦官的权力加以限制,但都没有多大效果。后来明世宗竟迷信道教,在宫内设置仙坛,也就没有心思料理朝政了。大学士严嵩因为祭神文书写得好,获取世宗的好感,很快被提拔为内阁首辅(即宰相)。严嵩当了首辅后,除了对世宗进

  • 胡大海等攻占处州,浙东地区基本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地区,基本,浙东

    衢州被攻下后,浙东南部就剩下一个处州了(方国珍势力范围除外)。对于处州的军事进攻准备早在朱元璋亲临婺州时就已经开始进行,当时派了耿再成进驻处州北部的缙云黄龙山,谋取处州。元朝处州守将石抹宜孙看到这样的军事架势,也开始了以防御为主旨的军事布防,派遣元帅叶琛屯兵桃花岭,参谋林彬祖屯兵葛渡,镇抚陈仲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