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本想诬陷别人为“害民官吏”和逃军,结果自己被凌迟处死

原本想诬陷别人为“害民官吏”和逃军,结果自己被凌迟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34 更新时间:2024/1/17 10:28:56

松阳县有个奸民叫均育,自小起就不学好,到大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耍奸使滑,坏事做绝,但又不留什么把柄给别人,所以一直能逍遥自在,且愈发猖狂。同为松阳县的一个名叫叶惟宗的县民不知怎么得罪了杨均育,杨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洪武中晚期,朱元璋号召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捉拿“积年害民官吏”。看到运动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一个又一个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不是“积年害民官吏”的“案犯”被逮捕归案,杨均育顿时来了灵感,我不利用这样的机会搞死老冤家叶惟宗!想到这些,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奸笑。

随后一份原告署名为叶惟宗的诉状被递到了县衙里头,所告之事:叶允名系积年害民老吏,叶允槐系逃军。对于积年害民官吏,政府要重点打击;而对于逃军,政府也要竭力追捕。所以松阳县衙接到诉状后顿时觉得案情重大,非地方所能审理清楚的,于是派了一位专职人员(官书上称承差人)陪同杨均育到京师南京,直接上法司衙门去告状。而根据明初的司法规制,无论你当是原告还是被告,案件没有审理清楚前都要被拘押起来。原本告黑状的杨均育听人讲过这方面的“识”,所以当他将状子递交上去后,立即找了个机会偷偷地溜了。

没过几天,中央法司部门派了专人到松阳县来提取“案犯”。松阳县衙以高度的配合,不费多时,就将状子上所写的原告叶惟宗、被告叶允名叶允槐都给一一逮到了。就在开始审理时,原来接手杨均育告黑状的衙门承办人一脸的惊讶,当初的原告不是这个人呀!更令公堂上人惊诧的是,原告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叶惟宗,被告中的一个是他的哥哥,另一个是他的弟弟,是三兄弟之间打官司?衙门里的人十分清楚,像这种兄弟间打官司一般都是与家族、财产有关,几乎不曾有与政治类相干的。这怎么回事?无论中央法司部门的专员还是松阳县衙的人再怎么努力,就是弄不清楚这里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案情重大、复杂,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将其弄到南京去,慢慢审理吧。

到了南京,“原告”叶惟宗还是重复在松阳县衙里说过的话:“我叶惟宗从小到大还未曾走出过我们那个乡村,根本就没来过京师南京,今天被逮来是第一次来京城,也根本未曾到过什么法司部门告什么状。更为荒唐的是,所谓我要告的人一个是我的哥哥,另一个是我的弟弟,我们三兄弟之间好得很,不需要借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法司部门派人核查“原告”叶惟宗所述的,皆一一得到证实,再看看眼前的“原告”叶惟宗老实本分,根本不像是告黑状的奸人。这下案子该怎么了结呢?法司部门上请洪武帝,朱元璋发话:既然这样,就放了“原告”叶惟宗等人吧!

“原告”叶惟宗虽说是个老实人,但老实人往往有牛脾气,自己莫名其妙地被人暗算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一定要搞搞清楚,到底谁在暗搞我?于是出狱后他没有马上回松阳去,而是在南京城里暂时租住着,想自己来查实,解决问题。平日里他在大街小巷走走,顺便看看京城里的风土人情,农村人第一回来京师,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激动,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忽然有一天,叶惟宗在大街上邂逅了家乡熟人杨桃儿。杨桃儿顿时露出一脸的惊讶,心想:老实巴交从来不肯走出家乡的叶惟宗怎么会跑到南京来了?当即他就问开了。叶惟宗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经过给说了一遍。杨桃儿听完后说:“叶惟宗,我告诉你,搞你的人就是我们同乡的杨均育。”叶惟宗惊讶不已,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杨桃儿说:“嗨,别说了,我俩摊上了杨均育这个奸人可算是倒大霉了。我原本跟他也没什么联系,有一次经过他家时,刚好看到他将毒药放进了药罐子里。不久之后传来消息,他母亲死了。随后他将毒死母亲的事情赖在我的头上,你说这人命关天的事我能不火吗?于是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偷偷地跟踪他,想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从松阳出来我一直跟踪他上通政司衙门,就在那衙门之前,我冲了上去,摁住了他,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告状书,落款原告的就是你,所以我知道你被人搞了。但当时我顾不了那么多,就直接上都察院去告杨均育的状,而后他被拿住,囚禁起来。现在案件已经问清且判下来了,那个该死的奸人杨均育被判凌迟处死。”

被人诡名告状,背上“奸人”恶名的叶惟宗虽然历经了诸多的磨难,但最终尚能还以自身的清白。可在轰轰烈烈的清除“积年害民官吏”大运动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那么幸运的,也不是所有的案子都能水落石出的。

标签: 官吏本想结果

更多文章

  • 明武宗朱厚照为何颁布“禁猪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武宗朱厚照,禁猪令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在位十六年,荒唐的事情做了一箩筐。他能撇下朝政大臣,多次偷偷的外出游玩巡幸;他能让后宫佳丽独守空房,派人到处抢夺妇女供其淫乐;他能放着皇帝不当,甘愿当一名小小的总兵官;他自己生不出儿子,却从亡虏走卒中认养了二百多个皇庶子……而其中

  • 尽逮积年害民官吏全面清除政界“垃圾”——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年(1385~1387)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十年,官吏,政界

    尽逮积年害民官吏全面清除政界“垃圾”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年(1385~1387)洪武时期尽逮积年害民官吏运动至今为止从来没人专门研究和论述过,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一笔带过,陈梧桐先生在他的专着中也是如此处理。但从当年洪武晚期太学生周敬心的上书进谏和朱元璋的认账来看

  • 王娡竟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皇帝 王娡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村妇,皇后

    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千古一帝,这样的女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了,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秦末汉初,群雄并起时候项羽册封的诸侯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击败杀死。可见王娡也曾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到王娡的时候,她基

  • 600年前明朝的太学生待遇与现在大学生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前,待遇,明朝

    ◎600年前的太学生待遇与现在大学生一样吗?不过那时的国子监学生的待遇还是比较优厚,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我们国家9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待遇,但实际上是前者要比后者待遇高得多。我们国家9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精英教育,当时高考的录取率在3%左右,所以国

  • 明代秘史:况钟不遗余力治贪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不遗余力,明代,秘史

    明宣德五年七月,况钟到任苏州,这位苏州知府的初期政绩,具有传奇色彩。他是从县吏出身的,对地方上吏治的弊端和豪绅猾吏弄奸作恶的伎俩,十分熟悉。上任之初,他故意藏起敕书,不马上宣布,并且假装糊涂,表面上对属下吏员的阿谀奉承虚与周旋;对拿来案卷请他批示的府吏,先问他们该如何办理,再按照他们说的办法一一照批

  • 600年的历史疑案——李善长死得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死得,疑案

    〇《昭示奸党三录》“该死”的,全死了,可事情没完,还须清算……杀了30000余人,尤其是京师南京几乎成了屠宰场,不过这个屠宰场屠宰的不是牲口,而是大明功臣勋旧及其牵引出来的无辜的生命,可以说当时的南京城里到处都弥漫着血雨腥风,这绝对说得上是一出人间

  • 宁死不降的左懋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死不降

    明朝晚期,有一个名叫左懋第的人,他出使北方,身陷囹圄,在敌方的威逼利诱之前,表现得丝毫不为所动。左懋第,山东莱阳人,从小就有着高远的志向。崇祯年间,他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一路平步青云。清军入关后,很快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危难之时,左懋第协助福王组建了南明政权,与清军展开对抗。为了打探清军的真实意图

  • 经的床上好伴侣转眼间成了杀害自己的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凶手,成了,自己的

    ◎曾经的床上好伴侣转眼间成了杀害自己的凶手?这样类似的案件还有,洪武时期有个校尉娶了一个美女为妻,因为工作繁忙,经常一大早就出门,深更半夜才回家,家里长时间就美妻一人空守着。美妻闲得慌,常常穿得花枝招展,靠在自家的门上,张望着家门口那条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个小青年有两次路过校尉家门口,似乎总感到

  • 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孝陵,独龙,神人

    相传明朝开国后“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这段话大致是说,南京虎踞龙盘,紫金山王气氤氲,朱元璋在此定都后就约了他的几个哥儿们,如刘基、徐达、汤和等人一起商议,然后分头上山去寻找龙穴,最终会集起来。朱元璋叫大家先别说,各自将选好的墓

  •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手女人 汉武大帝母亲王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手,史上,大帝

    封建社会皇帝的女人,历来都是要求比较高的,要么是容貌出众,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机缘巧合,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皇室一般都要求皇帝的女人,必须是处女或者至少是来历清楚的女人。但在西汉时,却有一位特别幸运、特别智慧的女人,她在与前夫生了一个女儿的情况下,不但以二婚女人的身份顺利嫁给皇帝,后来还逐渐登上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