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

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65 更新时间:2024/1/16 17:30:49

相传明朝开国后“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这段话大致是说,南京虎踞龙盘,紫金山王气氤氲,朱元璋在此定都后就约了他的几个哥儿们,如刘基徐达汤和等人一起商议,然后分头上山去寻找龙穴,最终会集起来。朱元璋叫大家先别说,各自将选好的墓址写在纸条上,然后同时打开,结果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写了“独龙阜玩珠峰”。于是一代雄主百年之后的归宿地就此定下。但这事未见正史记载,“孝陵”两字最早出现在《明实录》上是在洪武十五年九月庚午日,马皇后“梓宫发引,上亲致祭于灵,曰:‘兹以吉日良辰安葬皇后于钟山之阳,命妃嫔、诸子以下奉送。今当发引,特以牲醴致祭。祭毕发引,文武百官具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是日安厝皇堂,皇太子奠玄玉璧行奉辞。礼毕,神主还宫,文武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回宫百官行奉慰礼毕,上复以醴馔祭于几筵殿,自再至九虞皆如之。是晚仍遣醴馔告谢于钟山之神,以复土故也,命所葬山陵曰孝陵”。

“以吉日良辰安葬皇后于钟山之阳”和“遣醴馔告谢于钟山之神,以复土故也”表明,当时明孝陵还处于准备营建阶段,连名字也是刚刚取好。这比起明皇陵与明祖陵的勘察、择址、起名和开建要晚。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洪武开国,百业待举,北清沙漠,南平川滇,恢复生产,使厚民生,立纲陈纪,“四清”帝国,运动频频……洪武帝实在太忙了,一下子腾不出多少精力,再加上财力也有限。

第二,洪武开国时朱元璋40岁刚出头,马皇后比他小4岁,也就是36~37之间,即使在平均寿命相对比较短的古代,朱、马夫妇也算不上年老,加上两人身体一向都不错,所以对于百年后归宿地的考虑相对显得也不怎么迫切。

第三,按照中国人自古以来“慎终追远”和“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的传统说法,一心要想树立自己是天下第一号大孝子的朱元璋在自己夺得政权与开创帝国后,首先要考虑的是父母与祖宗的墓葬改造与陵寝建设,其次才是自己的。

第四,尽管将自己的百年归宿放在了后头,尽管自己与马皇后那时正值青壮年,但陵寝风水与墓葬工程建设影响自己子孙后代的传统“神人融通”思想还是在朱元璋身上起了大作用。如果上述张岱笔记无误的话,那么至少在洪武八年,朱元璋就与刘基、徐达等人初步选定了紫金山独龙阜为他的百年归宿地,因为刘基死于洪武八年四月丁巳日,这是明代官史所载的。但造陵工程却一直没有开展,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紫金山上的独龙阜已经“名花有主”了,这个“主”还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南京地区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高僧、开善寺开山祖宝志。

宝志,传说他是个神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起他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不知道他是从何而来,父母姓氏名谁?只知道他诞生于南京东郊某村庄的一棵树上,发现他的是村里的一对朱姓夫妇,他们俩都很善良,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基本上满足了自家的生存需要;可美中不足的就是夫妻俩结婚多年老不生孩子,心里一直很着急,经常到庙里去祈求神灵保佑,让神赐福于他们。不久后的一天,朱姓夫妇从田地里劳动回来,路过村边的一棵树,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两人好奇地走了过去,仔细寻找婴儿在哪里?找啊找,婴儿不在地上,他躺在一个他不该躺的地方树上的老鹰窝里。可也奇怪,老鹰居然没伤害他,周围也没人知道这是哪家丢的孩子。朱氏夫妇心善,将孩子抱回了家,悉心照料着,将他慢慢养大,并取名为“宝志”,大家就喊他为“朱宝志”。

这个朱宝志长到大约十八九岁时,就逐渐地显现出与众不同:他不喜欢天天吃饭,一天吃上人家几十天才吃下的东西;他一饿饿上十天半个月也没事,而且还能预测未来的吉凶。譬如家乡何时会有饥荒啊,何时会发大水啊,他都能预言得准准的。起初人们不信,可后来都一一应验了,由此大家对他十分佩服。再往后,他就出家到寺庙里当起了佛教徒。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别的僧人坐着念经要不了半天就要起来活动活动,而宝志却可以一动不动地坐上好几天;更为怪异的是,宝志还会分身术,有人明明看见他在庙里念经,可同时又有人看见他在大街上化缘乞讨。这样的事情传得越来越多,也传得越来越神乎了,就连当时南京城里的南齐皇帝齐武帝也听说了。他就是不信这个宝志有这么神,于是令人将大街上疯疯癫癫的宝志用铁链捆起来,投到监狱里去,看他还能到处乱窜?可不久有人来向齐武帝回报说,宝志正在大街上向人乞讨!齐武帝听后赶紧叫人上监狱去看看宝志在不在?在啊!监狱的铁门完好无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齐武帝至死都没有弄明白。

转眼间到了梁朝,梁朝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宝志有神力,就拜他为师,跟他学习佛经,甚至还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佛学理论。有一次,两人在定林寺讨论佛经时,宝志指着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说:“我死之后,就葬在这里。”梁武帝答应,一定会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宝志在97岁高龄时圆寂,梁武帝自己掏腰包20万金,买下了独龙阜,建造寺庙,随后安葬了宝志,并取其寺名为“开善寺”。一时间南京的善男信女都去那儿焚香拜佛,开善寺很是热闹。据说梁代大画家张僧繇还曾上开善寺专门为宝志画了一幅像。

萧梁时期除了兴建开善寺外,还曾营造了一座5层宝塔志公塔(因宝志而得名),因塔顶镶嵌着一颗从海外进口而来的价值连城的琉璃宝珠,故人们将开善寺塔所在的山峰称之为玩珠峰,志公塔也由此被称为玩珠塔。

到了唐朝,开善寺改名为“开善道场”,后又名“宝禅道院”,很受当时的官方与主流社会的重视,大画家吴道子根据张僧繇的画像重画了宝志像,大诗人李白为之作诗,大书法家颜真卿为之写字,后同刻一碑,由此人称该碑为“三绝碑”;北宋时开善寺易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官方当局“赐田以食其人。及王丞相安石守金陵,合诸小刹以附益之,寺始大。(南宋)建炎毁于兵。绍兴更作。淳熙又毁。随更作之。每更作,辄加宏大,日茸岁增”。元天历前后更名为“大崇禧万寿寺”,寺内志公塔前志公殿里刻有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的《志公十二时歌》。明朝初年恢复“蒋山太平兴国禅寺”或称“蒋山寺”之名。

标签: 明孝陵独龙神人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手女人 汉武大帝母亲王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手,史上,大帝

    封建社会皇帝的女人,历来都是要求比较高的,要么是容貌出众,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机缘巧合,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皇室一般都要求皇帝的女人,必须是处女或者至少是来历清楚的女人。但在西汉时,却有一位特别幸运、特别智慧的女人,她在与前夫生了一个女儿的情况下,不但以二婚女人的身份顺利嫁给皇帝,后来还逐渐登上了皇

  • 第七章 明朝皇帝比较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皇帝,第七章

    对于所有的穿越者来说,穿越到明朝,有两类角色都是万分向往的,一类,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特别是那些熟悉明史,见惯了明朝皇帝做派的朋友。诸多史料中,对于明朝大多数皇帝的评价,往往喜欢用“怠政”“昏庸”等定语一概而论。而明朝皇帝们的某些行为,也着实不争气,比

  • 鱼鳞图册制度的确立意义:明代“大学生们”的功绩——“鱼鳞图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功绩,图册,鱼鳞

    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但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官员全杀了。最后他采取一个奇特的办法,用今天话来说,就是叫更多的大学生们到农村去,与当地的政府官吏一起搞鱼鳞图册的编定工作。朱元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派国子监生会同政府官员到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核实田亩。以清丈土地作为征税依据的方法在历史上有过,北宋王安石变法中&l

  • 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别宠爱洋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外,洋妞,贪官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赃官身边的九大美女: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赃官,恐怕人们想到的就是和珅。确实,和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赃官。说起和珅人们又会想起王刚,由于王刚演了168集有关和珅的电视连续剧而被称为“当今第一和珅”。通观王刚所扮演有关和珅的电视连续剧,人们不难看到,和珅大都是光棍一条,只要电视连续剧《

  • 明朝“天启大爆炸”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谜,天启,明朝

    天启大爆炸公元1626年(明朝天启年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突然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方圆23里内,顿时夷为平地。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据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约为1万至2万吨当量的黄色炸药。这场大爆炸之惨烈、诡秘,世所罕见,

  • 朱元璋“暗送秋波”,元顺帝“怀春”“怀孕”,这下可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暗送秋波,朱元璋,这下

    说到朱元璋与他的北方“防火墙”之间的关系,前文已述,他们之间可不是一般的伙伴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犹如现在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当北方红巾军“总公司”发生危机时,朱元璋的“分公司”理应主动前去救援,可事实上压根儿就没这事。作为

  • 汉武帝的老妈绝对是个高手!身怀窝里斗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是个,汉武帝,窝里斗

    汉武帝的母亲名叫王娡,这个人相当有计谋,尤其擅长背后捅刀子,是窝里斗的高手。她一无名门出身,二无母仪之德,三无权臣相助,硬是从一个被人送给太子的二婚女人变成了举足轻重的皇太后,历史评价她“阴险善断”,非常准确。要说王娡一点背景都没有,还真不是,她的母亲藏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大家注意啊,春秋战国时期的

  • 明朝内阁首辅刘健简介,刘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内阁,明朝,是怎么

    刘健是明朝中期名臣,在明孝宗和明武宗时期为内阁首辅,带领谢迁。李东阳等内阁成员,辅佐明孝宗革除前朝弊政,劝说明武宗归正途,为明朝中期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刘健,字希贤,号晦庵,于明宣宗宣德八年出身,父亲刘亮,官至三原教谕,有一定的学问,品行也得到赞誉。刘健出生之后,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下,受到了良好的

  •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谜,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最后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所以许多事情都仿效他。第一件事是立太子。朱元璋认为,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那么,谁当太子呢?在26个儿子中(有两个早亡),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于

  • 奇闻:一个即将被处死的16岁少年转瞬之间当上了朝廷重臣监察御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上了,转瞬之间,重臣

    ◎奇闻:一个即将被处死的16岁少年转瞬之间当上了朝廷重臣监察御史洪武年间这样的小事还真不少,皇帝朱元璋一开始对于如此案件往往网开一面。不过时间一久,他的疑心病又犯了,总怀疑这些案件的涉案者会不会藏有什么不轨之奸心。有个16岁的江宁少年叫周琬,他的父亲曾是滁州的地方长官,在任期间因事连坐,按律当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