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600年的历史疑案——李善长死得冤不冤?

600年的历史疑案——李善长死得冤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69 更新时间:2024/1/7 2:59:09

〇《昭示奸党三录》“该死”的,全死了,可事情没完,还须清算……

杀了30000余人,尤其是京师南京几乎成了屠宰场,不过这个屠宰场屠宰的不是牲口,而是大明功臣勋旧及其牵引出来的无辜的生命,可以说当时的南京城里到处都弥漫着血雨腥风,这绝对说得上是一出人间大惨剧。

“该死”的全死了,可事情没完,还须彻底清除“谋反”逆党的恶劣影响。为了严正视听、统一思想,让全国臣民紧密地团结在洪武皇帝为首的中央朝廷的周围,同时又为了警示人们,教育臣民,在处理“胡、李党案”之后,朱元璋还把李善长及其从犯的供词编为一本名为《昭示奸党三录》的书籍,印刷了好多好多册,发往全国各地,让全国臣民都知道案件的“真相”。

洪武帝这样做的目的至少有两个:第一,昭示胡惟庸、李善长等“谋反者”的“滔天罪行”。在《昭示奸党三录》中,他列举出“首逆”分子胡惟庸的罪行可多了,罪恶可重了,什么“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和“私通日本、蒙古”,等等。这样做的一个最为直接的效果让全国臣民都知道洪武帝的一片苦衷:他已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到了仁至义尽的地步,但这些可恶的“谋反逆党”分子却是怙恶不悛,在谋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皇帝才不得不杀他们,而他们是罪有应得。第二,晓谕臣民,使他们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必须惧戒的,防止以后谋逆事件的再次发生。

〇600年的历史疑案李善长死得冤不冤?

从洪武十三年诛杀淮右集团中坚骨干胡惟庸、端掉和彻底废除淮右集团“大本营”中书省和宰相制,到洪武二十三年最终消灭宰相制度的“活化身”、淮右功臣勋贵核心人物李善长,前后断断续续共持续了10多年。在这场清除“胡、李谋逆党案”中,洪武朝先后诛杀了30000余人,旁及无辜,不计其数。惨!惨!惨!尤其是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最终被处死时,尽管满朝文武几乎个个喊说要杀他,但当政治狂啸吹拂而过和一切尘埃落定之际,理性最终使得人类区别于野兽,人性本能的善终究还是起了作用。有良知的人们往往会重新审视这段已经过去但充满了血腥的历史。

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的最终结局确实很悲惨,也很令人同情。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明史》在评述李善长的为人处世有着这么的概括:“外宽和而内多忮刻”,换成现代话来说,李善长外表很随和,给人一种宽和的感觉,但其实内心很尖刻,胸襟并不宽敞,因而他的人缘并不算好。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当他倒霉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杀。而朱元璋杀李善长用的罪名似乎也并不怎么确切,换句话来说,皇帝用了一个很勉强的罪名杀了他,即说他协同胡惟庸谋叛。就这么个罪名不仅使得李善长个人被杀了,而且还被灭了族。细细想想实在是太冤了。可是当时满朝文武居然没人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或鸣冤或“解解围”,可见李善长“做人”也做得“到家”了。

〇大胆的小官为李善长鸣冤

但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而敢于说真话的人,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对于李善长之死是否为冤,最终还是有人出来说了真话,不过,这不是发生在李善长“案发”时,而是在李善长被处决后的第二年。当时大明帝国君臣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清除“胡惟庸谋叛逆党”运动,四处搜捕,一片杀伐,血腥和恐怖依然笼罩着大明帝国的天空。就在这种绝对“血色”恐怖政治的形势下,有个部郎中叫王国用的人,居然大胆地给皇帝朱元璋上书,为李善长诉冤。

王国用在上书中首先说到李善长的功劳及其所取得的荣耀,接着他从四个方面指出了李善长之死实在是个冤案。王国用说:

第一,想当初,李善长与您皇帝陛下齐心协力,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历经了无数次磨难,最终才取得了天下,开创了大明帝国。李善长位居开国功臣之首,有生之年被封为公爵,死后按制当追封为王,他的长子娶了皇上您的宝贝女儿临安公主,李家亲属都被封了官。从做臣子的分上来看,李善长已经达到所有臣子的最高点了。除非他想自立为帝,似乎还说得过去;而现在说他竟想辅佐胡惟庸谋反,自己再做勋臣,这实在是太难让人相信了。

第二,人世间的亲情啊,莫不如此: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胜过爱他兄弟的儿子,能平安地享受万无一失的荣华富贵的人,一定不会抱着侥幸心理去追求那只有一丝希望的富贵。李善长与皇帝您的关系是直接的亲家关系李善长的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而他与胡惟庸之间的亲家关系是间接的李善长的侄儿娶了胡惟庸的侄女,由此说来李、胡两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隔了一层,相距已经远了点,哪来与您皇帝这边亲啊!李善长是个精明之人,总不会糊涂到了连亲疏都分辨不清的地步,除非他脑子进水了。

第三,假如李善长辅助胡惟庸谋反真的成了,他充其量也不过拥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封为第一功臣、太师、国公和死后封王,等等,难道还有比现在他更高的臣子位置吗?没有了!放着现成的福不享,却要冒着危险去追求最多与现在人臣之极相同的地位与福分,这可能吗?更何况李善长难道不知道,天下是不能靠侥幸来取得的。想当年元末天下大乱,一心想成就帝王之业的人何其之多,但最终能保住性命的有几个?李善长亲历目睹了这一切,现在却要以耄耋之年的衰倦躯体再次去尝试一下,这可能吗?要这么做的话,一定有着深仇大恨或重大的激变这就到了几乎不得已的地步,以至于有可能父子之间相互挟持来摆脱眼前的灾祸。但现在的事实是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娶了陛下您的亲骨肉,他们家庭和美,没有半点不睦,他也没有什么理由要那样辅助别人谋反,这是何苦呐?

第四,如果以天象有变为名,说什么当杀大臣来应星变,这尤为不可取。若是这样,小臣担心,天下之人听说后会这么认为,像李善长拥有这么大功劳的人尚且落得这般下场,其他人更不敢想象了,四方闻之都会纷纷解体。现在李善长已经被处死了,说了也没法使他复活。小臣惟一的愿望是陛下以此作为未来治国的借鉴。

〇朱元璋的精明与老辣

王国用的上书可以说鞭辟入里,它将李善长冤案的迷雾抽丝剥茧似地一一拨开,说得有理有节,丝丝入扣,简直是无懈可击。但在那杀人如麻的岁月,这样逆鳞上书不知会招来多大的灾祸,当时满朝文武有好多官员都为这个胆大的小官捏了把汗,有的甚至将心都悬到了喉咙口。但这回使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国用上书后,暴怒无常、残忍成性的朱元璋居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王国用还是像没上书之前一样,平平安安地上班,平平安安地回家。这着实使人大跌眼镜。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朱元璋多精明啊,他也清楚,处死李善长的罪名很勉强,整个案子也漏洞百出。要是理睬了王国用,就会有争辩,这一争辩不就把讹误与漏洞告知了天下之人!沉默是金,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也是他最为老辣的表现。

王国用的上书将明代的特级大案要案的冤情大白于世人,只不过当时没有官方的正式认定而已。朱元璋没这么做,事事都要打着“祖制”旗号的朱子朱孙们当然也不会改变祖宗的既定做法了。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十年前的一个案子与李善长牵强附会地连在一起,其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洪武十三年淮右集团中坚骨干胡惟庸被诛,朱元璋马上宣布撤除淮右集团“俱乐部”中书省和永久性地废除宰相制。但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尚健在,他可是大明帝国的第一任宰相,人们尽管知道宰相制没了,但还是将李善长称为“老宰相”,甚至将他看作宰相制的“活化身”。而这个老宰相实在是树大根深,这些年朱元璋也充分领教了他的厉害:原本中书省都是以他为核心的淮右集团的世界,而大明朝廷上下也都有他的爪牙势力。胡惟庸死了,他一点也不收敛、不检点,胡惟庸通倭通虏,他“有份”私放封绩;胡惟庸谋反,他不仅不上告,最后还参与了进去,这个“策事多中”的老宰相要真有那么一天“谋”了什么事,我朱元璋可吃不了兜着走,不仅皇帝当不成,甚至连老百姓也可能做不了。你看他向淮右猛将汤和借兵,文臣要兵干吗?修房?他已经77岁了,修了能住几年?肯定是为了造反做准备。还有为丁斌说情,到处他插手,到处都是他的人,这个老宰相实在是可怕。要是哪天朕不幸比他早归天了,这位第一功臣、前宰相同时又是淮右集团的核心人物还不把我大明玩得团团转?再说那些淮右新贵们有几个能像汤和那样真正有脑子的?造反、打仗,没得说的,但要是有那么一天,一旦让他们的核心人物李善长给“点拨到位”了,我大明帝国主人还会姓朱?所以说,必须要清除这个讨厌的老宰相、淮右集团的核心人物,最好还能连根拔起。只有这样,才能打击骜不驯的淮右集团,才能解除来自自身政权内部的那股潜在的巨大危险势力。

标签: 历史死得疑案

更多文章

  • 宁死不降的左懋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死不降

    明朝晚期,有一个名叫左懋第的人,他出使北方,身陷囹圄,在敌方的威逼利诱之前,表现得丝毫不为所动。左懋第,山东莱阳人,从小就有着高远的志向。崇祯年间,他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一路平步青云。清军入关后,很快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危难之时,左懋第协助福王组建了南明政权,与清军展开对抗。为了打探清军的真实意图

  • 经的床上好伴侣转眼间成了杀害自己的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凶手,成了,自己的

    ◎曾经的床上好伴侣转眼间成了杀害自己的凶手?这样类似的案件还有,洪武时期有个校尉娶了一个美女为妻,因为工作繁忙,经常一大早就出门,深更半夜才回家,家里长时间就美妻一人空守着。美妻闲得慌,常常穿得花枝招展,靠在自家的门上,张望着家门口那条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个小青年有两次路过校尉家门口,似乎总感到

  • 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孝陵,独龙,神人

    相传明朝开国后“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这段话大致是说,南京虎踞龙盘,紫金山王气氤氲,朱元璋在此定都后就约了他的几个哥儿们,如刘基、徐达、汤和等人一起商议,然后分头上山去寻找龙穴,最终会集起来。朱元璋叫大家先别说,各自将选好的墓

  •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手女人 汉武大帝母亲王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手,史上,大帝

    封建社会皇帝的女人,历来都是要求比较高的,要么是容貌出众,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机缘巧合,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皇室一般都要求皇帝的女人,必须是处女或者至少是来历清楚的女人。但在西汉时,却有一位特别幸运、特别智慧的女人,她在与前夫生了一个女儿的情况下,不但以二婚女人的身份顺利嫁给皇帝,后来还逐渐登上了皇

  • 第七章 明朝皇帝比较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皇帝,第七章

    对于所有的穿越者来说,穿越到明朝,有两类角色都是万分向往的,一类,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特别是那些熟悉明史,见惯了明朝皇帝做派的朋友。诸多史料中,对于明朝大多数皇帝的评价,往往喜欢用“怠政”“昏庸”等定语一概而论。而明朝皇帝们的某些行为,也着实不争气,比

  • 鱼鳞图册制度的确立意义:明代“大学生们”的功绩——“鱼鳞图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功绩,图册,鱼鳞

    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但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官员全杀了。最后他采取一个奇特的办法,用今天话来说,就是叫更多的大学生们到农村去,与当地的政府官吏一起搞鱼鳞图册的编定工作。朱元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派国子监生会同政府官员到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核实田亩。以清丈土地作为征税依据的方法在历史上有过,北宋王安石变法中&l

  • 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别宠爱洋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外,洋妞,贪官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赃官身边的九大美女: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赃官,恐怕人们想到的就是和珅。确实,和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赃官。说起和珅人们又会想起王刚,由于王刚演了168集有关和珅的电视连续剧而被称为“当今第一和珅”。通观王刚所扮演有关和珅的电视连续剧,人们不难看到,和珅大都是光棍一条,只要电视连续剧《

  • 明朝“天启大爆炸”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谜,天启,明朝

    天启大爆炸公元1626年(明朝天启年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突然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方圆23里内,顿时夷为平地。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据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约为1万至2万吨当量的黄色炸药。这场大爆炸之惨烈、诡秘,世所罕见,

  • 朱元璋“暗送秋波”,元顺帝“怀春”“怀孕”,这下可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暗送秋波,朱元璋,这下

    说到朱元璋与他的北方“防火墙”之间的关系,前文已述,他们之间可不是一般的伙伴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犹如现在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当北方红巾军“总公司”发生危机时,朱元璋的“分公司”理应主动前去救援,可事实上压根儿就没这事。作为

  • 汉武帝的老妈绝对是个高手!身怀窝里斗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是个,汉武帝,窝里斗

    汉武帝的母亲名叫王娡,这个人相当有计谋,尤其擅长背后捅刀子,是窝里斗的高手。她一无名门出身,二无母仪之德,三无权臣相助,硬是从一个被人送给太子的二婚女人变成了举足轻重的皇太后,历史评价她“阴险善断”,非常准确。要说王娡一点背景都没有,还真不是,她的母亲藏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大家注意啊,春秋战国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