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是陕西省兴平人,祖上本来姓谈,只因他在六岁以前的幼年便净了身,依靠姓刘的太监得以选入宫中,所以改了姓刘,连他的父亲也改名刘荣。正德三年(1508),刘荣被封为后府都督同知。
刘瑾在景泰年间(14501456)初进宫时,只是乾清宫中一个普通的厮役(“答应”)。孝宗在位时,他犯了宫内的规矩,几乎被处死,后来侥幸得到赦免,由权宦李广引荐,转到东宫侍候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
刘瑾是个聪明人,他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处处小心,察言观色,百般讨好太子。武宗即位,让他掌管钟鼓司,负责皇帝出朝时的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这时,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几个曾侍候过太子,得到武宗宠幸的大太监结成了新的权宦集团,人们惯称之为“八虎”。“八虎”中,又以刘瑾最有胆识,最有口才,有“利嘴刘”之称。他仰慕正统年间(14361449)专权跋扈的司礼监太监王振的为人,野心勃勃,深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王振那样显赫的权势。他常常向武宗奉献飞鹰、猎犬、歌舞、摔跤等等游戏,并偷偷地带皇帝易服出外游玩,侍奉得这个年仅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心花怒放,很快就得以提升为内官监太监,负责营造宫室、陵墓、冰窖、制作铜锡器的妆奁等事,还总督团营在京都的主力军。武宗自己则成了明代历史上以荒淫着称的皇帝。
刘瑾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恃着武宗的宠爱,拒绝执行孝宗临终时提出的、撤销提督军营的监枪太监和各城门监局的命令。他告诉武宗,镇守太监是个肥缺,司礼监历来从这上面捞到不少好处,挑唆武宗将各处镇守内臣撤回,另外委派一些人,条件是这些人得各自上贡一二万两银子给皇帝。又奏请设立皇庄三十多处敛财,供武宗挥霍并养肥自己。这些皇庄共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管庄宦官、校尉在庄内横行霸道,以致京师一带农民饱受其害。
明廷大臣对刘瑾等的所为极其不满,纷纷上疏谏止皇帝无止境的游乐,揭露和指责刘瑾等的行为。五官监候杨源更用星象有变化告警来进谏,使皇帝的思想上也有了一点震动。大学士刘健、谢迁等又接连疏请武宗勤政讲学,整肃纲纪,处死刘瑾;户部尚书韩文率众大臣上疏,也提出了同样请求。武宗感情上割舍不下,又碍于已经激起了托孤老臣及满朝文武公愤,不得已,只好派司礼太监王岳等到内阁,与阁臣商议遣送刘瑾等到南京。但三去三返,刘健等都坚持要处死刘瑾。王岳、范亨、徐智等正直的太监也很憎恨“八虎”,他们向武宗原原本本地讲述了阁臣的意见,表示支持这些意见。这时,刘健又约韩文及朝中的主要大臣在次日早朝时当面力劝皇帝。朝臣计议已定,奏章亦已准备好,这个计划却过早地泄露了,怀有二心的吏部尚书焦芳飞马向刘瑾告了密,也有说是李东阳告知刘瑾的。
在群臣强大的声势面前,刘瑾害怕了,他决定先发制人,当晚即领着马永成等围在武宗面前痛哭求饶,并伺机挑拨,说武宗信任的王岳为了勾结阁臣限制皇上的行动,才先要把他们几个人去掉。还说,如果司礼监掌握在得力的人的手里,这班文官怎么敢这样大胆放肆。武宗听了果然大怒,立即任命刘瑾掌管司礼监,刘永成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并连夜逮捕王岳等太监,把他们发配到南京当净军。
次日,众大臣早朝时,才知事态已经急剧逆变,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于是刘健、谢迁、李东阳提出辞职。武宗挽留了李东阳,同时任命焦芳入阁,派人追到路上把王岳、范亨杀了,打断了徐智的手臂。
就这样,刘瑾在正德元年(1506)十月,打入了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在三年(1508)六月,谋得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
势力庞大,独揽大权
刘瑾自进入司礼监后,窥测时机,总是乘皇帝寻欢作乐时才上奏本,惹得武宗厌烦地撵他走,说:“我用你干什么,这样来缠我。”于是刘瑾便以遵旨行事为名,利用武宗的宠信和手中的权力,自作主张,左右朝政日甚一日。他借故撤了韩文的职;杖责请求留用刘健、谢迁的给事中吕、刘和南京给事中戴铣等六人,御史薄彦徽等十五人;把负责守卫南京,曾经帮助吕、刘递奏疏的武靖伯赵承庆的俸禄削减一半;迫应天府府尹陆珩、南京兵部尚书林瀚退职还乡。对敢于营救戴铣等人的大臣,如南京副都御史陈寿、御史陈琳、王良,主事王守仁等,亦分别给予降职、杖责的处分。
刘瑾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吹毛求疵地指责官员们微小的过失,派出特务到处侦察,使人防不胜防,不敢谈及他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独揽大权,他派遣自己的党羽宦官分别镇守各边防要地,以官职收买人心。武宗即位时,鞑靼小王子部入侵宣府,武宗命保国公朱晖和监军太监苗逵、右都御史史琳率兵前往。小王子部转掠大同,被参将陈雄在顺圣川击斩八十余人,夺还被掠去的两千七百多人。朱晖等以此奏捷,列有功将士达两万余人,其中大量是虚报的,但因为苗逵的缘故,武宗全部都给予奖赏。刘瑾掌权后,朱晖又再次请赏,兵部力争,无效,于是朱晖被加太保,一千五百六十三个官校得到提升,从此边赏日滥。刘瑾又传旨把锦衣卫的官职授给数百人。但李东阳等在孝宗时奉旨编纂的《历代通鉴纂要》编成时,刘瑾却诬陷各翰林纂修官抄,写得不恭谨,统统给予谴责,而命令在文华殿负责书写的张骏等重新抄写,然后越级提升他们。张骏由光禄卿提升为礼部尚书,其他几人如周惠畴、高岱等等,均被任命为京城的大官。连装潢这本书的工匠窦瑁等七人,也都升了文思院副使。
刘瑾对官吏施以戴枷的刑罚,给事中吉时,御史王时中,郎中刘绎、张纬,尚宝卿顾璇,副使姚祥,参议吴廷举等,分别因曾上疏揭发刘瑾、两广总镇太监潘忠,或其他一些小过失,被枷得奄奄一息,才发放去充军。其余被枷死及被逮捕的人无数。
刘瑾恨锦衣佥事牟斌对在狱的戴铣、刘宽大,所写的狱词中直写“权奄”二字,且不肯涂改,便假传圣旨廷杖他,然后关到狱里。顺天府丞周玺以及五官监候杨源,亦被廷杖致死。为了对付称病不出的官员,刘瑾通告:凡生病缺勤三年者,免官为民,逼迫这些人出来为他效力。御史薛凤捕盗无功,徒善骑射,被降为徐州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