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讲 亡国之后的众生相

第十讲 亡国之后的众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3/12/15 23:52:18

1644年,明朝灭亡,然而,一切并未就此结束,相反,随着亡国,贰臣、遗民、降将、叛徒、败类等众生相浮现出来,这形形色色的人们,成为大明帝国最后的风景。

贰臣:失守的人生策略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大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曾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

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凝视着西山风景,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终于没有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

贪生怕死,一朝为贰臣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可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在前后长达35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他还因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文坛巨擘,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还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德高望重。在众人眼里,只要明朝一亡,钱谦益不是抵抗而死,就是毅然殉国。

可是大伙儿把他看错了,他竟然连个昔日倚门卖笑的歌妓都不如,人家柳如是还真跳到水里。退一步说,人各有志,你不愿意殉国而死,别人也不能强迫你,但不要先说大话,否则覆水难收,一旦食言,是很尴尬的。

即便原来你确实是准备死的,临时突然变卦,也可以找点能略略站得住脚的借口。

不肯殉国也就罢了,那就当个隐士,也算是保住了晚节,可他却不甘寂寞,不仅主动出城投降,给朋友写信劝降,还带头剃头示众,“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人矣!”

他就这样拼命讨好,清廷也没把他当回事,只给了他个礼部侍郎的小官做。时人讥讽他是“两朝领袖”,乾隆更看不起他,专门写了一首五律羞辱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钱谦益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只从文学文化的角度来看,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黄宗羲说他“四海宗盟五十年”。郑方坤说“本朝(清朝)诗人辈出,要无能出其范围。”一个从明朝遗落下来的钱谦益,就把清朝诗坛文坛风光占尽。

如果从性情、为人方面来说,钱谦益其实挺可爱的。为了大张旗鼓地迎娶柳如是,他忍痛把自己珍如拱璧的宋刻《汉书》出售,不仅置办了婚礼,还修建了江南藏书最丰富的绛云楼,和柳如是在里面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他和柳如是还乐于成人之美,一起努力帮助冒辟疆与董小宛结合,留下了许多佳话。这样的钱谦益,绝非那些一本正经面目可憎的腐儒卫道士所能比。

也许钱谦益性格中确实缺少刚烈的一面,所以在清军南下时他做出了率先迎降的丑剧,留下了千古骂名。但钱谦益仅任伪职半年,就以老病为借口回乡了。

屈指数来,明末的几个着名降臣,都够窝囊的,名声不好,下场更惨。吴三桂反复无常,兵败身亡,还落了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秋骂名;洪承畴尽管为清兵平定江南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列入“贰臣录”,妻子出家为尼,老母、弟弟一家老小均因他投敌而与他断绝关系;钱谦益更是身败名裂,也没换来高官厚禄。

真正开始咒骂钱谦益,是钱氏死后多年的乾隆朝。乾隆皇帝在谕旨中怒不可遏,不顾身份破口大骂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大节有亏,实不齿于人类”。于是钱谦益的着作遭到销毁,名字被列入《贰臣传》乙编。天下骂钱谦益之风蔚然而起。关于钱氏如何降清,如何剃发的丑态传闻应运而起。数百年来,钱谦益的汉奸形象几与小丑无异。

其实,当时的许多明遗民并不是这样看钱谦益的。黄宗羲、归庄、屈大均、吕留良等都与钱谦益往来唱和。如果钱谦益真的那么不堪,他们会在明亡后结交他吗?

迷途知返,贰臣变义士钱谦益回乡后,其实一直在进行秘密的抗清活动。他大力资助和支持江阴志士黄毓祺、姚志卓抗清。事情败露后,清军冲进钱宅把钱谦益用铁链系走,押往南京。当时柳如是正卧病在床,惊起后冒死从行。钱谦益被关进监狱,柳如是“誓上疏代死,否则从死”。后来经过多方营救,钱谦益终于获救。经过这次生死考验,柳如是不再被看做妾,而直接被他称为贤妻。有人说,清军南下时,柳如是要求钱谦益和她一起跳水自杀,钱谦益借口水冷不跳,柳如是干吗不离开他?这就是答案。

钱谦益从鬼门关上逃回来后,反清复明的念头依然没有断绝。他的学生瞿式耜拥南明桂王辗转南疆。钱谦益千方百计和他们取得联系,带去密信,为之策划。瞿式耜《报中兴机会疏》中也有记载。后来桂林城破,瞿式耜慷慨赴死。钱谦益闻信后痛哭不已,不顾危险写下了长诗《哭稼轩(瞿式耜的号)留守相公一百十韵》,字字泪,句句血,是清诗中的“绝可传”者。

最能反映钱谦益抗清意志的莫过于他多次往返浙江一带,游说清将马进宝反清了。在清廷天下已定的雍正时期,湖南文人曾静等跑到四川游说岳钟琪反清,事泄后这些勇敢地与虎谋皮的文人们最终一个都没有幸免。在钱谦益的时代,正是满汉矛盾最尖锐的时期,钱谦益竟然要游说清将谋反,而且前后去了几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不是没有犹豫,不是没有胆怯,但钱谦益还是去了。只是马进宝首鼠两端,不能倚重,面对钱谦益,他装聋作哑,虚与委蛇。长年的世事练达也使钱谦益老奸巨猾,他察言观色,循循善诱,虽然未能策反成功,但毕竟全身而退。

郑成功入长江进攻南京,钱谦益积极为之策划接应。前期形势大好时,他写了振奋人心的“金陵秋兴”,大喊“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然而最后功败垂成,钱谦益又写下了悲凉伤心的“后秋兴”组诗,“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这期间柳如是捐尽了自己的钗珥珠玉,钱谦益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此时他白发皤然,年已八旬了!这一对老夫少妻,这一对患难夫妻,为何三百年来所得到的评价差别如此之大呢?钱谦益性格中诚然有很多懦弱、圆滑的成分,但他后来也确实为民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什么依然骂名不断,依然恶评如潮,依然有那么多人跟着乾隆皇帝咒骂他?为什么就不能想象他的悲哀,他的挣扎: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标签: 亡国众生相第十讲

更多文章

  • 王守仁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创立心学的唯心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心学,思想家,评价

    【传略】王守仁(1472~1529),明代着名思想家,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谥文成,后人称王文成公。传见《明史》卷一九五《王守仁传》。王守仁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28岁举进士,“才兼文武”有“奇智大能”。多次参与镇压江西、广西等地的农

  • 古代最有骨气的皇帝,面对他国侵犯,下旨打到亡国才肯罢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亡国,他国,骨气

    提及明朝,人们想到最多的大概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朱元璋。朱元璋是骑在马背上的一位皇帝,虽然当时的元朝很强大,但终究却没能抵挡的住朱元璋的进攻。朱元璋对自己的将领从来不容忍,对待外来的侵略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明朝成立的初期,北方依然存在一些元朝遗留下来的势力。为了扫除元朝的剩余势力,朱元璋派遣蓝玉将军北上

  • 南京总统府所在地汉府街地名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京,总统府,是怎么

    之后朱元璋将陈理带到了应天,封他为汉王,大概是因为他父亲陈友谅自称“大汉皇帝”而降了一格吧。据说朱元璋还给了陈理一个府邸,让他住在如今南京长江路边上的汉府街。这样看来,待他可真不薄啊!然而史书记载说,陈理因所封“汉王”地位低微而心怀怨言,结果后来连汉王

  • 为什么明朝皇帝与皇陵书目不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书目,明朝,皇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

  • 万历并非历史上最懒的皇帝,他这是有苦说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历,说不出,这是

    明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傲慢的一个王朝。这起始于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他为人的随意致使后代皇帝的继承,同周围一些官员、文人、百姓,他们对待任何事情都是很任性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我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400多位皇帝。在众多的皇帝中,有些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并受到后人的称赞。有些皇帝无动于衷,

  • 第二十章 廷杖——皇帝的家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家法,廷杖,皇帝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隋朝,又一说是唐代,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着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廷杖分&ldq

  • 谁是第一个加入朱元璋队伍的读书人?冯国用兄弟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两人,第一个,读书人

    朱元璋毕竟曾经还只是一个牧童,他手下的大臣和部队比起其他的各路红巾军,实在是太单薄了,但是一直想击败其他对手,并且推翻元朝夺取天下的朱元璋,改怎么办,他又为什么在势单力薄的时候,就找这么多不会扛枪打仗的读书人来队伍里呢。其实,在朱元璋的队伍当中,还有不少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都是看到朱元璋的事业在起步

  • 明武宗是怎样一个皇帝?荒诞的武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是怎样,皇帝,荒诞

    与明朝其他皇帝相比,他更象是一个普通人。即使在各具特点的明朝皇帝中,他的荒诞不经,他的特立独行,仍然让人叹为观止。弘治四年(1491),一声男婴响亮的啼哭,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大明皇宫。坚持一夫一妻制的模范夫君孝宗,终于有后了。而且,这个男孩的生日非常特别。他生于弘治四年九月廿四日申时;按生辰八字来说,

  • 两朝帝师吕调阳,历仕三朝的“当世丙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朝,两朝帝师吕调阳,当世

    吕调阳(1516年~1580年),字和卿,号豫所。祖籍大冶县茅潭里吕家村(今属陈贵镇),出生于广西桂林。明代后期着名政治家,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以廉正闻于朝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廷试高中一甲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次辅,加封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

  • 宽爱仁厚的建文帝:文臣无数,却少了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仁厚,少了,武将

    朱元璋对太子寄予很大的希望,从小就对他进行了英才教育,延请最好的老师教授他的学业和武艺。他自己更是时常耳提面命,传授太子为君之道。等到太子成年以后,就带他一同上朝处理政事,让他单独批阅奏折。可以说,在太子的身上,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父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1392),自幼体弱的太子,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