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成宗的“守成”

一、成宗的“守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19 更新时间:2023/12/25 3:15:11

1273年,忽必烈依汉制册立真金为皇太子。但遗憾的是这位皇太子却没能活过他的父亲。1285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真金皇太子去世了。在这以后,忽必烈这位苍老的国君再也没有册立太子。一直到1293年,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时日可能不多的时候,才把已故皇太子真金的旧印交到这位太子最小的儿子铁穆耳的手上。但这种举动并不是一个合乎继承法的仪式,仅仅是一个象征着要将帝位授予此人的举动而已。

忽必烈这种不正规的册立方法,无论是在蒙古人,还是在汉人的眼里都是无效的。按照蒙古人的旧俗,大汗去世后,则将由皇后临朝摄政,再择期举行忽里台大会,由宗室勋旧“协谋推戴”新汗登位。在这样的过程中,皇后本人的意志就变得十分重要,甚至可以影响到新君的人选。当年贵由的登基就得到了其母乃马真后的全力支持,以至于撤消了窝阔台生前的已定人选。

察必皇后逝世后,南必被立为皇后。忽必烈晚年,由于身体的衰老,她在朝中的权势日益增大,大臣们经常看不见大汗,各种事情多由南必皇后转奏。而南必有一个儿子,名叫铁蔑赤。因此她是不会轻易同意铁穆耳继承汗位的。

不过忽必烈逝世之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又派遣内侍对遗孀真金妃说:“张留孙是我的旧臣,他一定能好好侍奉太子的。”但忽必烈清楚只这样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名强有力的大臣支持才行。1293年12月,他将驻守大同的大将伯颜召回,决心采用中原王朝以顾命大臣宣布遗诏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意志。伯颜是平宋战争的主帅,这时又以知枢密院事掌天下兵权,所以他是在这关键时刻擎起帝国大旗的最佳人选。1234年1月,伯颜抵达大都。从这一天起,直到忽必烈去世,他与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便始终不离忽必烈左右。伯颜回京十天后,忽必烈病逝。伯颜与不忽木于是便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控制住了朝廷局势。伯颜“总百官以定国论”;由不忽木主持引枢北葬等治丧事宜。后来,经过伯颜的一番努力后,最终将铁穆耳拥登汗位,完成了忽必烈的遗命。在中国的史书中称铁穆耳为成宗。

成宗朝的军国重臣,基本上全是忽必烈朝后期政府的原班人马,这就从人事方面保证了按忽必烈的遗规实施“持盈守成”的国策。成宗即位后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1295年停止对安南的征伐,释放安南国陪臣陶子回国,遣使持诏抚慰,将1293年忽必烈任命到安南任平章的大将刘国杰调到了湖广做行枢密院副使。1298年,成宗又拒绝了大臣们建议出兵日本的计划,并在这一时期将西北防线内移,减少了与西北藩王间的摩擦。成宗的这一系列维护安定的军事举措,使饱受战争摧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世道清平,人获休息”。对长期用兵不断的元朝起到了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

成宗的守成政策使元朝摆脱了忽必烈统治后期长期陷于泥沼战的局面,但这并不是说成宗是一个毫无武功建树的帝王。成宗用兵的宗旨可以概括为“既不开疆,也无丧土”,安定国内政治局势,恢复经济生产,维护忽必烈统治时期的疆域,成为他的统治宗旨。

1298年,缅国发生内乱,阿散哥也兄弟势力增大,攻入缅都蒲甘,杀死缅王及世子宗室等百余人。缅王是经元政府册立的,被擅自废立杀戮的举动引起了成宗的警觉。忠于缅王的地方官员和出逃的缅王王子,也都向成宗告发阿散哥也兄弟藐视元朝对缅的宗主权力。1300年元军一万二千人,取道永昌腾冲,10月入缅作战,12月围困阿散哥也的木连城。元军围城两个月,1301年2月末,木连城中薪食俱尽。阿散哥也用重金贿赂元军将领高阿康、察罕不花等人。使元军以“天热瘴发”为由,擅自引兵撤围。同时阿散哥也派人入朝请罪,承认元的宗主权。这一年秋天,成宗处死了高阿康、察罕不花,但也认可了阿散哥也统治缅国的事实。

成宗即位后,并没有放弃对蒙古草原的控制。他从北边回朝继位后,任命叔父宁远王阔阔出镇守北方。1298年冬,阔阔出遭笃哇偷袭兵败。第二年,成宗令皇侄海山出镇北边。1301年秋,元军与海都、笃哇于金山附近的铁坚古山会战,元军先胜海都。后与海都、笃哇联军再战,互有胜负,但都受到了重创。海都在会战中负伤,不久死去。

海都死后,1303年,笃哇“先众请和”。接着,他以元廷支持为后盾,向察八儿要求归还海都从察合台汗国夺去的草地,并胁迫他与元廷约和。同年秋,笃哇、察八儿约和使臣到达元廷。又过一年,笃哇、察八儿又联合伊利汗、钦察汗王廷与元朝约和。自此,元西北边境战火基本平息,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以来的蒙古内部纷争告一段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郑允端:字画堪比黄金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价

    在博宝网首页,有一则关于郑允端题图诗的消息,称某收藏者持有元代郑允端题图诗一幅,绢本,高165厘米,宽50厘米,此物经专业公司鉴定,疑为孤本,但属真迹。绢书上有:“慈母三迁抑已勤,满头白发乱如云。机丝一段吾儿续,织的经天纬地文。”落款下有玉园女史印鉴,贞字正淑印鉴。该绢画售价

  • 元朝中期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农民起义

    1294年,元成宗即位后,元朝进入它自身发展的中期阶段。这时,蒙古贵族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在这一时期内,元朝统治者加重了对各族人民的搜括,税额不断扩大,至延祐初,税额“比国初已倍五十矣”,因此,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这一时期内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

  • 二、贾似道兵溃丁家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襄樊失守,吕文焕投降,元军大举南下,南宋朝野震惊。奸相贾似道在这种情况下,再不能躲在西湖葛岭边上的半闲居里安乐了,作为总领国政的太师,他不得不请命出征了。其实早在襄樊告急的文书似雪片般飞到南宋朝廷时,贾似道就预感到了形势不妙,为自己安排了后招。当时他见元军南下的事情已经隐瞒不住了,就表面上请求亲自率

  •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白莲教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莲教

    一、开河、变钞激化了阶级矛盾元朝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趋激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陶宗仪《南村辗耕录》中收有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 朴不花和魏忠贤相比 谁更厉害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监也叫宦官,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在皇帝诺大的后宫里,有些事情是柔柔弱弱的女子做不到的,所以皇帝就会让自己身边亲近的太监来做,太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变异化的人,也不太有可能作出反抗皇帝的事情,而且太监身份的特殊性也让他们很难离开皇宫融入社会,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度。所以,这样的

  • 元朝建立的背景:北方草原的鞑靼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鞑靼

    “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说,元朝的建立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这个历史必然的实现,也是以其“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为前提和基础。13世纪初

  • 韩林儿是起义军领袖,为何最后去投奔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起义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林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山童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深

  • 黄公望:人生99%都没意义,我只想做个最牛逼的loser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都没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副画传到了着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

  • 第七节 修改历法,弘扬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法

    早在元朝统一全国之前,刘秉忠就认为,祖冲之的《大明历》,自辽金以来沿用了二百多年,误差越来越大,很不适用。提出要修改历法。可是,还没等实施,刘秉忠就死了。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月,忽必烈诏命王恂和郭守敬王持修改《大明历》的工作。忽必烈在修改《大明历》的诏书中说:今天下大定,全国统一。从南到北一万

  • 是谁将南宋10万军民逼到了死胡同?为何他孙子一辈也遭遇了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到了

    中国最悲壮的一幕,莫过于崖山海战。面对蒙古兵的追杀,南宋10万军民集体跳海自杀。是谁将南宋10万军民逼到了死胡同?其实也是一个汉族人,他叫张弘范。那么,张弘范的结局如何呢?其实下场也不好,孙子一辈就遭遇了灭族!张弘范虽然是汉族人,但是并不是南宋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蒙古朝廷的重要,还是依靠他的父亲张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