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允端:字画堪比黄金价

郑允端:字画堪比黄金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60 更新时间:2023/12/20 11:57:34

在博宝网首页,有一则关于郑允端题图诗的消息,称某收藏者持有元代郑允端题图诗一幅,绢本,高165厘米,宽50厘米,此物经专业公司鉴定,疑为孤本,但属真迹。绢书上有:“慈母三迁抑已勤,满头白发乱如云。机丝一段吾儿续,织的经天纬地。”落款下有玉园女史印鉴,贞字正淑印鉴。该绢画售价为1000万元。看到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幅画为何如此珍贵,何以敢要千万的高价?这个郑允端又是谁?其人生又是什么样子?带着疑问,笔者便去了解了这位元朝着名的女诗人。

郑允端,元朝着名女诗人,字正淑,平江人,生于公元1327年,死于1356年,年30岁。这个郑允端不像薛涛梁红玉那样出身于寒门,而是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

郑允端由于家庭环境好,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诗词很有研究,年轻时就写了不少优秀词作。后来,她嫁给了同郡的大户施伯仁,丈夫也是儒雅之士,夫妻两人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于写闺情。

本以为,两人能幸福地生活一辈子,哪知道很快就遇到了战乱。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农民领袖张士诚打到了平江县,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施家也被官兵所破,家里被洗劫一空,顿时一贫如洗,郑允端在这种困难环境下,生了重病,不久就悒悒而卒。可能,郑允端是饿死的,也可能是得瘟疫死的,总之她很不幸,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遇到不幸的战争,最后不幸早逝。宗族之士对郑允端十分尊敬,大家称她为“女中之贤智者”。

虽然,郑允端没有长命,但是她的文学作品永远闪耀着光辉,其中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实践业绩皆十分可观,后来其夫施伯仁为她编的文集《肃庸集》由于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到目前仅留下百余首诗。笔者为大家选取了几首,以飨读者。

赞豆腐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听琴

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幽人遽槁梧,逸响发清声。

一韵再三弹,中含太古情。坐深听未久,山水有余清。

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山水障歌

我有一匹好东绢,画出江南无数山。笔法岂下李营丘?直疑远过杨契丹。

良工好手不可遇,此画森然能布置。层峦叠嶂拥复开,怪石长松俨相对。

板桥茅屋林之隈,瀑流激石声如雷。恍然坐我匡庐下,便觉胸次无凡埃。

此身已闺中老,自恨无缘致幽讨。布袜青鞋负此生,长对画图空懊恼。

标签: 金价

更多文章

  • 元朝中期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农民起义

    1294年,元成宗即位后,元朝进入它自身发展的中期阶段。这时,蒙古贵族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在这一时期内,元朝统治者加重了对各族人民的搜括,税额不断扩大,至延祐初,税额“比国初已倍五十矣”,因此,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这一时期内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

  • 二、贾似道兵溃丁家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襄樊失守,吕文焕投降,元军大举南下,南宋朝野震惊。奸相贾似道在这种情况下,再不能躲在西湖葛岭边上的半闲居里安乐了,作为总领国政的太师,他不得不请命出征了。其实早在襄樊告急的文书似雪片般飞到南宋朝廷时,贾似道就预感到了形势不妙,为自己安排了后招。当时他见元军南下的事情已经隐瞒不住了,就表面上请求亲自率

  • 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白莲教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莲教

    一、开河、变钞激化了阶级矛盾元朝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趋激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陶宗仪《南村辗耕录》中收有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 朴不花和魏忠贤相比 谁更厉害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太监也叫宦官,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在皇帝诺大的后宫里,有些事情是柔柔弱弱的女子做不到的,所以皇帝就会让自己身边亲近的太监来做,太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变异化的人,也不太有可能作出反抗皇帝的事情,而且太监身份的特殊性也让他们很难离开皇宫融入社会,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度。所以,这样的

  • 元朝建立的背景:北方草原的鞑靼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鞑靼

    “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说,元朝的建立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这个历史必然的实现,也是以其“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为前提和基础。13世纪初

  • 韩林儿是起义军领袖,为何最后去投奔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起义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林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山童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深

  • 黄公望:人生99%都没意义,我只想做个最牛逼的loser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都没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副画传到了着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

  • 第七节 修改历法,弘扬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法

    早在元朝统一全国之前,刘秉忠就认为,祖冲之的《大明历》,自辽金以来沿用了二百多年,误差越来越大,很不适用。提出要修改历法。可是,还没等实施,刘秉忠就死了。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月,忽必烈诏命王恂和郭守敬王持修改《大明历》的工作。忽必烈在修改《大明历》的诏书中说:今天下大定,全国统一。从南到北一万

  • 是谁将南宋10万军民逼到了死胡同?为何他孙子一辈也遭遇了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到了

    中国最悲壮的一幕,莫过于崖山海战。面对蒙古兵的追杀,南宋10万军民集体跳海自杀。是谁将南宋10万军民逼到了死胡同?其实也是一个汉族人,他叫张弘范。那么,张弘范的结局如何呢?其实下场也不好,孙子一辈就遭遇了灭族!张弘范虽然是汉族人,但是并不是南宋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蒙古朝廷的重要,还是依靠他的父亲张柔

  • 元朝末年韩山童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河

    元朝末期,皇宫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无法忍受,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恰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滔滔江水倾泄直下。又赶上接连下了20多天的雨,一下子洪水肆虐,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