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元皇权的衰微

北元皇权的衰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3/12/21 8:23:19

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在扩阔铁木尔的全身心辅佐下,于1372年(北元昭宗宣光二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在克鲁伦河和土拉河畔打败徐达率领的明朝北伐军之中路军(主力)和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使双方对峙中的重要事件,在北元一方来说,此次大战虽然不是双方战略态势的转折点,但毕竟取得了对明朝在特定范围内的局部优势,使得北元得以在不断北撤情况下终于能够站住脚跟,稍微喘口气了,在大明一边看来,黄金家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蒙古人熟悉的漠北,明军还是很难短时间内占到太多便宜的。

北元昭宗身边又聚集了一批名臣,如太保哈剌章、太尉蛮子、太尉纳哈出等等,在以扩阔铁木尔为骨干的政权体系支撑下,北元似乎重现生机。

在1372年北元在蒙古高原打败明军后,次年,北元军队多次进攻明朝的辽东、云中(今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河曲(今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一度攻入大都北京近郊的怀柔县境。不过有惊无险,每次都被明军给打了回去。以后,双方在几年里没有战事,人民获得了难得的修养生息的时间。

1375年(北元昭宗宣光五年、明太祖洪武八年)是蒙古人悲哀的一年重臣扩阔铁木尔的去世,让昭宗和北元朝廷的悲痛无以言表,更是北元的巨大损失。1378年(北元昭宗宣光八年、明太祖洪武十一年),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病故,其子(一说其弟)脱骨斯铁木尔即位,是为北元益宗,将次年(1379年)改元为天元元年。

脱骨斯铁木尔虽然没有北元昭宗那样的雄心勃勃和作为,但承继下来的先朝名臣让他也如虎添翼,特别是扩阔铁木尔死后,盘踞辽阳行省的太尉纳哈出,拥兵数十万,在军事上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

明军在1379年1382年间,利用脱骨斯铁木尔新登汗位、立足未稳,全面向北元发动了攻势。在北方,派老将徐达、大将沐英一路攻至蒙古高原中心,擒获北元知院、国公等重臣数名;另一路进攻云南行省,迫使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尽;辽阳方面,长期受到蒙古人压迫的女真各部在明朝“抚”的策略影响下也纷纷归顺明朝。

明军在塞外长期训练和集结,决心在精心准备后择机最后解决北元。1387年(北元益宗天元九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明军在基本肃清了东北地区的北元反抗力量后,对北元最强的军事集团太尉纳哈出发动了总攻。经过半年战斗和不断的“攻心战术”,纳哈出最终率领20万蒙古军民向明朝投降。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北元最强的军事实体的土崩瓦解非常高兴,决定一鼓作气“肃清沙漠”。

1388年(北元益宗天元十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明军在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后,由大将蓝玉率领15万大军,在捕鱼儿海(今中国和蒙古国交界的贝尔湖)的会战中大获全胜,俘获北元宗室、后妃、王子等百余人,几乎全部的政府官员3000余名,还有10余万蒙古军民,以及大量的辎重、财宝,益宗脱骨斯铁木尔汗仅率少量人马欲奔赴哈拉和林,欲与丞相咬住汇合再图他谋,结果,于7月间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杀死。

益宗之死是北元历史上的大事,一方面,他是黄金家族自北京北撤以后,最后一位对大多数蒙古人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离世带来的后果是北元皇(汗)室日渐衰微;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蒙古人在益宗去世以后与明朝的南北对峙中,实际上已经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益宗以后,北元的元首便较少使用过正规的年号、庙号和帝号了,主要称谓恢复了游牧民族的“汗”号。

从1388年北元益宗之死到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间的20年中,双方都陷入了内部皇权之争而自顾不暇的境地,明朝对北方以防御为主,侧重于重点经营多处卫、所;北元皇(汗)权式微,也无力组织起象初期那样规模的南征了。

这时的明朝内部也发生了惊人的“事变”,事情的起源还是在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他靠徐达等一干大将的战功获得了天下,和历代帝王一样也不能免俗:在采用秦汉的封建分封制还是采用隋唐元的行省郡县制管理的问题上一度犹豫不决,最后,鉴于来自北元的袭扰和威胁依然长期存在,以及他的几个儿子同样具有大将风采,因而在对功臣和良将们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后,把几个儿子分封在边地,以作为防御并进攻北元的屏障,其中,第四子朱棣被封在战略要地、故元旧都北京,是为燕王。

1398年(北元大古皇帝额勒伯克汗六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在都城南京即位,是为明惠帝。这位饱读诗书的皇帝,和北京那边虎视眈眈的叔叔朱棣形成了鲜明对比,建文帝承袭的是爷爷杀死了无数良将功臣后、徒有其表的朝廷以及缺乏战斗力的将士,而燕王的军队那时虽然人数较少但战斗力很强,尤其在多年与北元蒙古人得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保留了一批太祖创业时期的谋臣悍将之后,因而胜负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发生了倾斜。

皇权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双方都以消灭对方为己任,在北元同样内部不稳、无力南顾的情况下,燕王朱棣取得了最终胜利。1402年(北元顺天皇帝坤铁木尔汗三年、明惠帝建文四年),朱棣战胜朱允炆后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定当年为太祖洪武三十五年,并于次年改元永乐。

几乎同时,北元汗室也是乱象丛生。1388年1408年,20年间换了5位大汗,而且每个大汗差不多都是以被杀为结局。由于黄金家族的大本营哈拉和林一直是明军进攻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朱元璋派军于1380年毁掉了哈拉和林城池以后,造成北元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不得不一再西移,西移的原因固然有避开南方明军咄咄逼人的攻击锋芒的需要,也有北元实力弱化后不得不企图借重西蒙古人和中亚同族势力的需要,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被明朝的压迫使然。

在益宗脱骨斯铁木尔汗死后,北元连续几代大汗在史料中的记载都不很清晰。但是清晰的是,西蒙古瓦剌部(即铁木真时代的斡亦剌部)趁机发展了起来。这中间,明朝利用北元皇权的衰微,去拉一方(西蒙古人势力)打另一方(东蒙古黄金家族势力)也是重要原因。不管怎么说,益宗脱骨斯铁木尔汗的离世,标志着拖雷系黄金家族对蒙古人和北元的控制与影响的大大萎缩。不过,不同的蒙古权臣贵族依然被迫要依靠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巨大声望来维系蒙古人的团结,这样一来,以后的北元虽然对明朝还保持着很大的威胁,只是起主要作用的人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都出自于西蒙古瓦剌部了。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下皇位,北元都陷于内部纷争和汗位争夺的泥潭里,而无力对明朝发起大规模攻势。

标签: 皇权

更多文章

  • 简要概括元明清时期历史:元明清历史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

    就在金欺侮宋朝的时候,金的背后已兴起了一个强大的的蒙古。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一直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时,蒙古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铁木真。它作为部落首领,于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中国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它

  • 扩阔铁木尔:汉文化熏陶下的“忠君”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扩阔铁木尔身上,真的是汉文化与蒙古游牧个性的奇怪组合。元朝末帝惠宗妥欢铁木尔长期“怠于政事,荒于游宴”,终日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奸臣哈麻由于推荐少数藏传佛教僧徒帮助惠宗演练性交秘法而深受宠爱:哈麻被封为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被封为御史大夫,妹婿图鲁铁木尔也深受惠宗之宠,国家大权

  • “钓鱼城之战”的台前幕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台前幕后

    在黄金家族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发生在今中国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之战”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这场前后历时10余年的战争,不仅使领军亲征的元宪宗蒙哥阵亡,而且大大延缓了黄金家族歼灭南宋的进度和步伐,在军事学、装备学乃至人文文化等方面都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详细情况在后边予以介绍。

  • 蒙古部何时移居漠北草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蒙古

    北方草原蒙古化的大致完成,并逐渐冠以蒙古这一名称,最终是以蒙古部人迁入这里,继而在此走向强大,建立统一整个北方草原各部的蒙古帝国为前提。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应是以蒙古部崛起于斡难河源为始端。蒙古部人的祖先“蒙兀”室韦,原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中下游以东的大兴安岭北部山区,自唐朝以后

  •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他的

    朱世杰,生平不详,字汉卿,号松庭,燕山(今北京)人,元朝杰出的数学家。他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主要着作有《四元玉鉴》和《算学启蒙》。13世纪末,中国为元朝所统一,遭到破坏的经济和文化又很快繁荣起来。蒙古统治者为了兴邦安国,开始尊重知识,大量选拔人才,把各科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当时忽必烈网罗

  • 张弘范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这句话

    “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句话是在暗讽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可以说每个风雨飘摇的朝代都会诞生出一定数量的英雄,他们就是救世主,就算没有救世成功,那也是民族的英雄,南宋末年,元军大举侵入中原,当时南宋最为出名的就是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了,而文天祥又是最出名的,只因为那句“人间

  • 四、元代的纺织与黄道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代

    元代的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继宋、金以后有了进一步提高,绫、罗、绸、缎、绢、纱等各地均有织造,仅元朝政府官办织绣作坊就有80余所。江南丝织业更是全国之首,产品几乎遍布中国各地。历史悠久的蜀锦也盛行不衰,以蜀中十样锦最为着名。元代织锦业的代表是官办织绣作坊绫绮局和织佛像提举司等绣织的御容像、佛像等。

  • 蒙古西征之二——拔都西征欧洲诸战役 战后之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征

    一、定宗贵由即位之始末蒙古太宗窝阔台在位十三年,死时五十六岁。窝阔台死时,诸子侄皆从征在外,遂由太宗六皇后乃马真氏称制,暂行代理国政,等待诸王子回朝,再由摩里尔泰大会决定新君。此时诸王子将土正在东征高丽,西征欧洲,南伐南宋,闻悉太宗驾崩,乃纷纷同归故土。因为道路遥远,直到乃马真氏称制之第三年,诸王子

  • 三、元代的农学、医学和营养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农学

    元代的农业,虽然在实践上没能让百姓温饱有余,但技术和生产上是有较大进步的。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农书有十部,元代就占了三部,仅次于明代(明朝有四部)。可见元朝统治者是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的,尽管在元朝统治初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军需,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恢复生产的作用。忽必烈在1270年就设立了司农司,

  • 黄金家族蒙古铁骑遇到了强劲对手——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古

    1368年末的北元初叶,蒙古铁骑的力量不容小觑。其都城先后在上都和哈拉和林,政治、军事、经济上还有相当大的实力,政治中心处在广阔的岭北行省,左侧是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兄弟们的封土,他们占据的是森林茂密、易守难攻的辽阳行省,右侧是元朝旧臣李思齐、张思道控制的陕甘行省,太行山两侧是忠臣扩阔铁木尔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