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一统天下,他功不可没,但因他太过聪明,朱元璋不敢重用!

朱元璋一统天下,他功不可没,但因他太过聪明,朱元璋不敢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54 更新时间:2023/12/23 20:51:23

不知道大家喜欢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吗?喜欢探索历史奥秘的你,跟着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绝对让你收获颇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享国两百七十六年,开国朱元璋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他能走到最高的位置,少不了身边的谋士辅助,其中最厉害的谋士当属刘伯,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军师,擅长神机妙算洞察天机,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此人是功不可没,可惜他太聪明,朱元璋不敢重用,他究竟有多聪明呢?众多功臣都被诛杀,他却能够功成身退,临死前还能留下遗言,帮助子孙躲过杀身之祸。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他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自小他就非常聪明,据说他看书是真正的“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神童,刘伯温十四岁的时候在府学念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很多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刘伯温不一样,他仅仅看了两遍就能够倒背如流,并且能根据每句话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知道后大为惊讶,并说出“你真是个奇才,将来一定不是平庸之辈”,刘伯温十七岁的时候去处州名士郑复初那里学习程朱理学,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伯温的父亲表示“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造诣,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没有他不感兴趣的,其中最擅长的是天文地理和兵法教学。

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去京城参加会试,并拿下了进士的成绩,后被元廷授予县丞的职务,帮助县令处理政务,元末天下大乱后,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让他担任一名谋臣,刘伯温根据自己的看法,建议朱元璋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政策,此后朱元璋按照刘伯温的谋略先大白陈友谅,后击破张士诚,在“小明王”韩林儿的事情上,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一定要将势力划分,多多拉拢民心,在之后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凡是朱元璋在朝堂上解决不了的事情,私下请教刘伯温,刘伯温都能为朱元璋拨开迷雾,让他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大明王朝建立后,自然要进行论功行赏,徐达、常遇春等武将不必多说,他们大都心服口服,在给文臣论功行赏的时候,文臣头功竟然落到了李善长头上,当时是这么说的,“李善长跟朕多年,坐镇后方,凑集粮草功劳很大,封左丞相,左柱国,三公之太师,爵位韩国公,年薪四千石。这还不算,朱元璋还说了“子孙世袭”,李善长死了儿子可以接班。外加一项重大福利,免死铁券。”把李善长比喻成“萧何”,至于刘伯温是“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然后这让刘伯温非常不爽,凭什么李善成是公,我是伯?中间还有个侯呢,但他喜怒不形于色,并没有表露出来。

其实朱元璋不重用刘伯温是有原因的,刘伯温确实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本事大脾气也很大,简而言之就是恃才傲物,朱元璋出身平平,且心胸狭隘,要不是刘伯温有大才,或许早就被朱元璋弄死了,在《明史》中有记载,有次发生了天狗食日,朱元璋问擅长天文知识的刘伯温怎么办,刘伯温表示这是国家不太平,上天的警告,皇帝要承担错误主动祭祀神明,朱元璋就非常不爽;而后西北大旱,刘伯温说这是因为那里有冤假错案,自己去处理下就好了,碰巧的是刘伯温刚处理完就下雨了,这让朱元璋深信不疑,此后一有旱灾就让刘伯温去处理,第一次是碰巧,以后就没那么好运了,朱元璋非常生气。

后来丞相李善长退休后朱元璋问他谁能当丞相,朱元璋说了几个人,刘伯温都给否决了,朱元璋一怒之下说那你来当这个丞相,但刘伯温又表示自己身体太差加上性格太直,胜任不了,这下子就给朱元璋气着了,我说的人都不行,你行你又不上,这火冒三丈的就走了。

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看望,御医开了药方后,刘伯温风寒不仅没有好的迹象,反而更加严重,后来朱元璋自知时日无多,提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他留下遗言“我死后你要把这本天书呈现给皇帝,此后再也不要让后世子孙学习这门本领”,小编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本天书应该就是《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着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称为黄老道家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创始人为九天玄女,其本质是一门高等的天文物理学,揭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情况,书中主要内容涉及到人事、生活、社会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像黄帝、姜太公、张良诸葛亮等人都读过此书,古代奇门遁甲应用于战争,四两拨千斤,百战百胜、无往不利。

朱元璋那么聪明,肯定知道刘伯温有这等“宝贝”要是他死了把这身本事传下去的话,那么天下还有可能会易主,刘伯温的这一明智选择让后世子孙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今天的历史故事就为大家讲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历史资讯,不妨点击本站来查看更多历史资讯。

标签: 但因功不可没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女真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 坎坷一生嫁七男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凄惨,坎坷,女真

    相传女真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与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传出绯闻,可惜最后结局凄凉。众所周知,布喜娅玛拉就是指叶赫老女。近日,有网友上传几张布喜娅玛拉颅骨复原图,顿时,掀开叶赫老女研究狂潮。布喜娅玛拉又名东哥,相貌倾国倾城,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有"女真第一美女"之称,但却注定要成为政治上的砝码,先后7次许

  • 年少轻狂权倾朝野——汪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年少,朝野,轻狂

    少年得志,精彩人生汪直是广西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成化三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生卒年无明确记载,掌权时仅仅年少。成化十三年商辂弹劾西厂奏章中说“今汪直年幼,未谙世事,止凭韦瑛等主使”,在外监军时期怀恩评价“直年少喜功”,按古代标准符合这个条件的,再以入

  • 外廓十八环绕南京众星捧月拱卫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众星捧月,南京,外廓

    今天如果您走到这10多处城门前,看到历史沧桑的痕迹,不知有何感想?对南京城门之多,老南京会向你脱口说出“里十三,外十八”的城门名。“里十三”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那么这“外十八”指的又是什么呢?这“外十八”指

  • 古代的美女怎么打扮自己的?胭脂是这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胭脂,自己的

    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世上的四大邪术!泰国的变性!韩国的整容!日本的化妆!中国的PS!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怀念古代的纯天然美女?其实古代美女也对化妆十分热衷呢。在看电视剧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词,胭脂。胭脂这个东西可是在先秦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呢。不过也有说是起源于匈奴,最有利的一个证据就是在辽西出土的女神

  • 纲纪修明:说说永宣之治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修明,纲纪

    卷一·生不逢时父不爱受封燕王立军功序言第一节生不逢时,跌停童年第二节受封燕王,太祖关注第三节出征漠北,建立军功卷二·实力膨胀欲望涨靖难之役定乾坤第一节和尚送帽,助长野心第二节太子病死,太孙嗣位第三节叔侄争权,心理暗战第四节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第五节靖难之役,乾坤已定第六节建

  • 徐光启修《农政全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全书,徐光,故事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嘉靖四十一年(1562)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一个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他家祖上经商,到父亲时归田务农。他出生时,家道中衰,所以自幼对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活动都不陌生。徐光启少年颖悟,“章句、帖括、声律、书法均臻佳妙”。万历九年(1581)中

  • 明代石嵉《流民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流民

    《汉书·鲍宣传》载,汉代豫州牧鲍宣认为流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7种:“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zhì),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总之流民产

  • 历史上真有八贤王这个人吗?为何他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他没,当上,真有

    小时候看过一部片子,名叫《少年包青天》,除了几位主角给人印象深刻之外,陈道明老师饰演的八贤王同样令人记忆犹新。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八贤王这个人呢?如果有,那么他为何没能当上皇帝呢?八贤王其实最初是因为杨家将的小说演义才被大家所熟知的。有人认为他是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也有人认为是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

  • 朱棣谋反后,立马打破朱元璋的一条祖制,结果却为明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下了,明朝,祸根

    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命人锻造了一块儿铁牌,上书“内臣不可干涉政务,犯者斩。”内臣,即宦官(宦官),朱元璋用那条铁令劝诫宫廷的宦官,千万别干涉政务,不然必被杀头。朱元璋之所以会那样做,是汲取了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它是祖制,朱元璋还将它载入了《皇明祖训》。早在洪武元

  • “郭桓大案”详细解读——除贪务尽洪武犯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案,洪武,详细

    如果说空印案的定性为明初“腐败三大案”中最冤的一个,那么又过了十年发生的郭桓案从性质上来看,倒是地地道道的腐败大案。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惊天大案?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性的丑陋贪欲恶性膨胀。人性的丑陋贪欲恶性膨胀“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