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军人举南征——鄂州、丁家洲、江陵之战

元军人举南征——鄂州、丁家洲、江陵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32 更新时间:2024/1/8 22:31:40

一、襄樊突破后宋军战线态势襄樊已失,宋廷大震!给事中陈宜中言襄樊之失,皆由范文虎怯懦逃遁。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则言,上流吏民皆以襄樊之失,痛哭流涕;谓其祸源,皆由范文虎及俞与父子。文虎以三卫长,闻难怯战。俞兴奴隶庸材,激叛刘整。因降文虎一官,逻单知安庆府,以张世杰督诸军代守郢州。俞兴子大患除名,循州拘管。于是重新部署江汉、江淮军事。遂于是年11月,仍调返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袭知扬州,夏贵为淮西制置使兼知庐州,陈突为沿江制置使兼知黄州。

明年(宋威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7月,宋度宗崩。贾似道入宫议所立。众以度宗长子建国公是是当立。似道主立嫡子嘉国公悬,时年方四岁,似道利其幼,以便专权也。显遂立,谢太后临朝称制。度宗为太子时,以好色闻。既为帝遂耽于酒色,崩年五十三。君耽于逸乐,权臣贾似道欺君罔上,宋廷由是不振,外寇莫之能御矣。

是月,汪立信移书贸似道,略谓:“今天下之势,十去八九。为今日之计老,其策有三:宜尽出内郡之兵予江干,以实外御。算兵帐,见(现)兵可七十余万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为选兵五十余万。而沿江之守,则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而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辄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长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刁斗相闻,既饷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之固。选宗室大臣忠良有干用者,立为统制。分东西两府,以莅任得其人,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请礼而归之,许岁币,以缓师期。不二三年,边运稍休,藩篱称固,生兵日增,可战可守。此中策也。二策果不得行,则天败我也。街壁与衬之礼(古投降礼),请备以侠。”似道得书大怒,遂罢立信,而以朱禩孙为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凌府。(续通鉴卷百八十)

当时宋元战争双方相对峙之战线,如下:

一、胶东方面:宋水军活跃子胶州湾青岛等水面,与元之胶州(今山东胶县)对峙。

二、准东方面:宋据扬州为总策源。前线东自海州(今江苏东海),涟州(今涟水县),淮安,至于盱眙之线。

三、淮西方面:宋以庐州(今合肥)为总策源,前线兖自五河口(今安徽五河县南),濠州(今凤阳东北)、寿春(今寿县)、霍邱、固始(光州,今汉川县已陷于元)、大别山北麓、信阳之线。

四、江汉方面:以辽陵为总策源。东自汉阳,经复州(今沔阳),郢州(今钟祥)、均(今均县)、金(今安康)之线。

五、川蜀方面:以夔州(今奉节县),重庆府为策源。前线北自阑(今闽中县东)、蓬(今营山县西)、合(今合川县东、泸(今县)、叙(今宜宾)、嘉定(今乐山)、成都(咸淳八年,至元九年,公元1272,12月,收复)之线。

全线与元军所据之战线,犬矛相错。宋沿江战略要点,则为建康(今南京市)、镇江、太平州(当涂)、安庆、江州(九江)、黄州、鄂州等地。

二、襄樊突破后元廷乘势大举南征

元征南都元帅阿术,既取襄樊,郎奉命东略淮东。盖元廷以取得江北之地,如约划江为界为满足,是时忽必烈方有事予北方,讨诸扳王,尚无渡江之计也。

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正月,阿里海牙上言于忽必烈,谓:“荆襄自古用武之地。汉水上流已为我有,顺流长驱,宋必可平”。阿术亦言:“臣略地江淮,见宋兵弱于往昔。今不取之,时不能再,”刘整亦言:“襄阳破,则临安摇矣,若以水军乘胜长驱,则大江必非宋有。”元主趣召史天泽同议。天泽赞南征之谋,并推荐安童、伯颜可为大将,都督诸军,可成事功。阿里海牙复言,大举南征,必分三路,旧军不足,非增兵十万不可。遂诏中书省签军十万以益之。(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

元主南征决策已定,乃予是年3月,改荆湖淮西枢密院为行中君省,伯颜、史天泽(天泽至鄂,病笃,召还)

并为右丞相?阿术为平章政事?阿里海牙为右丞。吕文焕为参知政事、行省事予荆湖。合答为左丞相,刘整为左丞、塔出、董文炳并参知政事,行省事于淮西。兵共二十万南征。于是下诏其诸将曰:“爰自太祖皇帝以来,与宋使介交通。宪宗之世,朕以藩职奉命南伐,彼贾似道复遣宋京诣我,请罢兵息民。朕即位之后,追亿是言,命郝经等奉书住聘,盖为生灵计也。而乃执之,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室自祸其民也。襄阳既降之后,冀宋悔祸,或起令图,而乃执迷,无有悛心,所以问罪之师,有不能已者。今遣汝等水陆并进,布告遐迩,使咸知之,无辜之民,初无与焉。将士勿得妄加杀掠,有去逆效顺,别立奇功者。验等第迁赏,其或固拒不从,及逆敌者,俘戳何疑!”(上引见多桑蒙古史,三卷二章)

8月,史天泽又言:“今大师方兴,荆湖淮西,各置行省,势位即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忽必烈从之,复改淮西行中书省焉行枢密院。天泽又以病,表请专任伯颜。乃以伯颜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诸路并听节制,伯颜,八邻部人,阔阔出之子,随军宗王旭烈兀西征波斯。因还奏事,元主留之,自右丞进左相,遂为南征元帅焉。

时元四川总帅汪惟正亦上言,谓“蜀未下者效城耳。宜併力攻临安。根本已拔,此将焉往?愿以本兵由嘉陵江下夔、峡,与伯颜会钱塘。”兀主以四川事重,勉之,盖留以牵制宋上流之兵也。

元中害省又言,“江汉未下之州,请令吕文焕率其麾下临城谕之。舍彼知我善遇降将,亦策之善者也。”元主于从之,(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

三、邓州战斗

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9月,伯颜分军三道并进,自率主力军由襄阳沿汉水取郢州,初以吕文焕、刘整为向导。旋别命整自淮西出淮南,博罗惧由东道取扬州,监淮东兵。淮东西皆采牵制攻势,使宋在淮东淮西方面之兵,不得转用其他方面(川蜀方面亦然)。

是月13日丙戌,伯颜自与阿术由襄阳入汉渡江,以吕文焕将舟师为前锋。当伯颜主力军自襄阳南下时,又分为三道而进:唆都将一军由枣阳哨司空山(今南漳县西北与郧阳府今郧县接界),翟招讨将一军,由老鸦山(今南漳县南山最险隘)徇荆南,以牵制江陵方面之宋军。自与阿术率阿剌罕、张宏范诸军,水陆并进趋攻郢州,旌旗廷袤,前后数百里。

标签: 江陵

更多文章

  • 蒙军中央突破——襄樊攻防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襄樊

    一、蒙古军筑城造船、宋军初创忽必烈既决意伐宋,途于至元四年,宋威淳三年(公元1267)11月,征诸路大兵,命都元帅阿术(兀良合台之子)与刘整进攻襄阳。阿术言于忽必烈日:“所领者蒙古兵,若遇山水砦栅,非汉军不可,宜令史枢率汉军协力进征。”从之。阿术驻马虎头山(今襄阳县西南),顾

  • 三、兵不血刃进临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临安

    贾似道在丁家洲溃败后如同丧家之犬,陈宜中和留梦炎两人很快取代了他在南宋朝廷中的地位,分别被任命为左右丞相,并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最初,丁家洲兵败后,陈宜中劝说太皇太后谢氏将贾似道处死,太皇太后不肯,将贾似道仅贬到了广州。没想到贾似道途径漳州木绵庵时,被会稽县尉郑虎臣杀死。贾似道死后,南宋的腐败没

  • 第二节 稳定朝政 铲除异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异己

    李璮叛乱犹如昙花一现,仅五个月便宣告结束。但留给忽必烈的震惊却久久不能使忽必烈释怀,甚至其中的两次余震比李璮叛乱本身更使忽必烈心惊。第一,王文统事件。王文统,字以道,益都人。对中国历代权谋深有研究。曾为李璮幕僚,并将女嫁李璮。忽必烈曾拔擢王文统为平章政事,他曾亲率各路宣抚使,接受忽必烈的自提面命,为

  • 赵孟简介:元代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代

    名人语录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松雪斋文集》赵孟是元代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他多才多艺,书法、绘画,诗文、篆刻等样样皆能,无所不精,而且影响广泛。【名人历史】赵孟(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赵孟5岁就开始练书法。几十年间,他每天总是清晨

  • 元朝赞划重臣刘秉忠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臣

    元朝赞划重臣刘秉忠(1216~1274年),原名刘侃,字仲晦,法名子聪,赐名秉忠,自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17岁时曾担任刑州节度使府的令史,负责管理文书等事。因自感怀才不遇,遂隐居武安山从僧学道。后受燕京(今北京)大庆寿寺高僧海云禅师的邀请,充当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藩王府顾问,并成为他最赏

  •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臻于峰巅的元代天文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文学

    建设天文台天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天文台的兴建,元代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大都(今北京)和登封(今河南登封)等地修建了多处天文台。至元八年(1271),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主持兴建了上都天文台,并任命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负责具体工作,地点位于上都故城北门。上都天文台东西长132米,南北宽52米,高

  • 元朝与现今中国疆域的基本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疆域

    关于现今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形成,我们必须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去确定。中国历史以来就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以后更是如此。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现今幅员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由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不符合中国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如果那样的话,那么历史上

  • 范文虎:历史上着名的常败将军,坑死过十几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败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范文虎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范文虎,祖籍山东省,南宋军队殿前副都指挥使。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元将阿术率军长驱直下,围攻重镇襄阳、樊城三年,贾似道一直封锁消息,并将泄密者诛杀。六年,南宋以李庭芝督军援襄、樊,范文虎不受李庭芝节制,贾似道竟命范文虎从中牵制李庭芝。八

  • 方国珍作为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 朱元璋最后为什么会放过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第一个

    很多人都不了解起义领袖方国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方国珍,元末明初农民起义的首义,首先,方国珍能活过农民起义,在笔者看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方国珍毕竟是首义,在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本应该第一个被淹没在农民起义当中的,但方国珍却活了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反复无常。方国珍在起义以后,因为他闹事

  • 朱元璋领导的反元斗争和江南根据地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江南

    一、潦州起义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又名兴宗,壕州(今安徽风阳东北)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其父朱五四,是贫苦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朱元璋幼年曾为地主放牛,并从事农业辅助劳动,生活十分艰苦。元至正四年(1344年)春天,淮河两岸先遭旱灾,又发生蝗灾,后又“疾疠大起”,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