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英宗硕德八剌传:英宗硕德八剌的故事以及人物生平

元英宗硕德八剌传:英宗硕德八剌的故事以及人物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55 更新时间:2023/12/18 17:24:03

英宗硕德八剌

(公元1303年~公元1323年)

在位时间:公元1320年~公元1323年

曾用年号:至治

谥号:睿圣文孝皇帝

庙号:英宗

安葬地:诸帝陵

元英宗硕德八剌是元朝皇帝中唯一彻底与蒙古传统贵族势力决裂的皇帝,也是推行汉化改革最为彻底的皇帝。统一中国,进入中原的元朝,是唯一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政权。尤其是在既立新君的制度上,尽管元朝的皇帝皆由元大祖成吉思汗一系世代相传,但既立新君的时候,还要通过蒙古诸王参加的库里尔台大会的讨论通过,新君方可即位称帝。虽然后来的库里尔台不过是一个摆设,但毕竟是加强皇权的一大障碍。因此,元英宗企图通过实施新政,来巩固皇权,巩固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但蒙古贵族的传统习俗根深蒂固,即使元英宗有老祖宗成吉思汗般的雄才,也不能将这种传统习俗一举推翻,因此,元英宗新政的结局必然以失败而告终,元英宗自己也必然会被政变杀死。这是他做皇帝最大的悲哀。

硕德八剌的父亲元仁宗本来与哥哥元武宗签过协议,决定皇位是兄死弟承,叔死侄继的,但和一个死人的约定在仁宗看来,并值不了几个钱,因此,在公元1316年,元仁宗把自己的儿子,14岁的硕德八剌立为太子。

硕德八剌从小过的就是汉族地主士大夫式的生活,又受到推行“汉法”较为积极的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使得硕德八剌同蒙古草原马背上长大的贵族子弟大不同,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汉族封建地主文化。公元1320年,仁宗病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硕德八剌即位后,为了国强民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为摆脱困境,节约开支,硕德八剌大胆裁减吏员,降低官秩。即位以后,硕德八剌即下令裁掉上都留守司留守人员。将大常礼仪院10几个机构官员的官位皆递降一等,还精简了少府监、回回国子监,行通政院等机构。削免了行中书省的丞相一职。

对各地的流民,英宗赏赐大量粮马予以安抚。对饥荒地区实施酒禁、减免赋税。为减轻农民负担,英宗还多次减免格役征发。

英宗非常重视学习汉民族文化。公元1320年,翰林学士忽都鲁都儿迷失将他翻译的《大学衍义》进献英宗,英宗大喜,赐给他5万贯,并将《大学衍义》刊印后颁赐群臣。他还下令对孔氏子孙中贫穷的人加以优抚,以示尊崇。

英宗善于纳谏。他曾任命宦官孛罗台为大常署令,太常官认为刑人不得参与祭祀,英宗便罢免了孛罗台。中书省臣提议节制赏赐,英宗也予采纳。同年大史院请求禁止下一年的兴作土功,英宗也接受了。英宗曾想在元旦张灯宫中,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上书谏止,他马上下令罢职。

公元1322年,英宗趁一直阻挠自己改革的铁木迭儿和太后答已相继病死,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规模起用汉族地主官僚及儒臣。二、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三、行助役法。四、减轻徭役。五、审定颁行《大元通制》。

英宗所进行的改革,触犯了大多数保守的蒙古色目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抵制和反对。他即位后首先进行的新政,就是对蒙古沿行的选汗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在登基之后才朝会诸王。蒙古贵族们对这种废改“国礼”的做法极为不满。英宗在贵族集团中很快陷于埋怨和孤立之中,保守贵族的不满和抵制,阻碍了新政的实行。并且,他所实行的新政,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杀他的是传统贵族势力中的铁失。铁失曾经依附于反对新政的铁木迭儿,铁木迭儿病死后,铁失逐渐掌握宫廷的护卫权,他对新政非常憎恨,因为新政曾使他差点丢掉了官爵,而失去靠山铁木迭儿后,他也急于寻找新的靠山,使自己的地位更进一步提高,物色一段时间后,他找到了忽必烈太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于是决定发动宫廷政变。

公元1323年,英宗在巡幸上都后,准备从上都向南出发,返回大都。这天夜里,英宗驻营于距上都30里的南坡店。深夜,铁失趁英宗熟睡之际,将英宗杀死。

标签: 英宗

更多文章

  • 速不台简介:勇猛无敌的蒙古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蒙古

    勇猛无敌速不台(1176-1248)。蒙古军大将。成吉思汗的重要军事支柱。跟随成吉思汗征战数十年,初为先锋。因其勇猛无敌。后来升任主帅,率军打到了宽定吉思海(今里海)沿岸、马札儿(今匈牙利)、马茶城(今布达佩斯)等地区。为蒙古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速不台,蒙古族兀良合部落人。祖先在斡(w&ograv

  • 为了爱人才入宫当太监竟然覆灭了一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朝

    太监好像就是我国的“特产”。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的太监被记入了史册,许多太监都能够成为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毕竟太监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后代的。这些太监中也有些人是阴奉阳违的,在皇帝面前忠心耿耿,在别人面前大肆揽权。太监大多都是从小被送进宫的,那么又有没有外国的人来到中国当太监呢?据记载,我国元朝的时候真的出

  • 一、忽必烈对儒士的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儒士

    在蒙哥成为大汗之前,历史上很难找到忽必烈这个名字。而随着他的哥哥蒙哥的即位,忽必烈这个名字一下子就变得重要起来。1251年,蒙哥命忽必烈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这一刻起,忽必烈的命运就和华夏大地上的汉室江山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事实上忽必烈很早就开始对中原地区进行管理了,只是

  • 元军人举南征——鄂州、丁家洲、江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江陵

    一、襄樊突破后宋军战线态势襄樊已失,宋廷大震!给事中陈宜中言襄樊之失,皆由范文虎怯懦逃遁。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则言,上流吏民皆以襄樊之失,痛哭流涕;谓其祸源,皆由范文虎及俞与父子。文虎以三卫长,闻难怯战。俞兴奴隶庸材,激叛刘整。因降文虎一官,逻单知安庆府,以张世杰督诸军代守郢州。俞兴子大患除名,循州拘管

  • 蒙军中央突破——襄樊攻防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襄樊

    一、蒙古军筑城造船、宋军初创忽必烈既决意伐宋,途于至元四年,宋威淳三年(公元1267)11月,征诸路大兵,命都元帅阿术(兀良合台之子)与刘整进攻襄阳。阿术言于忽必烈日:“所领者蒙古兵,若遇山水砦栅,非汉军不可,宜令史枢率汉军协力进征。”从之。阿术驻马虎头山(今襄阳县西南),顾

  • 三、兵不血刃进临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临安

    贾似道在丁家洲溃败后如同丧家之犬,陈宜中和留梦炎两人很快取代了他在南宋朝廷中的地位,分别被任命为左右丞相,并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最初,丁家洲兵败后,陈宜中劝说太皇太后谢氏将贾似道处死,太皇太后不肯,将贾似道仅贬到了广州。没想到贾似道途径漳州木绵庵时,被会稽县尉郑虎臣杀死。贾似道死后,南宋的腐败没

  • 第二节 稳定朝政 铲除异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异己

    李璮叛乱犹如昙花一现,仅五个月便宣告结束。但留给忽必烈的震惊却久久不能使忽必烈释怀,甚至其中的两次余震比李璮叛乱本身更使忽必烈心惊。第一,王文统事件。王文统,字以道,益都人。对中国历代权谋深有研究。曾为李璮幕僚,并将女嫁李璮。忽必烈曾拔擢王文统为平章政事,他曾亲率各路宣抚使,接受忽必烈的自提面命,为

  • 赵孟简介:元代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代

    名人语录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松雪斋文集》赵孟是元代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他多才多艺,书法、绘画,诗文、篆刻等样样皆能,无所不精,而且影响广泛。【名人历史】赵孟(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赵孟5岁就开始练书法。几十年间,他每天总是清晨

  • 元朝赞划重臣刘秉忠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臣

    元朝赞划重臣刘秉忠(1216~1274年),原名刘侃,字仲晦,法名子聪,赐名秉忠,自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17岁时曾担任刑州节度使府的令史,负责管理文书等事。因自感怀才不遇,遂隐居武安山从僧学道。后受燕京(今北京)大庆寿寺高僧海云禅师的邀请,充当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藩王府顾问,并成为他最赏

  •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臻于峰巅的元代天文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文学

    建设天文台天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天文台的兴建,元代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大都(今北京)和登封(今河南登封)等地修建了多处天文台。至元八年(1271),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主持兴建了上都天文台,并任命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负责具体工作,地点位于上都故城北门。上都天文台东西长132米,南北宽52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