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首辅申时行真的提出过“计划生育”的理论吗?

明朝首辅申时行真的提出过“计划生育”的理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04 更新时间:2023/12/26 5:12:49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中国长洲(今吴县)人。明朝嘉靖年间首辅。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姓富商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状元,授修撰,回归申姓。善真、行、草书,受张居正提拔。历官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继张四维为内阁首辅。

他为政以维持局面,调和皇帝和言官间矛盾为主,也因此被人视为“首鼠两端”。

万历十九年(1591年),在立储问题上在万历和言官之间的争论中试图调和,被言官所劾,辞官回苏州闲居,晚号休休居士,着有《赐闲堂集》,并于万历时期参与《明会典》的重修工程。卒于万历四十二年,赠太师,谥定,赐葬吴山之阳。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相业无咎无誉,诗文亦如其人”。可见,申时行从政期间,并无多大建树,也无明显过失。即便是诗书文才也平淡无奇。

按说,这样一位能力不突出、水平不优秀的人是难以在藏龙卧虎的文官中出类拔萃的,以申时行会官运亨通呢?原来,他曾经当过万历幼年时的老师。加上,他老练稳重,熟谙政术,张居正改革弊政时,保守派纷纷被罢官贬谪,申时行因“蕴藉不立岸异”而受知于首辅张居正。

1582年,万历皇帝19岁,申时行47岁。也正是这一年,张居正逝世,张四维继任首辅。可惜的是,张四维任职还不满一年,就由于父亲去世而暂时离职,次年,张四维罹患重病,难以入职,而当朝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学士,除了申时行身体康健外,其他几位都身染重病。在这般无奈的情况下,申时行正式成为当朝首辅,位极人臣。

其实,这一切看似巧合,却无不透着不可逆转的必然。申时行秉性谦和,完全没有位高权重者的不可一世,更没有横行霸道的恶习。这种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功,也同样导致了他的失败。

张居正去世后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过失,申时行出任首辅之初,整个朝政有待治理,一些制度也需要革新。但这一切都离不开首辅与皇帝的合作,也离不开与文官集团的协调。而此时,万历帝对张居正任首辅期间产生的逆反心理依然很重,文官集团又力量庞大,万历年间全国的文官已有几万人,仅在京都供职的就有千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些人直接决定着大明命运的走。是故,可以说申时行是很受夹板气的,搞不好犹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鉴于此,申时行采取了“中庸治政”的方法。作为首辅,最主要的工作是辅佐朝政,帮助皇帝在政事上出谋划策,以及挑选能干的官员为国家效力。从理论上讲,要真正实行一项政策,皇帝除了听辅臣的话,还必须参考其他文臣的意见。故他认为奉行中庸之道是明智之举。后来,为了讨好万历帝不上朝的爱好,发明了处理奏疏又添了一项“留中”——留在宫中的方式,深受万历帝器重。再后来,他自己也时常凭藉职权,徇私舞弊,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得罪不少言官。

万历十九年(1591年),在立储问题上在万历和言官之间的争论中试图调和,被言官所劾,身败名裂,灰溜溜地下台。万历十九年八月,申时行回到了故乡长洲。这年,他年五十有七。他在老家度过了23年。万历四十二年,他年满八旬,神宗遣使存问。诏书到了申府大门,申时行咽气。神宗诏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定”。

至于网络资料说,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笔者未能找到史料记载,故无法断定是否确有其说,只能在此说明。

标签: 明朝申时计划生育

更多文章

  • 明朝一大贪污案:朱元璋龙颜大怒,几乎杀光了全国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大,大怒,明朝

    出身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他早年经历了非常悲惨的事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父母、兄弟在贫困、饥饿中离世。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便对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感到非常痛恨。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他推行“重典治国”的政策,严厉打击那些贪官污吏,为此他几乎杀光了全国的官员!这到底是

  • 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经过及大事纪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下西洋,纪要,郑和

    明朝前期,国家强盛统一,财力物力充足。明成祖朱棣为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之尊,招徕海外诸国前来朝贡,派遣宦官郑和组建庞大船队,远航亚非各国,乃有郑和下西洋之盛举。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或三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祖、父曾先后赴天方(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郑和

  • 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时期,明朝,皇帝

    古代中国华夏民族们极为高度重视身后事,这促使陵墓文化艺术非常风靡。古时候,即便是平民百姓必须取出省吃俭用来下葬亲人,何况王室贵族与国家的主宰者-皇上。帝陵的规模大多十分庞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叶归根,皇帝则希望死后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与先祖以及妃嫔们葬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除朝

  • 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变,俺答封贡

    “土木堡之变”后,强盛一时的瓦剌部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内哄。先是景泰五年(1453),也先杀死了名义上的大汗脱脱不花,自称大元天盛可汗。第二年,纵情于酒色的也先就被部下所杀,内部矛盾丛生直接导致了瓦剌部的势力不断衰落。与此同时,曾经屈从于瓦剌部统治之下的鞑靼部则逐渐强大起来。从

  • 偏执的孝子——明世宗朱厚熜:大礼仪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之争,偏执,孝子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荒淫过度而亡,在豹房猝死。他死的时候31岁,没有子嗣。更加严重的是,明武宗是单传,是明孝宗唯一的儿子。因此,明孝宗一脉在武宗驾崩的时候就断了继承人。从朱元璋开始的明朝皇帝“大宗”至此没办法再延续下去了,明朝朝野面临着从近支的皇族中挑选皇位

  • 杨溥简介:鼎立三杨砥柱当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当世,砥柱,简介

    杨溥(1375IM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与杨荣同时于建文朝中进士,授职编修,永乐初年,改任皇太子洗马的职务。永乐十二(141),因东宫官属迎接明成祖朱棣北征凯旋迟缓,朱棣大怒,将杨溥等一并下狱,家人也被囚禁,在狱期间随时均有被杀可能。但杨溥毫不在意,在狱中发奋自励,每天读书不止,因而

  • 第一章家有家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家规

    现代媒体,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媒体,在形容国家元首的家庭生活时,总有一个通用的名词第一家庭。无论是美国的总统,或是英国的国王,都是这样称呼。而不管在哪个西方国家,“第一家庭”的生活,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包括元首的太太和儿女,总是被关注度最高的。绯闻炒作自不必说,甚至连元首的太太用

  • 嘉靖皇帝世宗朱厚熜一次打了100多名官员的屁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靖,多名,打了

    杖,这一字,拿清朝官吏惯说的话来翻译,是“打板子”。打老百姓的板子,自然不足为奇,可是打官吏就奇,打小官也罢了,可是打的是大官,是政府中要人就更奇。打的是大官,喝打的人,却是皇帝或太监,打的地方,就在殿廷,这就叫廷杖。廷杖这名词最流行的时期是明代。几十棍子打下去,年老体弱的,

  • 明清以来士绅的文化权力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士绅,明清,有什么

    士绅是明清以来地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层,作为沟通官民之中介,他们对于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士绅的权力是什么?他们如何影响地方社会?这是研究明清社会史者必须弄清的问题。以往的士绅研究,对于士绅阶层的政治与经济特权关注比较多,并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对于士绅作为一个知识群体的角色关注

  • 祝宗、康泰发动的洪都之乱——1362.3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乱,康泰,洪都

    朱元璋虽然拿下了江西、湖广,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就说这个龙兴府是个未熟透的果子,由于胡廷瑞“硬摘”,送给了朱元璋吃,可是吃下没多久,朱元璋的麻烦就来了。胡廷瑞跟了朱元璋到了应天,他的部下与同僚们大都留在洪都,尤其是平章祝宗和枢密同佥、胡廷瑞的外甥康泰本来就不同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