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溥简介:鼎立三杨砥柱当世

杨溥简介:鼎立三杨砥柱当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3/12/12 10:08:51

杨溥(1375IM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与杨荣同时于建文朝中进士,授职编修,永乐初年,改任皇太子洗马的职务。永乐十二(141),因东宫官属迎接明成祖朱棣北征凯旋迟缓,朱棣大怒,将杨溥等一并下狱,家人也被囚禁,在狱期间随时均有被杀可能。但杨溥毫不在意,在狱中发奋自励,每天读书不止,因而在狱十年,杨溥所能看到的经史诸书,都翻阅了不知几遍,奠定了渊博的学识。后来,宣宗即位之后立即释放杨溥等出狱,他同时被选入内阁,和杨士奇等共掌机务。但是不久他就因为母病丧回籍守制,丧服除立即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在内阁入值如故。

明英宗即位之后,杨溥与杨士奇、杨荣共同奏请为其开设经筵讲习,且预选讲官。按照要求讲官必须学识渊博,言行端重,老成练达,杨溥则一向以有雅操、质直廉静出名,很受人敬仰。特别是他教育儿子不慕权贵的事,更为后人称道。当时他的儿子从家乡来京城看望他。他问儿子:“你从家乡到京城,一路上可曾听说哪个令守贤明?”儿子答道:“我经过江陵来到这里,看见江陵的县令范理就很不贤明。”杨溥又问:“江陵的县令怎么不贤明?”儿子气冲冲地说:“我是堂堂宰辅的儿子,可他对我的招待实在太简慢了。”杨溥又问:“怎么个简慢法?”儿子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然后道:“我遇到过好多县令,人家对我都是十分慕雅,可他……”杨溥听后,心想:不少身居要位的人,常常以下级能否对自己殷勤趋奉,决定对他们的亲疏,并凭借这些吹捧来增长自己的威风。他们的子弟,往往借助父兄的势力到处为非作歹、横行霸道,而他们却喜欢听信这些子弟的话,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耳目。这样怎么能治理国家,为百姓做事呢?于是,他对儿子的错误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他说:“江陵县令把宰辅的儿子视为一般百姓的儿子,这正是他的贤明之处,你怎么能责怪他呢?我看,问题还是你的心思不正。往后,消一消官气才是。”由于这种名声,他因此深得太后欢心。一天太后把杨溥等召至便殿,并命英宗帝西向而立,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进入后对他们说:“你们均为三朝老臣,现在嗣君年幼,幸亏你们同心同德,才使社稷得以安定。”又特将杨溥叫到跟前说:“仁宗皇帝多次言及卿忠心任事,屡加赞赏,不想今日方得见面。”杨溥感激而泣,太后也流泪不止,开始仁宗为太子时,因多次受到汉王朱高煦等的谗言,故不得朱棣的喜欢,东宫的官属多被下狱,许多人因故无辜而死,杨溥及黄淮等在狱中被押十年,几次面临被杀,仁宗继位之后,每念及这些忠心的大臣往往涕泪满面,故太后对这些老臣亦早已闻而熟知。太后转头又对明英宗皇帝说:“此三位老臣历仕三朝以上,忠心耿直,皇帝今后事无论巨细均要与三位大臣共议而行。”正统三年(1436)杨溥升为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后杨士奇、杨荣二十余年入阁,与他们并称“三杨”。此时大太监王振,尚未形成势力,皇帝亦在年幼,故朝政在三位大臣的主持之下,天下清平,人民安居乐业,中外臣民无不称颂,并称为三杨德政。正统六年之后,杨荣、杨士奇相继去世,此时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是新进大学士,人微言轻,又加上王振开始结党专权,杨溥年老力衰,势单力孤,无力阻止。正统十一年(1446)七月,杨溥病卒,加大子大师衔,谥“文定”。仅三年之后由于王振挟持明英宗北征瓦刺,在土木堡被俘。由此天下大乱,世人每思此,皆认为如三杨在,天下决不会如此。

标签: 当世砥柱简介

更多文章

  • 第一章家有家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家规

    现代媒体,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媒体,在形容国家元首的家庭生活时,总有一个通用的名词第一家庭。无论是美国的总统,或是英国的国王,都是这样称呼。而不管在哪个西方国家,“第一家庭”的生活,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包括元首的太太和儿女,总是被关注度最高的。绯闻炒作自不必说,甚至连元首的太太用

  • 嘉靖皇帝世宗朱厚熜一次打了100多名官员的屁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靖,多名,打了

    杖,这一字,拿清朝官吏惯说的话来翻译,是“打板子”。打老百姓的板子,自然不足为奇,可是打官吏就奇,打小官也罢了,可是打的是大官,是政府中要人就更奇。打的是大官,喝打的人,却是皇帝或太监,打的地方,就在殿廷,这就叫廷杖。廷杖这名词最流行的时期是明代。几十棍子打下去,年老体弱的,

  • 明清以来士绅的文化权力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士绅,明清,有什么

    士绅是明清以来地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层,作为沟通官民之中介,他们对于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士绅的权力是什么?他们如何影响地方社会?这是研究明清社会史者必须弄清的问题。以往的士绅研究,对于士绅阶层的政治与经济特权关注比较多,并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对于士绅作为一个知识群体的角色关注

  • 祝宗、康泰发动的洪都之乱——1362.3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乱,康泰,洪都

    朱元璋虽然拿下了江西、湖广,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就说这个龙兴府是个未熟透的果子,由于胡廷瑞“硬摘”,送给了朱元璋吃,可是吃下没多久,朱元璋的麻烦就来了。胡廷瑞跟了朱元璋到了应天,他的部下与同僚们大都留在洪都,尤其是平章祝宗和枢密同佥、胡廷瑞的外甥康泰本来就不同意投

  • 刘伯温改朝换代仍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仍有,刘伯温,改朝换代

    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事二夫”,历事几朝天子的人,往往被人视为“墙头草”而所唾弃,似乎改朝换代就得换臣子。但是,历史上就有一位人,他是凭自身的实力而在改朝之际立下功劳,并大有作为。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生于至大四年(1311),其家庭为一耕读传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高炽、朱瞻基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

  •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曾是被边缘化的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四大美女,王昭君,美女

    王昭君(王嫱)天生丽质,一朝选在汉宫,却传说因为得罪画师,而不能靠近帝王侧,是一位被边缘化的美女。因而王安石感叹:“汉恩自浅”,汉王朝对王昭君而言,恩情很浅。后来听说要对南匈奴和亲,王嫱踊跃报名,在面试那一天,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这位美女的美丽把整座宫廷都照亮了,“光明汉宫”,汉元帝肠子都悔青

  • 明朝时期有哪些救济机构?构建常规性救济通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常规,明朝,通道

    洪武时期朱元璋还构建了其他一些常规性的救济通道,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官方的、有效救济,其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贫民”,官府置房给他们住,每月还供给他们粮食。这倒很像现代的收容所和救济站。第二,在京师设立漏泽园,地方府、州、县建义冢,专门收葬孤苦伶仃

  • 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到“立纲陈纪”,朱元璋给汉民族找回了自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华,回了,汉民

    元朝以前我们中华帝国虽然有着民族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但像异族入主中原,全方位变易汉风的,元朝头一回。我们坚决反对民族歧视或民族偏见,但又不能不从理解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元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究竟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生存状态。有一段史料很容易引起争议,即描述元帝国统治下的社会各阶层:“一官、二吏、三僧、

  • 第六讲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败局,闹剧

    从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明朝万历时代一样,把几十年的时间放在一场滑稽的争论上,也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万历时代一样,令一个国家在几十年间完全荒废。“罢工”的皇帝,“怠工”的王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会像明朝的万历皇帝那样,有意地“罢工&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