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故事:炮舰与传教士

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故事:炮舰与传教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3/12/14 13:01:17

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轰然倒塌后,占据了南欧和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丝绸之路拦腰截断,曾经频繁交往的东西交通也随之中断。陆路的阻遏迫使西欧各国开发通往东方的海上航路,逼出了新航路的开辟。

1498年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开辟了新航路。此后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者相继涌向东方,开始了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掠夺和侵略。

正德六年(1511),葡萄牙侵占满剌加(马六甲)后,随即到中国沿海骚扰,剽劫行旅,贩运违禁物品。正德十二年(1517)九月,葡萄牙舰队到达广东沿海,炮轰广州,占据了若干个近陆岛屿。面对猖狂的侵略者,明军进行了坚决地抵抗。正德十六年(1521),明军在广州附近的屯门岛驱逐了葡萄牙殖民者,随后,又在广东新会县的西草湾打退了葡萄牙的入侵,缴获了佛郎机大炮。之后,葡萄牙侵犯浙江、福建沿海的行为也先后被中国军民击败。在明朝强大的武力面前,葡萄牙改变了策略。嘉靖三十二年(1553),谎称海船遭遇风暴,借口要到澳门岸上曝晒水浸货物,以每年纳租银2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得逞之后,葡萄牙便在澳门扩大居住地区,建筑城墙、炮台,自设官吏,使澳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的据点。

与葡萄牙人同时,西班牙人也来到东方,嘉靖二十一年(1542),西班牙正式占领了菲律宾群岛。并以此为跳板,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天六年(1626),西班牙占领了台湾北端的基隆和淡水。万历三十一年(1603),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大肆屠杀华侨,死难华侨达两万五千人。明朝廷得知这一消息后,却认为“所杀华人,皆系私自出洋,罪在不赦”,对这一屠杀行径置之不理。

荷兰作为后发国家,逐渐控制了海上霸权,对中国的侵略,荷兰也不甘人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荷兰兵舰第一次到达中国海岸。天启二年(1622),荷兰在夺取澳门失败之后,于是转而攻击澎湖列岛,由于明朝未在这里设防,被荷兰一举攻陷。荷兰在澎湖兴建城堡以为长期驻守之用。天启四年,明朝出兵收复澎湖。被明朝海军打败的荷兰被迫撤离澎湖,转而与西班牙人抢占台湾;崇祯十四年(1631),荷兰人打败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

在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西方也未放弃文化侵略的努力。大批的耶稣会士来到了中国传播“福音”。最早来到中国的是方济各,他在1542年抵达印度后,并未停止脚步,继续向东行进,先后到达了马六甲和日本。嘉靖三十一年(1552),方济各乘船来到了中国沿海,并登上了靠近广东的上川岛。但是他未能等到进入内地的那一天,就在岛上病故了。当葡萄牙据有了澳门之后,耶稣会便正式地开始了他们的传教。在最初的传教过程中,传教士们要求凡是入教的中国人,必须首先取葡萄牙文的名字,学说葡萄牙语,即使是生活上也要求葡萄牙化。这种传教方式招致了中国人的反感,因此传教活动几乎无法展开。负责远东事务的意大利传教士范礼安(15381606)根据自己对中国人的理解,认为只有按照中国的风俗进行传教,才有可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他的建议得到了耶稣会的批准。此后的耶稣会士的头等大事便是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意大利人罗明坚在掌握了汉语之后,利用语言的便利结交了明朝的地方官员,终于在万历十一年(1583)被获准在广东肇庆居住,并且修建起第一座天主教堂。屈从于中国文化的西方文化这才得以叩开中国的大门。

在最初的传教过程中,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尽量去适应中国的习俗,他们甚至都穿上中国式的长袍。教堂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称之为寺庙,圣母和基督的画像放在教堂中,任凭来访的中国人跪拜。长期以来中国的多神崇拜,使人们并没有对西方的神像产生过多的怀疑;而明朝强盛的文化也显露出博大的胸襟,接纳了这批外来者。基督教终于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大批的耶稣会士涌入了中国,如龙华民、毕方济、艾儒略、邓玉函、庞迪我;汤若望等等。

在众多的耶稣会士中,真正使得基督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则是利玛窦。利玛窦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马切拉塔城,万历九年(1582)他奉耶稣会之命,来到澳门研习中国的语言和文献,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他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同统治中国的儒学和士大夫寻求结合点,才能使天主教在中国生根发芽。为此,他穿上了长袍宽带的儒服,努力学习儒家经典。几年的光阴,利玛窦不仅能熟练地运用汉语,还能引经据典与士大夫们谈玄论道。利玛窦熟读五经,最擅长用儒家的经典来解释基督教教理,将儒教与基督教相互结合。他完美的理论、丰富的学识和无碍的辩才,令明朝士大夫们为之折服;同时他还引进西方的科学,使人耳目一新。这些作法赢得了士大夫对他的尊重,时人不称其名,而呼之为“利夫子”。

随着利玛窦的威名远播,耶稣会的传教活动也大获成功。万历十八年(1590),第二座教堂在韶州顺利建成,韶州的信徒更是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超过了800人。利玛窦又相继在南昌、南京建立起教堂。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更是通过贿赂太监马堂,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见到了万历帝。利玛窦向万历皇帝呈献圣像、天主经、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西洋琴、三棱镜等物品。这位中国化的“外国人”和他所带来的“奇器”引起了万历帝的兴趣,万历帝同意了他留居北京的请求。此后,利玛窦在北京开堂设教,天主教开始在我国取得了合法的宣传地位。

利玛窦最后的十年都生活在北京。他在这里广结朝中的官员和名人学者,并从事着述与翻译,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义》都是在这一时期。而他的老本行也没有耽误。受洗的中国人与日俱增,到了崇祯时期,全国的信教人数达到了一万人左右。其中还不乏士大夫中的精英分子。如礼部尚书徐光启、太仆卿李之藻、大学士叶益藩、南明永历时期的兵部尚书丁魁楚、大学士瞿式耜等士大夫都先后加入了天主教。

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月十八日,利玛窦因病逝世。万历帝特赐墓地于北京阜城门外。从此利玛窦永远地留在了中国。虽然利玛窦始终没有放弃传教的目的,但是却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近代的科学知识。正是通过利玛窦,中国人第一时间接触了西方的几何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而他一手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第一次让中国见到了世界的全貌。

标签: 传教士故事炮舰

更多文章

  • 有人欢喜有人愁——张士诚、方国珍降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士诚,方国珍

    面对这一系列的失败,已经英雄不再的张士诚最终采纳了三弟张士德“遗书”中的建议张士德被俘后一直被关押在应天南京,哥哥张士诚曾开出很高的价码想换回他,但都被朱元璋拒绝了。据说朱元璋十分看重张士德:“张士诚谋主士德,其人有智勇,被我擒之。张氏之事成败可知矣。&rdquo

  • 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几个,明代,留了

    从1368年创建明代的起,以后的三年里朱元璋相继分封了六公、二十七侯、二伯,这三十六人要不军功赫赫,要不智计层出不穷,是明代最关键的开国元勋。在朱元璋当皇帝的三十一年里,这些开国功臣也陆续凋零,有战死沙场的(鄂国公常遇春、卫国公邓愈等),有病死床榻的(曹国公李文忠、济宁侯顾时、诚意伯刘伯温等),但更

  • 放眼整个明朝,曾坐镇于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有何,来头

    历史时间沿着时间的路轨向前行驶,每个皇朝也像走马灯相同持续交替。在各时期的转变更替中,成千上万贵显大家族一样也亲身经历着发展趋势、兴起、没落的过程。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城头变化大王旗,树倒猢狲散,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幽

  • 明代统治时期,非正式的内阁制度,怎么彻底架空了六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内阁,时期,明代

    对大明的内阁制度,相信大伙儿都不会陌生。内阁大学士们,实际上原本是明朝皇帝的顾问与秘书,帮皇帝整理一些文件、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是,从明朝中前期开始,内阁制度逐步壮大,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并且侵蚀了六部大部分权力,几乎架空了六部尚书。那么,其实并不正式的内阁制度,如何能

  • 明朝建文皇帝逃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谜,明朝,皇帝

    明朝十六代皇帝,除了自缢而死的崇祯外,现仅存十四处皇陵(即位于北京北郊的十三陵和位于南京的明孝陵),独缺第二代皇帝惠帝的陵墓。这是因为明惠帝被其叔父篡权而逊国,最后不知是死还是逃亡、不明下落的缘故。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

  • 《绣春刀》沈炼的真实一生: 以弹劾奸臣为“乐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乐趣,奸臣,真实

    前不久《绣春刀》第二部再次走近大家的视野之中,在电影之中沈炼算不上是一位忠臣,甚至于还救下了奸臣魏忠贤。然而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沈炼而言,他的一生并没有这些苟且,而是一个非常刚直与奸臣抗争的一生。在嘉靖年间曾经有过一位奸臣,由于嘉靖皇帝在位期间一直专注于研究长生不老之术无心打理朝政,于是便将朝廷中的要务

  • 朱元璋时期棉花种植的推广,惠及明清帝国50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余年,帝国,明清

    在农学史上,棉花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从哪些路线传入的?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有的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棉花就已经传入中国,有的说是隋唐时代,还有的说是两宋时期。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时间分歧,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是事实,那就是棉花种植在中国一直没有推广开来。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棉花的传

  • 此人虽篡位,却让大明成了世界强国,来朝拜的国王就算死也要葬在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也要,大明,成了

    自从元朝中期国力逐渐衰落后,原本威风凛凛且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却成了一副空架子,至此元朝皇帝成为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大多国家也不来朝贡,更甚于与其断绝了联系。生病的老虎不仅不是老虎,甚至于连猫都不如。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

  • 明代秘史:昆腔曲圣魏良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昆腔,明代,秘史

    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登上龙凤宝座后,以“陈纪立纲,恢复中华”的非凡气概,扫荡元习,禁演杂剧,元代大师们精心浇灌的杂剧奇葩便迅速地凋谢枯萎了。中华艺术在民间的广袤土壤中根深蒂固,当北曲衰微之际,各种南曲声腔剧种,早已在乡村集镇的街市里巷、古庙草台此兴彼起。入明不久,即出现了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 大明一统:十“清沙漠”除去“尾巴”横扫割据 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尾巴,沙漠

    “大尾巴”、大后患的凸显与朱元璋的北平之行徐达北伐军攻占元大都时,朱元璋已在南京称帝半年多。腐败无能的元廷被推倒,这本是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就此而言,是不是意味着朱元璋梦寐以求的传统中华大一统帝国重建工作完成?显然不是。洪武初年,除了西南明玉珍的夏国和元宗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