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诰》系列——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的皇帝钦定“案例法”

《大诰》系列——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的皇帝钦定“案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65 更新时间:2023/12/30 22:24:23

〇《大诰》系列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的皇帝钦定“案例法”

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于朱元璋这样奇特的皇帝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除了我们上面讲的这些以外,朱元璋还是一个极为重视以“法”治国的皇帝。他的这种重“法”在历史上有过,譬如唐太宗就曾亲自过问《唐律》的修订,但朱元璋做了历史上可以说是任皇帝都没有做过的“重法”事情即亲自编订《大诰》系列“案例法”,以此来教育他的臣民们要守“法”。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洪武十九(1386)年三月、十一月,朱元璋分别钦定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和《大诰三编》三书,通行全国;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又颁发《大诰武臣》。这四本《大诰》所包含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洪武年间的官民犯法事情以及严惩官民贪污罪犯的“峻令”。朱元璋在亲手编订《大诰》时搞了一个重大的“发明”,就是采用判例法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一个案件,配以判决与处罚,例子生动,有名有姓,读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好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另外一方面,配上判决与处罚,尤其是那种酷刑,读来让人骨悚然。这种恐怖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大一统帝国的臣民都变为顺民、奴仆。所以说这种“普法”的理性实质是几乎为零,但独创一帜的奇特的“普法”手段和形式即使是在6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不得不为之“折服”和“惊叹”。

标签: 明律案例皇帝

更多文章

  • 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少年,故事,英雄

    夏完淳原名叫夏复,松江(在今上海市)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也是一位作风豪迈的文人。他的姐姐也是位出色的诗人。夏完淳是明朝末期的一位神童,英才早熟,胆气过人,5岁就能与人谈论学问,7岁能诗作文,9岁时就写了一本《代乳集》的诗集。夏完淳生活的年代,正值南明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

  • 打败朱棣的铁铉怎么死的?朱棣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要杀

    铁铉是谁?铁铉,明初着名大将,在济南大明湖西北岸,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庭院,名为“铁公祠”,是为纪念明朝着名将领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着,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赐字“鼎石”。铁铉铁铉,河南邓州(今邓州市)人,

  • 海瑞的故事:不媚权贵 尽职尽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尽职,故事,权贵

    海瑞不媚权贵海瑞(1514-1582),字汝贤,是广东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从小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20多岁就考上了举人,进京去了。不久就担任了南平教谕(掌管教育的官)。有一次御史到学宫去,下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只有海瑞是站直作揖,并说:“我这里是教室,是老师教学生的地方,我不应

  • 第四节 兴建王陵,金碧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陵,第四节,金碧辉煌

    中国古代的皇帝,通常喜欢做的一个美梦就是:活在人世的时候,能够统治万民,死了同样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统治万民。他们认为实现这一美梦的唯一条件就是:兴建陵墓。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朱棣称帝之后,开始修建陵寝,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竣工,是为长陵。其实,早在朱元璋之时,已有大兴土木兴建陵寝的风气。明孝陵

  • 明朝触目惊心的各地害民官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官吏,明朝,触目惊心

    〇触目惊心的各地害民官吏中央部级领导干部工作粗糙,扰民害民,要抓;那地方省级领导、府州县衙官僚扰民害民,毫无疑问,也抓。如:“陕西布政司、按察司官,府州县官王廉、苏良等,害民无厌,恬不为畏。造黄册、科敛于民;朝觐,可敛于民;买求六部宽免勘合限期,科敛于民;征收二税促逼,科敛于民;造上中下

  • 第七讲 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海疆,蓝色,资本

    提起明代的海疆与对外贸易,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下面几个词:倭寇、郑和、海禁、戚继光。真实的历史远比这些词汇更为生动。在蓝色的海岸线上,这个王朝的所有特点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无论是优势还是弊端。突破海禁的郑和船队明朝初年,就曾经公布过严格的禁令,禁止出海,无论是经商还是从事其他交往活动。然而,一位叫做郑和

  • 明代秘史:郑和下西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代,秘史,郑和

    明成祖朱棣不失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明代16位嗣君中,他是最可称道的。他统治的二十二年(14O2—1424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光辉最活跃的时代之一。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创立者,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政冶方面,对外着重于“防”,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这与时代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其忽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

  • 明熹宗朱由校“天才木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谜,天才,木匠

    帝王档案朱由校:1621年-1627年在位,光宗朱常洛长子,性格好玩。在位7年,党派斗争激烈,宠信乳母客氏及宦官魏忠贤,屡兴冤狱,迫害忠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患日益严重。他则因嬉乐过度成疾,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死后葬于德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达

  • 洪武时期工矿业开发原则:不与民争利,不劳民,够用就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与民争利,就行,工矿

    除此之外,洪武时期还对工矿业的开产实行“不与民争利,不劳民,够用就行”的实用主义经济国策,其影响甚为深远。明初工矿业的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民营和官营,当时民营力量单薄,唱主角的还是官营即我们现代人俗称的国营。就明初官营而言,朱元璋主要限定在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开产和食盐、火药火器

  • 明太祖杀了那么多官员,明朝为何没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杀了,那么多

    在封建社会的那么多皇帝当中,明太祖朱元璋杀了很多文武官员,也算是很有魄力的皇帝了。可是,明朝非但没有乱,还开拓了为人称道的洪武之治。自此,明朝成为大一统的国家,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两百多年。明太祖杀了那么多人,明朝依然大治,这主要是因为明太祖杀的人大多是贪官污吏。几乎没有动过广大的老百姓。相反,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