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瑞的故事:不媚权贵 尽职尽忠

海瑞的故事:不媚权贵 尽职尽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3/12/29 21:49:39

海瑞

不媚权贵

海瑞(1514-1582),字汝贤,是广东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从小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20多岁就考上了举人,进京去了。

不久就担任了南平教谕(掌管教育的官)。有一次御史到学宫去,下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只有海瑞是站直作揖,并说:“我这里是教室,是老师教学生的地方,我不应该屈身,如果是御史台,我就会以下属之礼,参拜你。”御史听后,气哼哼地走了。不久海瑞被派到浙江淳安当县令。

在当县令期间,海瑞把淳安县管理得井井有条,他审判的案子也从来没有出过错,一件件都水落石出。从此“海青天”的称号就在淳安县传开了。

一天上午,海瑞正在县衙里阅批公文,忽然一个差役匆匆忙忙地跑进来,报告说:“大人,胡总督(胡宗宪,时为浙江总督)公子带一大批随从已到淳安县。”“将他们安置在官驿,按普通客人招待。”海瑞头也没抬吩咐道。对于胡公子的到来,海瑞不惊不乱,要是换了另外一个县令,恐怕早就集合全体差役热烈欢迎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差役又来报信:“大人,大事不好,胡公子在官驿大发脾气,并把驿吏绑起来毒打。”

海瑞听了非常生气,决定要教训这位胡公子,他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海瑞马上带着差役把胡公子和他的随从抓回县衙,然后立刻升堂。海瑞端坐在堂上一拍惊堂木,大问:“你是何人竟敢假冒胡总督的公子,速速从实招来。”

胡公子被森严的公堂吓得脸色苍白,连话都讲不出来,原来的骄横劲再也不见了。海瑞又命人从胡公子的行装里搜出了几千两银子,更加理直气壮,不仅没收银子充公,而且将胡公子等人立刻赶出淳安县。

此时海瑞的报告已送到了胡宗宪总督衙门,报告称“有一群歹人竟冒充胡公子名号行骗,幸好被抓获,银子没收,并赶出淳安”。胡宗宪见到哭哭啼啼的儿子回来,知道吃了哑巴亏,也没有办法,他只得告诫儿子以后不要去淳安县惹海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夸赞海瑞真不愧是个好清官。

不久,有个叫鄢(yān)懋(mào)卿的刺史要到浙江巡查,这个刺史是严嵩的干儿子,是个大坏蛋。浙江各郡县忙碌起来,准备金银进献,唯独淳安县没有动静。

其实海瑞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但他十分痛恨靠压榨百姓奉承上级的行为,他告诉差役不要准备,他自有对策。

海瑞很快写了一封信给鄢懋卿,信里说:“我知道大人您是个节俭的人,常说不要铺张浪费。但这次您所到之处都是大鱼大肉盛情款待您,这使卑职我非常为难。不热情款待怕怠慢了您,热情款待又怕违反您命令,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一下可给鄢懋卿出了个大难题,心里想:海瑞可真难对付,发作不是,不发作也不是。再加上近来海瑞由于胡公子的事声名很盛,最后他决定还是不要去淳安县碰这块硬骨头的好。

于是他绕开淳安县巡视其它各县,这次海瑞又一次打击了严嵩同党的气焰,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

尽职尽忠

后来海瑞做了京官,升为户部主事。但他的脾气仍是一点儿也没有改变,办事一丝不苟,刚正无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一颗赤诚的忧国忧民之心时刻在跳动着。当他看到皇帝对国家大事置之不闻,深居内宫,迷信道士,荒废国事时,海瑞又痛心又气愤,他决心要改变朝廷的这种风气,冒死上书,奏书上说:

“君王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宰,他的责任重大。想要称职,也唯有任用贤明能干的大臣,使他们尽职尽责。我冒死请求,请陛下能看完。”

“以前的汉文帝算得上是个英明君主,贾谊尚且痛哭流涕地进言。这不是多事,因为文帝性情仁慈近于柔弱,虽然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也不免有些废弛,这是贾谊所担心的。陛下天资英武果断,远远超过汉文帝。然而文帝能‘以仁为本,节约用费,体恤人民,使天下钱粮满仓,几乎终止刑罚。陛下却锐利精明不多久,就埋头道学,错误地用人。以至宣称飞升可以求得神仙,一心修炼本性,用尽国库的存银,泛兴土木,20多年不理朝政,法纪松弛。几年间局势发展,政局混乱。不见两位皇太子,人们认为父子情谊浅薄;因为猜疑屠戮大臣,人们认为君臣情谊浅薄;乐于呆在西苑享乐不归皇宫,人们认为夫妇情谊浅薄。百官不能各尽其职,以致民不聊生,洪水肆虐,盗贼猖獗。陛下试想现在的天下,是怎么样呢?”

“近来,严嵩被罢免相职,严世蕃被判处极刑,一时间大快人心。然而严嵩罢相后如同严嵩没有任相职之前一样,世道不是很清明,这就需要重振朝纲,匡复正气。古时人君有过错,依靠大臣匡扶矫正。现在皇上仍然修斋建祭坛,争相敬香,送仙桃献天药,大臣都作表称贺赞颂。陛下错误地兴起,大臣们违心的顺从,没有一个人愿意向陛下讲真话,阿谀之风严重。然而他们内心惭愧、气馁,告退后又背地议论纷纷。这种欺骗君主的罪责该怎样处罚呢?臣冒死罪愿尽绵薄之力,求皇上赐恩”。

他在奏章里痛斥皇帝,讲了皇帝平时听不到的真话,虽没有被杀,但被嘉靖皇帝关进监狱。

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海瑞才被释放出来。海瑞的名声早已闻名全国,老百姓都纷纷称赞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海青天,永远记着他的事迹。

标签: 尽职故事权贵

更多文章

  • 第四节 兴建王陵,金碧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陵,第四节,金碧辉煌

    中国古代的皇帝,通常喜欢做的一个美梦就是:活在人世的时候,能够统治万民,死了同样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统治万民。他们认为实现这一美梦的唯一条件就是:兴建陵墓。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朱棣称帝之后,开始修建陵寝,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竣工,是为长陵。其实,早在朱元璋之时,已有大兴土木兴建陵寝的风气。明孝陵

  • 明朝触目惊心的各地害民官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官吏,明朝,触目惊心

    〇触目惊心的各地害民官吏中央部级领导干部工作粗糙,扰民害民,要抓;那地方省级领导、府州县衙官僚扰民害民,毫无疑问,也抓。如:“陕西布政司、按察司官,府州县官王廉、苏良等,害民无厌,恬不为畏。造黄册、科敛于民;朝觐,可敛于民;买求六部宽免勘合限期,科敛于民;征收二税促逼,科敛于民;造上中下

  • 第七讲 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海疆,蓝色,资本

    提起明代的海疆与对外贸易,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下面几个词:倭寇、郑和、海禁、戚继光。真实的历史远比这些词汇更为生动。在蓝色的海岸线上,这个王朝的所有特点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无论是优势还是弊端。突破海禁的郑和船队明朝初年,就曾经公布过严格的禁令,禁止出海,无论是经商还是从事其他交往活动。然而,一位叫做郑和

  • 明代秘史:郑和下西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代,秘史,郑和

    明成祖朱棣不失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明代16位嗣君中,他是最可称道的。他统治的二十二年(14O2—1424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光辉最活跃的时代之一。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创立者,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政冶方面,对外着重于“防”,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这与时代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其忽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

  • 明熹宗朱由校“天才木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谜,天才,木匠

    帝王档案朱由校:1621年-1627年在位,光宗朱常洛长子,性格好玩。在位7年,党派斗争激烈,宠信乳母客氏及宦官魏忠贤,屡兴冤狱,迫害忠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患日益严重。他则因嬉乐过度成疾,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死后葬于德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达

  • 洪武时期工矿业开发原则:不与民争利,不劳民,够用就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与民争利,就行,工矿

    除此之外,洪武时期还对工矿业的开产实行“不与民争利,不劳民,够用就行”的实用主义经济国策,其影响甚为深远。明初工矿业的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民营和官营,当时民营力量单薄,唱主角的还是官营即我们现代人俗称的国营。就明初官营而言,朱元璋主要限定在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开产和食盐、火药火器

  • 明太祖杀了那么多官员,明朝为何没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杀了,那么多

    在封建社会的那么多皇帝当中,明太祖朱元璋杀了很多文武官员,也算是很有魄力的皇帝了。可是,明朝非但没有乱,还开拓了为人称道的洪武之治。自此,明朝成为大一统的国家,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两百多年。明太祖杀了那么多人,明朝依然大治,这主要是因为明太祖杀的人大多是贪官污吏。几乎没有动过广大的老百姓。相反,他还

  • 吴三桂冲怒一冠为宠妓陈圆圆值得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冲怒一冠,吴三桂,陈圆圆

    如今,吴三桂“冲怒一冠为红颜”,几乎家喻户晓,妇懦皆知。而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因此被后人斥之为红颜祸水。但是作为一句在战乱岁月中的平凡女子,她几易其主,历尽人间之辱,其中辛酸谁又明白?而区区一个弱女子,最终成为将官之家的玩物,她真能左右历史吗?陈圆圆,名沅,字畹芬,江苏武进奔

  •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时期,明清,科学技术

    明代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商业的带动下,商业数学随之发展,与商业有关的问题在数学着作中有较多的出现。1450年,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的完成,是明代商业数学取得进展的标志,书中记载了许多与商业有关的新课题,如计算利息、合伙经营、就物抽分(是以货物作价抵补运费或加工费等的计算方法)等。商业数学的继

  • 揭秘八贤王赵德芳之死为何至今找不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死,原因,找不到

    评书《杨家将》中有个“八贤王”赵德芳,每每在杨家将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都能凭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改变由奸臣潘仁美造成的被动局面,于是,所有为忠臣良将揣着一颗担忧之心的听众便长舒了一口气,让恨透了奸臣的善良人们从内心感受到正义的力量;而在我国的传统京剧中,也经常会出现“八贤王赵德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