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招贤纳士

三、招贤纳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91 更新时间:2023/12/30 15:46:12

朱元璋与其他红巾军元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知道用那些有智谋的人,而并非只知道用武夫莽汉,他认识到,要称霸天下,还得需要有谋略人的辅佐。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更不是开国皇帝的功劳,能否成就大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笼络到优秀的人才。例如,汉朝的刘邦身边就有张良陈平等一帮谋士,而朱元璋的成功,也离不开一个人的贡献,那就是刘基刘伯

朱元璋在攻取金华之后,听说江南地区的才辈出,就下令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当时浙江的名士以青田的刘基,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浦江的宋濂这四位最为着名,被人称之为“浙东四先生”。朱元璋当时发展迅猛,但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对人才还是求贤若渴。他立即派人重金礼聘,但能被称为一放文士的自然都颇为清高,婉言谢绝了朱元璋的美意。朱元璋一再恳请,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终于打动了四位先生,他们来到了朱元璋军中,共图天下大计。

朱元璋一见到四位先生便诚恳地说道:“今天为了天下百姓苍生,委屈了四位先生。”一个主帅说出这样的话,让四个人一听深受感动,不像其它农民起义领袖一样,心中只有自己的霸业,哪有百姓的安乐啊!他们听了这话,认为朱元璋心系天下百姓,一定会深得人心,是个成大事的人,纷纷表示愿意在朱元璋麾下效力。这四人日后都成平定乱世,治理大明江山的能臣。特别是刘基,他字伯温,他不但辅助朱元璋扫平群雄统一全国,一生更是具有传奇色彩,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激流勇退,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帮助君主夺得天下之后没有遭到打压的人物。他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呼风唤雨,和诸葛亮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深受人们的尊崇。

朱元璋与刘基相见所设的酒席上,这位久经沙场的大帅很有闲情雅致地刘基问道:“不知先生吟诗作赋的本领如何?”刘基微笑着回答说:“那些不过是读书人的雕虫小技,没有半点为难。”这时,朱元璋便随手扬起手中的斑竹筷,请他以此为题赋诗。刘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对湘江玉箸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听后,对他的才气很钦佩,但还是装做不满皱了皱眉头问道:“未免书生气太浓了”刘基揣摩透了朱元璋的心思,知道一位胸怀天下的人,怎么会喜欢这些风花雪月的诗句,不慌不忙接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这句算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窝子里。刘基巧妙地将张良用筷子为汉高祖刘邦分析天下大势的典故,放进了诗句,将朱元璋喻作汉高祖刘邦,而自比留侯张良,朱元璋听了这句是又惊又喜,一为刘基的才气,二是因为当时朱元璋账下,虽然文幍武略,人才济济,在朱元璋听完李善长的建议之后,也常把自己比做刘邦,称李善长可为萧何,而徐达可抵韩信,常遇春可拟樊哙。但就是缺少张良这样谋臣式的人物。朱元璋大笑道:“伯温这个时候来到我身边,正是上天赐给我的张良啊。”

刘基也从交谈中看出朱元璋有胆有识,便向朱元璋详细分析了天下群雄逐鹿的形势,阐明了当前应对时局的十八条对策,深得朱元璋赏识。这一幕和诸葛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局势不谋而合,也难怪后人将刘基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了。朱元璋从自己建立队伍以来,对人才特别尊重,凡是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他都给予了相应的待遇,他也特地给刘基修建了礼贤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共议征讨大计。刘基也不辱使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总能献上良策,史书上称他:“每遇危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就。”意思也就是说他,每当朱元璋遇到危难的时候,他总能替他献出良策,渡过难关。

在朱元璋成功攻占徽州后,他又听说附近有能人名士,他便亲自石门山拜访名当地名士朱升。当时朱元璋向他讨教治国平天下之策,朱升没有多说话,只是送给了朱元璋三句话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听后思量当下形势,确实需要如此。朱升的话虽然不多,但却成了指导朱元璋进一步夺取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行动纲领。

区区九个字,却成了朱元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中“高筑墙”的意思是让朱元璋先要谋求自保,其次才是领土扩张。以当时朱元璋所处的形势,周围被各种势力围困,虽然当时局面很好,但前景却是非常凶险。

而“”但单纯从防务上巩固根据地是不够的,防务和军需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腿并用才能“广积粮”的道理其实就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另一方面,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粮草要足够,俗话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同时以“缓称王”的方式减少自己的舆论压力。意思就不是不要把自己过早的当成众矢之的,成了别人攻击的靶子,大力发展,但要低调处事。

这九个字,可以说堪称为经典,对于朱元璋来说,字字都是无价之宝,朱元璋也是个识大局的人,将这九个字作为以后的行动纲领,最终知道自己走向了一朝开国皇帝的征程。

标签: 招贤纳士

更多文章

  • 明代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与中央诸司衙门的《诸司职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央,明代,衙门

    〇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对地方诸司衙门官吏的工作职责划好了范围,并规定了责任追究制度,那么对于天子眼皮底下的中央各部门官吏,洪武皇帝则更加重视,在大明开国之初的洪武五年六月就制定与颁行了六部衙门工作权限与职责范围,那就是《六部职掌》。其中规定:“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rdq

  • 明代秘史:不可使我法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使我,明代,秘史

    朱元璋出身农民之家,放过牛,种过田,要过饭,在民间度过了二十四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他目睹元末政治的腐败,深恨贪官污吏蠹政害民的可恶。因此,他登上皇位之后,一面任用官吏为自己统治服务,一面用严刑酷法,惩治官吏队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对官吏管制之严,打击之重,诛杀之多,是中国历史所罕见的。洪武初

  • 第二十五章 八百年前是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百年,十五章,是一家

    谱牒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了该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旨要。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那么它的产生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家族制度已经形成,需要谱牒来记录它内部的血缘关系;二是文字已经产生,并且有了

  • 魏忠贤:呼腥风、唤血雨、奸阉专权阴谋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血雨,阴谋家,魏忠贤

    到明朝后期,由于统治者怠于政事,阍弱无能,朝臣们逐渐自立门户、指点朝政。各门派之间因政见不和往往相互指斥攻击,遂成“党争”。正值时局动荡,神宗万历年起,宫闱之中又是非叠生。明神宗朱翊钧虽然不是历史上着名的暴君,却也称得上糊涂昏庸。在位长达四十八年的皇帝尽管拥有后宫三千,却能够

  • 明代粮长工作范围的扩大与粮长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工作范围,待遇,明代

    刚开始实施时,粮长的工作范围大致就是上述这“四步骤”:领取勘合、回乡催办春秋粮、解运税粮、通关与注销等。洪武皇帝朱元璋原本是想用粮长来取代为非作歹的衙役胥吏,初步施行下来发现其效果不错,于是就加大授予粮长的工作范围:他要求粮长们带领粮区内的乡民开荒;参加赋役黄册与鱼鳞图册的编

  • 陆炳,一个让锦衣卫重新强势起来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强势,的人,锦衣卫

    在《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说的是:"一只羊领着一群老虎和一只老虎领着一群羊干架时,往往是老虎领着羊群的一方取得胜利!"这个理论所要说明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强弱对他所领导的这个团体的影响。领导者能力强势,即使底下的人能力有限,这个团队往往也会取得更好的成就;领导者能力弱小,即使底下的人能力很强,

  • 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代,生死,血战

    这个明代版的“隆中对”与朱元璋以前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是淮西过来的“饿死鬼”的本能所决定,朱元璋与他的将士们过去更多看重的是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和元军控制的浙东富庶地区,也可能是“老太太吃柿子”心理的作用,他们专挑软的捏,

  • 普遍被接受为八贤王原型的是谁?为何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型,当上,皇帝

    八贤王总是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手拿金锏,是一位惩强除恶、维护正义的人,每到奸臣陷害忠良和忠臣遇到困难时,他就出场发挥作用。作为一个不存在的人,八贤王的形象是有他的原型的,不过具体的原型谁,众说纷纭。八贤王原型到底是谁八贤王原型根据朝代主要分为宋朝八贤王和清朝八贤王,其中宋朝八贤王一般认为有四

  • 明朝的锦衣指挥使是个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职,明朝,是个

    话说,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很多官职。虽然他们的叫法不一样。但权力是一样的。那么,明朝时期的锦衣指挥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首先,依据一般性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它应该是锦衣卫的首领,属于正三品官衔,直接向皇帝负责,相当于我们后来国民党的军统局。并

  • 潘季驯治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故事,潘季驯

    黄河下游河段,系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平原地区的一段水流。它挟从上中游高原地区卷涮之泥沙,奔腾而下,水流急湍,含沙量极高。从汉代起,就肆虐豫、鲁一带,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历代对黄河的治理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中原地区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唐朝以前,治黄河都以疏浚为主要手段,也确实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