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与中央诸司衙门的《诸司职掌》

明代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与中央诸司衙门的《诸司职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50 更新时间:2023/12/26 14:35:42

〇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

对地方诸司衙门官吏的工作职责划好了范围,并规定了责任追究制度,那么对于天子眼皮底下的中央各部门官吏,洪武皇帝则更加重视,在大明开国之初的洪武五年六月就制定与颁行了六部衙门工作权限与职责范围,那就是《六部职掌》。其中规定:“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户部掌天下户口、田土、贡赋、经费、钱货之政”,“礼部掌天下礼仪、祠祭、燕享、贡举之政”,“兵部掌天下军卫、武选、厩驿、甲仗之政”,“刑部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六部之内又各自设立3或4个下属机构,且规定好它们的工作职责范围。《六部职掌》颁行后,“岁终考绩,以行黜陟”。

〇中央诸司衙门的《诸司职掌》

《六部职掌》出台后,朱元璋又发现不仅六部衙门,中央其他诸司衙门的工作职责范围都得加以规范,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正式颁行《诸司职掌》。

《诸司职掌》“仿《唐六典》之制,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凡其设官分职之务,类编为书”,即对中央各部门官员的设置官员的职责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当官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目了然。《诸司职掌》也是对中央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主要衙门里官员进行年终考核和黜陟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在中央衙门中有一个“群体”很特殊,那就是御史,用今天话来讲,就是纪检干部和监察官一类。朱元璋给这个“群体”定位很特别,品级不高,一般在七品,与地方县太爷平级,但赋他们的权力很大。皇帝往往让他们巡视与安抚天下,由此给他们一顶名字很好听的“帽子”监察御史、巡抚御史。正因为权力很大,朱元璋更怕他们胡来,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专门为监察御史制定《出巡事宜》27条,初步为御史出巡划定了工作权限,以后大明朝又不断制定出《巡抚六察》《巡抚七察》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御史出巡和监察的职责范围,起到了整肃吏治,净化官场风气,确保大明国家机器有效运行的作用。

标签: 中央明代衙门

更多文章

  • 明代秘史:不可使我法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使我,明代,秘史

    朱元璋出身农民之家,放过牛,种过田,要过饭,在民间度过了二十四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他目睹元末政治的腐败,深恨贪官污吏蠹政害民的可恶。因此,他登上皇位之后,一面任用官吏为自己统治服务,一面用严刑酷法,惩治官吏队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对官吏管制之严,打击之重,诛杀之多,是中国历史所罕见的。洪武初

  • 第二十五章 八百年前是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百年,十五章,是一家

    谱牒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了该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旨要。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那么它的产生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家族制度已经形成,需要谱牒来记录它内部的血缘关系;二是文字已经产生,并且有了

  • 魏忠贤:呼腥风、唤血雨、奸阉专权阴谋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血雨,阴谋家,魏忠贤

    到明朝后期,由于统治者怠于政事,阍弱无能,朝臣们逐渐自立门户、指点朝政。各门派之间因政见不和往往相互指斥攻击,遂成“党争”。正值时局动荡,神宗万历年起,宫闱之中又是非叠生。明神宗朱翊钧虽然不是历史上着名的暴君,却也称得上糊涂昏庸。在位长达四十八年的皇帝尽管拥有后宫三千,却能够

  • 明代粮长工作范围的扩大与粮长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工作范围,待遇,明代

    刚开始实施时,粮长的工作范围大致就是上述这“四步骤”:领取勘合、回乡催办春秋粮、解运税粮、通关与注销等。洪武皇帝朱元璋原本是想用粮长来取代为非作歹的衙役胥吏,初步施行下来发现其效果不错,于是就加大授予粮长的工作范围:他要求粮长们带领粮区内的乡民开荒;参加赋役黄册与鱼鳞图册的编

  • 陆炳,一个让锦衣卫重新强势起来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强势,的人,锦衣卫

    在《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说的是:"一只羊领着一群老虎和一只老虎领着一群羊干架时,往往是老虎领着羊群的一方取得胜利!"这个理论所要说明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强弱对他所领导的这个团体的影响。领导者能力强势,即使底下的人能力有限,这个团队往往也会取得更好的成就;领导者能力弱小,即使底下的人能力很强,

  • 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代,生死,血战

    这个明代版的“隆中对”与朱元璋以前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是淮西过来的“饿死鬼”的本能所决定,朱元璋与他的将士们过去更多看重的是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和元军控制的浙东富庶地区,也可能是“老太太吃柿子”心理的作用,他们专挑软的捏,

  • 普遍被接受为八贤王原型的是谁?为何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型,当上,皇帝

    八贤王总是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手拿金锏,是一位惩强除恶、维护正义的人,每到奸臣陷害忠良和忠臣遇到困难时,他就出场发挥作用。作为一个不存在的人,八贤王的形象是有他的原型的,不过具体的原型谁,众说纷纭。八贤王原型到底是谁八贤王原型根据朝代主要分为宋朝八贤王和清朝八贤王,其中宋朝八贤王一般认为有四

  • 明朝的锦衣指挥使是个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职,明朝,是个

    话说,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很多官职。虽然他们的叫法不一样。但权力是一样的。那么,明朝时期的锦衣指挥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首先,依据一般性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它应该是锦衣卫的首领,属于正三品官衔,直接向皇帝负责,相当于我们后来国民党的军统局。并

  • 潘季驯治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故事,潘季驯

    黄河下游河段,系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平原地区的一段水流。它挟从上中游高原地区卷涮之泥沙,奔腾而下,水流急湍,含沙量极高。从汉代起,就肆虐豫、鲁一带,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历代对黄河的治理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中原地区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唐朝以前,治黄河都以疏浚为主要手段,也确实取得

  • 天下最“穷”的二品官员——于成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于成龙,天下,官员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