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怎么死的?开国丞相被杀功臣

李善长怎么死的?开国丞相被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4/1/27 10:37:27

一、事朱元璋屡献奇谋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南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年少时读过一些书,很有智谋,熟习法家学说,谋划都能切中要害。明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一带时,李善长前去拜见。太祖知道他是当地知名长者,留下他担任幕府书记的职务。一天太祖向其请教道:“四面八方都在打仗,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李善长回答说:“秦末大乱,汉高祖以一布衣平民起兵,心胸开阔,很有气度,知人善任,不喜欢乱杀人,因此五年时间就成就了帝王的事业。如今元朝纲纪已经败坏,天下土崩瓦解。您出生在濠州,那里距离汉高祖的家乡沛地不远。山山水水呈现出的帝王气象,您是当然秉受了的已经可以看出是显现在您的身上。只要您效法刘邦的所作所为,天下不难以平定。”朱元璋听后称赞他说得好。意识到他将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从此把他当作心腹,参预机密谋议,李善长筹划粮饷,制定战略非常能干,因此更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的威名越来越大,众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干,荐举给朱元璋,又代朱元璋表达诚恳的心意,使众将都能安心。有因事互相闭意见发生不合时,他曲折婉转耐心地为他们调解保护协商。郭子兴由于听信了流言蜚语,有一段时间对朱元璋起了疑心,夺去他的部分兵权,又想把李善长夺过去辅佐他,李善长坚决谢绝不去,因此朱元璋更是加十分倚重他。不久,朱元璋屯军和阳,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鸡笼山寨,只留下少数兵士帮助李善长留守和阳,元朝大将探听到那里的情况前往袭击,李善长设下埋伏击败了元军,朱元璋认识到他的能力不只是在幕后筹划,对他更是刮目相待。

朱元璋收编了元巢湖水军以后,李善长极力劝说他渡江攻占集庆(南京),以做为自己发展的根据地,朱元璋接受了建议先率军攻下采石,大军直逼太平,李善长事先书写好禁止军队掳掠的告示。并让将士们攻打下城池以后,马上张贴在大路两旁,因此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没有人敢违反禁令。最后朱元璋终于攻占集庆,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基础,在要夺取镇江的时候,朱元璋担心众将不能约束部下,因此假装发怒,对以前有违反军纪的要重处他们,而李善长出面营救才得以赦免。所以占领镇江以后,军纪严明,百姓还不知道有大军到来。以后朱元璋成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他任用李善长为参议。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人都为中书省的属官,然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大都由李善长决定。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后,李善长兼任大都督府司马,后又提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二、得御制词褒扬备至

朱元璋当上了吴王后,授给李善长右相国的官职。李善长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处理政事很有效率,又习于往来报聘的言辞而且言辞便捷,长于文笔,朱元璋有要招纳收降的,就命令他撰写劝降的文书。朱元璋凡亲自率领军队征战的时候,都命李善长居守大本营,将领和官吏们都服服帖帖,听从他的领导,百姓安居,他转运调配军队的粮饷从来没有缺乏。李善长曾经请求官卖两淮产盐,制定条法,都是反复衡量考虑元朝的制度,除去其弊端才制定出来的。后来又制定钱法,开矿冶炼,铸造铜钱,规定鱼税,朱元璋政权的资财日益充足起来,而且百姓的日子也比较好过了。吴元年(1367)九月,朱元璋论平定苏州张士诚的功劳,封李善长为宣国公、职官制度改变以后,左官高于右官,又任命李善长做左相国。朱元璋刚渡江时由于天下大乱,军纪也很难维护,因此许多的时候都用重法。有一天,他对李善长说:“法律中有三条,一人犯法,亲属等连带治罪的条文,是不是过分严重了?”李善长乘机请求除犯有叛逆大罪的人以外,都免除连坐,于是朱元璋命他和中丞刘基等人主持裁定法律条令,颁布朝野。

朱元璋即位做了皇帝,追尊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册立皇后妃嫔、太子、各王,都是由李善长充当大礼使;设置东宫太子的官员属下,以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其他的职衔仍像原来的一样,不久,他率领掌管礼仪的官员制定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礼。朱元璋巡幸汴梁的时候,李善长留守在南京,一切朝廷政事听凭他的酌情处理。不久李善长上奏制定了六部官制,提议规定官员和百姓服丧的装束以及百官朝贺东宫太子的礼仪。奉命监修《元史》,编辑《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确定全国高山大川神祗的封号,分封亲王,功臣封爵行赏等,事无巨细,全都委任李善长和各位儒臣谋划进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没有汗马战阵之劳,但是为我效劳很长时间了,军队粮饷的供给方面,功劳很大,应该给他进封大国”,于是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大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每年给傣俸禄四千石,子子孙孙世袭。赐给铁券,可免去他两次死罪,免去他的儿子一次死罪。当时封为公的人,有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六个人。而李善长位居第一,朱元璋把他比做汉代名相萧何,赞扬称颂达到了极点。

三、居功自傲牵连见杀

李善长由于长期位高权重,因此慢慢也有了骄横之心,加上胸怀狭隘妒忌,对不同意见官员,多行排挤,如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有侵犯李善长的权力,他立即考察他们的过失,上奏免去了他们的官职。后来连老臣中丞刘基也因某一法律条文与他发生争辩且对骂。由于压力,自己感到不安,刘基就请求致仕回乡了。李善长位居人臣之首,富贵至极,也逐渐骄傲起来这种情形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朱元璋的眼中已逐渐不能容忍,朱元璋也开始暗暗讨厌他。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辞官,朱元璋赐给他临濠的田地若干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又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隔了一年,李善长病愈,朱元璋任命他主持修建临濠的宫殿,迁徙江南一带的富有百姓十四万到濠州种田,让李善长经营管理,为此他留居在濠州几年。七年,提升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做太仆寺丞,存义的儿子李伸、李佑都做了郡牧所官。九年,朱元璋把长女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次子李祺,封李祺做驸马都尉。起初确定婚姻仪礼,公主遵行儿媳的规矩很恭敬,李善长一家光彩荣耀显赫高贵,很使当时满朝文武羡慕,李祺娶公主以后一个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守上疏说:“李善长轻慢皇上宠信,骄傲放纵,陛下生病不能上朝理事将近十几天,也不问候,驸马李祺六天不朝见,把他叫到殿前,他又不知认罪自责,这是很大的罪过。”因此定罪削去李善长每年的俸禄一千八百石,不久任命他和曹国公李文忠掌管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共同议定军国大事,监督圜丘工程。

丞相胡惟庸,起初为仅是宁国县知县,后来他大力攀附李善长,终于由于李善长的荐引,提升为太常寺少卿,后来成为丞相,因此两人互相很有交往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而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被杀,牵连为胡党而判罪被杀的人非常多,而李善长像以前一样未受什么牵连,御史台缺中丞,朱元璋还让李善长治理御史台的事情,但到了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际上勾结胡惟庸,朱元璋下诏书免去他们的死罪,安置到崇明。李善长没有为此感谢恩典,朱元璋怀恨在心。又过了五年,李善长的年纪已经七十七岁,年老之后行为更不检点。他曾经想扩建自己的住宅,就向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名侍卫兵士使用,这是越权的事,汤和不敢参与其中,汤和把这事秘密报告给了朱元璋。四月,京师有一批判罪应当迁徙到边地去,李善长的亲信丁斌等人也在其内,李善长几次请求不要迁徙他们。朱元璋为此大为生气,审问丁斌。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事,因此说出李存义等人以前与胡惟庸交往情状。命令逮捕李存义父子审讯很不幸,李存义父子的审讯极其不利于李善长,他们供出的关于胡惟庸谋反的案情牵连到了李善长,说:“胡惟庸准备谋反的时候,派李存义暗地去劝说李善长。善长吃惊地大声呵斥说:‘你说什么胡话,要是让人知道你干的事,这是要灭九族的。后来,胡惟庸又派李善长的老部下杨文裕去游说李善长,说:‘事情如果成功的话,当用淮西地方封他为王。李善长惊骇没有答应,过了很久,胡惟庸再次派李存义前去游说,李善长长叹着气说:我年纪大了。等我死以后,你们自己去干吧。”匿情不报已经是极大的罪名,但不幸还有人落井下石,几乎同时又有人告发李善长说:“大将军蓝玉领兵出塞外,到捕鱼儿海,捕获得胡惟庸勾结沙漠的使者,李善长将他藏匿起来不向上报告。”接连不断的发生的事件,都显示朱元璋要杀李善长了,于是揣测到上意的御史们开始不断上章弹劾李善长,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人,也揭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互赠财物,交结私语。罪名于是成立,说李善长身为功臣元勋。皇亲国戚,知道谋反的阴谋而不告发,怀疑观望,心怀两端,真是大逆不道。正巧这时有人报告星象有异常变化,预示应当改换重臣应灾。于是李善长及其妻子、儿子、兄弟、子侄全家七十多人都被诛杀。而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荣阳侯常遇春、宜春候黄彬、定南侯陆聚等人,都同时作为胡惟庸同党被杀,而已经死去的追加定罪的人也有许多,案件的株连达到了极点。朱元璋亲手书写条列他们的罪状,附上供词,作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和公主被迁徙到江浦,过了很长时间死去,李祺的儿子李芳、李茂,因为公主的恩情没有定罪,李芳为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为旗手里镇抚,都免去了世袭。

李善长死去的第二年,部郎中王国用上书说:“李善长和陛下同心,出生入死而取得天下,是功臣第一人。生前封为公,儿子娶了公主,亲戚都被任命了官职,作为大臣的名位到了顶点。假如说他自己想要图谋不轨,尚未可知,可是如今说他打算辅佐胡惟庸,那就大错特错了。爱自己的儿子必然超过兄弟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安定地享受着万全富贵的人,必定不会怀着侥幸心理去追求那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的宝贵。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子侄辈之间的亲戚罢了,而他与皇上却是亲子女间的亲属。假使李善长辅佐胡惟庸谋反成功,他也不过是功臣第一人而已,大太师、国公封为王而已,儿子娶公主,女儿成为妃嫔而已,难道还会比今天更加富贵的吗?况且李善长难道不知道天下不可以侥幸取得?元朝末年的时候,想要取得天下的人不知有多少,结果没有不粉身碎骨、灭绝宗祀的,能够保全脑袋的有几个人?李善长为什么亲眼见到这种情况,却又在衰老疲倦的年纪去蹈杀身灭宗之祸呢?凡是干这种事的人,一定有深重仇恨,激起变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父子之间或许互相扶制而希求逃脱灾祸。如今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完全是陛下的骨肉至亲,没有丝毫的仇怨,何苦忽然做这种事?如果说天象告变,大臣当灾,杀了李善长以应上天的警示,那就更不应该了。我担心天下人知道这件事后,会说功劳大得像李善长那样尚且有这样下场,四方将会因此而瓦解。如今李善长已经死去多年,说也没有益处,我只是希望陛下将来以此作为鉴戒罢了。”朱元璋得到这件奏疏,竞竟然没有怪罪他。

标签: 丞相功臣被杀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列表,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

  • 孟浩然《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原文,古诗,意思

    古诗《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年代:唐作者孟浩然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作品赏析①樽:一作“□[缶尊]”。②秋杪:秋末。夜:又作“闲”。③□[昆鸟]:□[昆鸟]鸡,琴曲名。

  • 北方红巾军败亡——朱元璋的“防火墙”倒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塌了,朱元璋,防火墙

    北方,确切地说是北方那堵“防火墙”没了大宋红巾军政权土崩瓦解。这怎么可能,不是前面讲过刘福通主力军挺进汴梁,随即将大宋小明王政权的都城迁到了那里,并派出了毛贵、李武、崔德等将领率领大批人马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北伐,威震元廷。是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可就在这个过程中,北方红巾军犯了一

  • 江州大捷——1361.8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捷,江州

    再说陈友谅,自从出了应天城以后,这一路上几乎还没有胜过人,就安庆争夺战还差强人意,但现在安庆又失守了,他只好沿着长江逆流而上,逃到了他过去的老根据地江州(今九江市)。这个时候的陈友谅犹如惊弓之鸟,见到朱元璋的军队就想逃,因为被打怕了。安庆失陷后的第四天,陈军在江州的湖口出江侦察情势,冷不丁地碰到了朱

  • 600年前中国最高学府里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年前,府里

    国子监教官设置是这样的:校长祭酒1人,抓全校工作,从四品;司业1人,可能相当于副校长或教务长,总管全校教务,正六品;监丞1人,相当于政教处主任,总管全校校纪校规,正八品;从八品的典簿1人、博士3人、助教16人和正九品的学正3人以及从九品的学录3人都是担任具体教学工作的,掌馔1人,大概负责是后勤服务的

  • 明朝内阁和皇帝间的权力游戏,最终的胜利者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内阁,明朝,胜利者

    在政治舞台上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因各自立场的不同,常常会引起战争。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争斗终于在明朝时期走向巅峰,然而多面开花导致的连锁反应,终使得大明王朝被斗争连累,终究走向了毁灭。崇祯皇帝以身殉国首先我们登场的主角是皇帝,明朝的皇帝每一个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什么玩蛐蛐的,做将军的

  • 万贞儿与明宪宗 历史上的万贞儿老妻少夫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万贞儿,历史上,明宪宗

    万贞儿与明宪宗在历史上是一对怎样的夫妻?本文将揭秘历史上的万贞儿老妻少夫生活。俗话说得好:女大三,抱金砖。意思是说如果结婚时,妻子的年龄比丈夫大三岁的话,那么这对夫妻将来一定会得到幸福。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婚后生活幸福与否,和年龄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夫妻双方年龄差距都不会太大,当然也有不

  • 柳敬亭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柳敬亭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事情,敬亭,生平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祖籍南通州余西场人(现余西古镇)。明末清初着名评话艺术家。人物简介柳敬亭(1587一1670)原名曹永昌,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通州余西场人。祖、父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在泰州-余西间往来经商。永昌之父奉永昌之祖命,或之泰州,助永昌

  • 明朝制定《大明律》和《大诰》:惩罚手段残忍严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严苛,明律,明朝

    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但新政权的诞生并不就意味着能马上消除元宋以来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经济困弊的社会现实。有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加强统治的政策措施。治国之本,立法先行,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先制定一部详细完善的法律,为把国家事务纳入正常轨道运行提供保障。《大明律》和其后

  • 明武宗朱厚照临死遗恨带不走销魂的“豹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不走,遗恨,销魂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北京寒意料峭。明武宗朱厚照满脑子里全是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面对着死亡。他哀叹:“当皇帝有什么好?整天都是那些枯燥无味的朝政,弄得你头脑发胀。皇帝其实是很累的,早知我这么短的寿命,真该纵情嬉戏于宫外,不回这终日被大臣嚓嚓叨叨的宫里来。”他只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