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首辅张四维,是官场“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明朝首辅张四维,是官场“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3/12/17 11:18:42

一位出身晋商的政治家,如何坐上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在封建主义社会的末期,他支持张居正的“万历新政”,但又为何在张居正死后“倒行逆施”,究竟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汉族,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年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

进入内阁,推行新政

事情要从张居正组织新内阁的时候说起。张四维玩起了两面派手法,混入内阁,鼓励身边的大贵族王伟、松等人公开皇帝请求封侯、赐田。结果遭到了张居正的反对,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并革除了他们世袭的权利。

与此同时,张居正主持国事之初:“军政财坏,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危机严重。”他认为法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后王,是合适的”。明朝的政治积弊已深,“天下之事,极则必变”,主张大力改革,清除弊政,推行法治。

张四维极力支持张居正的一切政令主张和改革措施,执行“得盗即斩”的镇压手段,推行“一条鞭法”赋税制度,裁汰冗员,减少支出,治理黄淮等等,取得很大成效,获得了张居正的信任。

继任首辅,倒行逆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577年当张居正革新运动进入高潮的关键时刻,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但他却冲破了儒家所谓“孝道”的束缚,没有回家守孝,不给反动势力反攻复旧的机会。反动势力企图借此把张居正从政权中赶跑,但张居正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一方面推行革新措施,另一方面惩治了这些儒生御史,对反对派进行了反击。

这些反动派和儒生御史对张居正怀恨在心,当然张四维等人也是对张居正剥夺他们世袭权利的事有所记恨。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病去世,张四维当之无愧地继任为内阁首辅。由于张居正执政时,以严刑峻法治理朝事,和很多大臣都结了仇怨。以至于许多反对张居正的人和宦官内外勾结,干扰朝政。

其实,张居正刚刚上台的时候,朝廷内许多旧派官僚,认为他会施行“帝王之道”。可是后来才发现,原来张居正所说的“王道”不过是“高谈无实,剽窃仁义”而已。这位千年一遇的内阁首辅,不过也是和封建社会后期的法家革新派一样,披着儒家的外衣,向当时最腐朽的大贵族大地主势力进行斗争。

接手内阁首辅的张四维,借此机会安慰人心,决定宽大从事,而又正赶上皇子降生,他便借机上了一份奏折,对张居正的改革大肆攻击,说革新派的改革:“务为促急烦碎,不合祖宗之法”,对地主利益损害的太厉害了,劝说皇帝放宽政策,施惠天下,把当时张居正排挤的、罢官的重要人物官复原职。朝内的反动势力人物代表,以张四维为首的,趁机掌握政权,对革新派的新政,进行了反攻倒算。

“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对于此事,后人一直对“张四维”做法持批判的态度,认为他只是为了自己大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万历年间由于张居正的革新过于严苛,或是说时机未成熟,导致朝内政局不稳,张四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弊病,为维稳当时朝廷的政局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制度”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赋予社会以安定,但是一旦超出它的适用范围,立马变成最大的隐晦根源。

标签: 伪君子官场明朝

更多文章

  • 明代无能皇帝那么多,是怎么延续200多年的?原先是我们误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无能,明代,是怎么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均会出现一些奇葩无比的皇帝,这并不奇怪,毕竟如此长的历史,出现一两个奇葩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到了明朝画风一转,这个朝代出过的奇葩皇帝大概是好几个朝代的综合数量。很多人就很好奇,明朝出了这么多的奇葩皇帝,到底是怎么安稳的坐了两百多年的江山的?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没被揭露的秘密

  • 第9章 明朝抗倭名将小传(1)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名将,小传,明朝

    在明朝200年的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一批着名抗倭将领,如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卢镗、汤克宽、朱纨、王忬、张经、胡宗宪、王崇古、张元勋、彭荩臣、彭翼南、瓦氏夫人、邓子龙等,他们指挥和参与了许多重要战斗,为战胜倭寇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张经张经,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于弘治五年(1492

  • 正史中记载的古代唯一女将军:秦良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女,将军,正史

    长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杨门女将、梁红玉等等。但这些人要么是民歌或演义中的人物,要么就是其身份并非正式的将军。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秦良玉。《明史?

  • 明宪宗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过分宽厚的明宪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宽厚,是怎样,皇帝

    明宪宗宪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亲眼见证了父亲英宗和叔叔景帝之间的皇位之争,而他本人也被他们深深地伤害了。景泰三年(1452),宪宗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叔叔景帝废黜了。此时朱见深虽只有6岁,但权力的角逐已经让他尝遍了人世沧桑,过早地成熟了。《明实录》记载了朱见深被废后的表现,“年虽幼,举止如成

  • 好一个义女婿吸干了岳丈的所有养分,还让他断嗣——郭天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女,岳丈,让他

    窝心事还不止于此,有人向朱元璋密报说:“你的小舅子要造反!”什么?他要造反?多大的胆子啊!朱元璋的舅子有3个,老大叫郭大舍,早年战死于战场;老二叫郭天叙,就是当年不服朱元璋窃取父王军权,郭子兴死后被小明王授予都元帅的那一个,他与舅舅张天祐在领兵攻打集庆的战斗中让人给暗算了;老

  • 明朝为什么取消了丞相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丞相,取消了,明朝

    明初,中国是有丞相的。丞相,又称宰相、相国,秦统一中国以后,设置了丞相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丞相是天子的辅佐,助理万机。在下猜想,当初秦始皇也不是想设立一个制约自己的职位,而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力太有把握了。然而事实一经出现,往往就有理论不曾想之处。丞相一方面是皇帝的最高助手,对皇

  • 这两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 但却为何死得如此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人,但却,战功

    冯胜、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战功显赫的大将,被朱元璋册封为宋国公、颖国公,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两人事功相似,结局也一样,都被皇帝“赐死”。也许由于这样的缘故,《明史》把二人的列传放在了同一卷,张岱的《石匮书》也是如此。冯胜、傅友德不同于汤和、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冯胜原名冯国胜,和他

  • 明朝抗倭经典战例实录(2)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实录,战例,明朝

    倭寇如此猖獗,赵文华为了推卸责任,打着川兵和俞大猷获得不大胜利的幌子,于十二月上疏请求回京,他在奏折中写道:“水陆成功,江南清宴。”但是,当赵文华回到北京后,从东南沿海传来的败战消息接踵而至。朱厚*虽然昏聩,但面对着如此大的反差,他也对赵文华的上奏表示怀疑,于是朱厚*在朝廷上

  • 明末三大案之梃击案不了了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不了了之,大案,明末

    明神宗即位初期,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的辅佐下推行新政,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升平局面。10年后,张居正去世,神宗开始嗜酒贪色、恣意妄为的深宫生活。后宫佳丽中,最受神宗宠爱的莫过郑恭妃。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郑恭妃给神宗生下三子朱常洵。这时太子尚未册立,郑恭妃看着心爱的儿子,做梦都想让神宗

  • 历数明朝发生过的几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几件,发生过,明朝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但是,开国不久,便推行了一系列的空前专制的方针和政策。大兴党狱、文字狱,肆行文化专制,任用宦官专政,实行特务政治。第二代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