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功臣范文程:一纸檄文使入侵清军变“义师”

满清功臣范文程:一纸檄文使入侵清军变“义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1/15 19:35:51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可谓炉火纯青!

清朝初年大臣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因其及时而恰当的舆论引导,让他成为满清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富贵”的既定策略,亲自起草并向全国发布檄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消灭闯贼(李自成),为崇祯帝和大明百姓复仇”的口号。

清兵占领北京后,范文程又建议清军为崇祯皇帝戴孝并诏告天下。两次舆论引导,让清军摇身成“义师”。因为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从而赢得了明朝汉族士大夫的广泛支持,大大削减了全国各地的抵抗。使得只有区区十几万的清军,最终建立中国最后也是最为辉煌的王朝———清朝。

康熙帝曾盛赞范文程:“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接受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拒不服从并举兵南下,这一举动明明属“谋逆”,但他却向全国告示,出师是为了“诛齐黄,清君侧”。有利的“舆论引导”,无疑争取了不少士族力量和民间的支持。攻入南京后,朱棣还为失踪的建文帝举行“国葬”并诏告天下,然后顺理成章自立为帝。与此同时,对于方孝儒等扰乱舆论视听者,则处以“灭十族”等酷刑,格杀勿论!

如果让历史再回到2000年前,陈胜吴广算得上较早的舆论引导高手。为了能一呼百应反抗暴政,他们一大早从热被卧里起床,装神弄鬼,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被发配到渔阳戍边的900百民夫惊诧狐狸怎么能说人话,以为是天意,便信以为真,最终引爆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历史上,通过各种舆论引导术,以争取多数,瓦解中间,孤立少数,从而改变历史进程的可谓不计其数,即使结局失败,也起到了严重削弱了皇朝基础的作用。

汉文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蕃,结果爆发“七国之乱”。“七王”打的就是“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尽管最终失败,但逼得汉景帝不得不杀掉晁错、下发“罪己诏”等以平息叛乱。唐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虽然只做了两年瞎眼皇帝,后被其子谋杀,但也使得强大的大唐帝国从此走向下坡路。

每逢改朝换代,运用舆论引导术、以争取民心,成为各方力量推翻王朝的不二厉器!而在和平时期,当王朝遇到危机,历代帝王创造出的舆论引导术不胜枚举。“罪己诏”就是其中的一种。

历史证明,通过“罪己诏”术,确实可以起到平息民怨,消除矛盾,树立形象,争取支持的功效。北宋苏轼论“罪已诏”,曾一语道破天机:“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汉文帝是历史上下罪己诏最多的皇帝,只要一有大的灾害或者异象可能引发民变时,他就下“罪己诏”自我检讨一番,大多能赢得民心,为开创“文景之治”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上最后一道“罪己诏”是光绪皇帝下的,大意是说自己由于德行与治国能力不足,引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惊扰了祖宗宗庙,还让老太后操心了!只可惜此时的王朝气数已尽,病入膏肓,“罪已诏”已于事无补。

标签: 义师檄文满清

更多文章

  • 徐致靖也是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为何没被慈禧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也是,慈禧,戊戌变法

    受日本百日维新启发,清政府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起了一场自我革新的维新运动,想通过一些列政治和经济体制革新,再造一个新的大清帝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可以说,这次变法也是清政府顺应国际潮流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如果成功的话,对清政府的统治可能也是一件好事。但这次变法却注定是

  • 叶芸来坚守安庆 为什么陈玉成却没有及时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却没有,及时,安庆

    1860年,陈玉成赴天京解江南大营之围,安排部将叶芸来坚守安庆。曾国藩也够阴险的,趁陈玉成、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之际偷偷打起了安庆的主意。皖北是陈玉成苦心经营的地盘,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的骄人战绩依然在陈英王的心中激情澎湃。安庆是陈玉成巩固安徽、狙击湘军的根基,也正因为如此,陈玉成才派了自己得力干将

  • 晚晴女首领周秀英:19岁抗清女英雄竟然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英雄,晚晴女,首领

    清朝晚期朝局动荡,各方势力涌动。江南的小刀会就是其中一方势力。提到小刀会就不得不提到,这个组织的一个女首领,她叫周秀英,后来她被凌处死。清朝咸丰年间,是中国反清运动最为激烈的时候。太平天国夺去了清朝半壁江山,江南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清廷勾结洋人疯狂镇压,使小刀会全军覆没,19岁的小刀会女首领周秀英被

  • 农民起义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却死得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农民起义,巾帼,须眉

    在我们熟知的关于古代农民起义的知识里,农民起义的领袖大多都是男性,但历史上也有这么几位着名的女义军首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领导穷苦农民反抗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者。今天小编为大家说一说抗清有这样一位及文武与美貌并存的巾帼英雄,结果虽然悲惨,为国家倾尽热血,但是她的事迹却一直流传至今。周秀英(约1835—

  • 范文程如何断定洪承畴会投降:明末叛臣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末,洪承畴,范文

    明末最有争议的汉奸,居然不是吴三桂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不一定从汉奸,英雄的角度上出发,有时候从细节上看一个人可能也会更有意思。洪承畴,明神宗万历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黄道周和高晓松其实说的都没错,只是有这么一

  • 解密:雍正生母乌雅氏和隆科多之间是否有私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生母,私情,雍正

    隆科多和太后之间也不可能是“旧情人”的关系。因为隆科多的祖父、父亲都对朝廷有功,家庭显赫,他的父亲既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姑姑是顺治的皇后,而这位皇后生下的孩子便是康熙。而乌雅氏则是内务府包衣出身,身份很卑微,两个家族之间不可能有来往,隆科多与乌雅氏之间也没有接触的机会。再者,按时间计算,

  • 孙嘉淦当了一辈子清官,晚年回老家为什么要装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当了,晚年,清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嘉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孙嘉淦大家可能会想到《雍正王朝》里那个敢和雍正顶嘴最后被年羹尧杀了的孙嘉诚,其实这个孙嘉诚的原型就是孙嘉淦。孙嘉淦作为在大清帝国中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朝的三代老臣,深受皇家的垂青与信任。孙嘉淦不爱钱,喜欢直谏是有名的。自孙嘉淦

  • 苏克萨哈为什么会对鳌拜毫无还手之力?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力,会对,原因

    鳌拜扳倒苏克萨哈时,苏克萨哈毫无还手之力,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苏克萨哈和鳌拜同为辅政大臣,最后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很多人觉得非常轻松,殊不知,中间的过程其实并没有这么轻松,可是说,是经过了残酷政治斗争的结果。首先,我们来看看康熙前期,为什么出现四大辅臣共同辅政这种情况。在

  • 谭嗣同在菜市口被斩,慈禧专门让刽子手挑了一把钝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刽子手,挑了,菜市口

    何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英勇就义的人,是面对死亡能够大义凛然的人。有这样一个人,他被慈禧下令用钝刀行刑,砍了30刀才断气,但他临死前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惧怕和怯懦,他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牺牲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便是:谭嗣同。说起谭嗣同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谭嗣同

  • 武训:清朝唯一被写入正史的乞丐,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是个,正史,的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838年,道光年间,武训出生在山东堂邑县柳林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7岁的时候就丧父,虽然武训十分渴望读书,但是为了谋生路,只好出去打工,年幼的武训多次找到人的欺负,在一家人家里打了三年工之后,雇主竟然欺负他不识字,恶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