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独特的旗人兵役介绍

清代独特的旗人兵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07 更新时间:2024/1/4 8:07:21

清代徭役中最有特色的是旗人的兵役,以及由旗人构成的八旗军。

以旗人为主要兵源构成的八旗军,最初具有行政、军事、生产三种职能,旗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是一种军政合一的部落兵制。清统一全国后,又以汉人为基础组成了“绿旗军”。

1615年,努尔哈赤将满族、蒙古族、汉族力量编成8个旗,分别用正黄、正自、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8种色旗作标志。这是八旗制度的初建,被称为“满八旗”。

所谓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部落兵制。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造的满族社会制度。它是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牛录制原是女真人集体狩猎的一种形式。八旗打破了原来分裂的局面,使得努尔哈赤直接掌管八旗。

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族、蒙古族、汉族八旗共24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事实上,在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内,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其他民族的人。不同民族的成员长期生活在八旗制度下,他们都被称作“旗人”。

旗人是清代八旗兵之主要来源。清代规定,凡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世代相袭。而且每旗下属的众佐领通常都是世袭职位,健锐营的军职也是满族世袭。

清朝廷禁止旗人从事农、工、商各业,当兵成为旗人唯一正当的职业。其所居之地若未经朝廷调换都是固定的。比如满城就是旗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当时的旗人拥有一定的地位。

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禁旅八旗是八旗兵中留驻京城的部分,是禁卫军性质的部队。在这支禁卫军中又可以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种。郎卫又称亲军营,主要负责保卫宫廷和作为皇帝的随从武装,是皇帝身边的亲军。兵卫主要负责卫戍京师的工作。

驻防八旗是清朝廷分别派遣在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绿营仅有极少数驻京师,称巡捕营,隶属八旗步军营统领。其余分屯各省,依所辖地域之大小、远近、险要和人口的多少确定兵额。

除了原有的满、蒙、汉军八旗兵外,清朝入关后还组建了绿营兵。绿营兵初时多是入关后改编的明军和新招的汉人部队,以后补充的兵员则是由应募而来的,是一种雇佣兵。

清朝廷为确保军队稳定和具备较高的战斗力,陆续建立起一系列的兵丁挑选、演练、粮饷等完备的制度。八旗军队中的兵丁是从各旗中的壮丁中挑选的,挑选兵丁俗称挑缺,被选中的称为披甲,成为一个正式八旗兵丁。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银饷和米粮。每月钱粮由朝廷供给,号称“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康熙年间定制:前锋、护军、领催,月饷4两,马兵3两,年饷米46斛,合23石;步兵领催月饷2两,步兵1.5两,年饷米22斛,合11石,出兵时另有行粮。八旗兵的薪饷和武器装备均优于绿营兵。

清朝廷视水师为陆军之辅。加之满洲以骑射为本,故不善水战。

1636年,皇太极征满洲瓦尔喀部,开始造战船。

1651年,顺治帝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设水师,其编制与陆军一致。此为清设水师之始。

清军在平定叛乱、保卫国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平定三藩之乱,远征台湾,于雅克萨战役击败俄国,平定噶尔丹等。乾隆时,更有所谓“十全武功”,清代军事力量达到极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曾国藩在湖南募团丁为官勇,订营哨之制,粮饷取自公家,称湘勇或湘军,是乡团改勇营之始。后来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新军随清亡而终。

[旁注]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爱新觉罗氏。满族。建立大金政权,创建八旗制度,是清代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后,追尊他为太祖。

牛录制满族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满洲人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10人为一牛录,汉语“箭”的意思,其中有一首领,叫“牛录额真”,汉语译为佐领。

皇太极(1592年~1643年),也称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位期间,整顿内政,对外开疆,是清代实际上的开国皇帝。

健锐营清朝廷驻京八旗一个兵种,由前锋营与护军营中挑选年壮勇健者,多为云梯兵。健锐营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香山健锐营,是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

满城系1718年由年羹主持,建于成都之西南角,专供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居住的城中城,习惯上呼为少城。城设五门八旗重要官署均设满城内,由清帝直接任命的最高官员将军统管,四川总督也无权过问,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

步军营清朝廷京城的卫戍部队和治安机关,按地段,分驻防区下设中、南、北、左、右5个巡捕营。按八旗方位驻防,负责城内社会治安,专司缉扑之事。

顺治帝(1638年~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满族。清代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代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清世祖,陵寝清孝陵。

噶尔丹(1644年~1697年),清代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1671年,噶尔丹夺得准噶尔部统治权。1688年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朱穆秦地区,威逼北京。康熙帝曾三次亲征。1696年昭莫多之战被清军击溃。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即今湖南省娄底市。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代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阅读链接]

皇太极执政之初,在治国安民上展现了非凡的才能。

他首先提出了“治国先要安民”的总方针。安民的重点在安抚汉人。皇太极采取“编户为民”的政策,让一部分为奴的汉人恢复自由,成为个体农民。

同时,把汉人从满人中分开,自立一庄,用汉人管理,以减少或杜绝满族贵族的直接压迫。他又派人丈量土地,把各处多出来的土地归公,不许再立庄田。皇太极的措施,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解放了生产力。

标签: 兵役旗人清代

更多文章

  • 康熙与赫舍里皇后的“权色交易”,竟影响了半个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半个,康熙,皇后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在长达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涯中,康熙所染指的女人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据史料记载,康熙的后妃,经过册封,有据可查的有六十余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贵人、常在、答应等,那就数不胜数了,在封建社会中,后妃的作用无外乎两个,第一是伺候帝王并传宗接代的工具,第二则是政治上的

  • 着名思想家王夫之对哪些潮流观念做出了批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出了,思想家,观念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画照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

  • 曹雪芹与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红楼梦

    曹雪芹曹雪芹(?――1763年,一作1764年),清代伟大小说家。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pǔ)、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寅之孙。世代任江宁织造,家势贵盛。其父以事获罪,产业抄没,家遂衰落。曹性傲岸,不谐于俗。中年居北京西郊,生活困苦,以卖画和依靠朋友接济度日。曾以十年时间写作小说

  • 清朝亲王尼堪:一生战功赫赫只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亲王,战功,英年早逝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三大藩王之耿精忠为什么被称为"食人族"?背后的真相丧尽天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大,丧尽天良,被称为

    耿精忠是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一,后来因为朝廷削三藩所以造反,被平叛后被除以凌迟。而耿精忠后人有记载的不多,其中能找到比较详细资料的是他的两个儿子——耿昭忠和耿聚忠。当初耿精忠谋反的时候的确会波及家人,但是这兄弟二人根本没有受到责罚。因为耿精忠谋反的事情暴露之后,兄弟二人就带着全家向皇帝请罪,这抱着必死的

  • 清代定额化赋税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定额,清代,赋税

    清朝廷通过从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摊丁入地”的赋税改革,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清代的田赋、火耗、平余、摊丁入亩,以及工商税诸项制度,体现了清代在赋税应征额及简化赋税项目方面的一系列原则,有助于朝廷的赋税收入和征解行为,使得朝廷业已固定的总额更

  • 纳喇·苏克萨哈:清朝最惨的顾命大臣,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他是,大臣,清朝

    你们知道纳喇·苏克萨哈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驾崩于紫禁城。顺治帝遗命由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由于玄烨时年仅有六岁,顺治遗诏以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大臣辅政,在对权力的争夺中,这四个顾命大臣也走向了各自不同

  •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 名垂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是个,满族,的人

    清朝初年,京城里有一个才华横溢、侠义豪爽的满族青年词人,叫纳兰性德。他只活了三十一个春秋,便去世了。但他那超众的才华,精彩的词章,却名垂后世。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荣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于康熙廿四年(1685年),他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的词风清婉,内

  • 黄宗羲的一生:着书留言,经世应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留言,黄宗羲

    黄宗羲的一生,经历了八十六个春秋,我们可以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从明万历三十八年到清顺治十年(16101653),即他44岁以前,是其读书交游并从事政治实践时期;后半生,从顺治十年到康熙三十四年(16531695)即从44岁到逝世止,是其讲学着书时期,之所以以1653年分界,是由于这一年

  • 清代北京御林军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京,御林军,清代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清朝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利益,集八旗兵力之半约十余万人厚集京师(今北京),号称“禁旅八旗”,以保卫皇室和都城的安全。“禁旅八旗”之中的镶黄、正黄、正白旗称为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