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 名垂后世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 名垂后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38 更新时间:2024/1/10 18:17:34

清朝初年,京城里有一个才华横溢、侠义豪爽的满族青年词人,叫纳兰性德。他只活了三十一个春秋,便去世了。但他那超众的才华,精彩的词章,却名垂后世。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荣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于康熙廿四年(1685年),他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的词风清婉,内容悲戚忧抑。在他所作的三百几十首词中充满了苦痛。大凡能够寄托忧伤愁绪的题目,几乎都能在他的词中找到。他笔端流露出的这些无尽的哀愁,似乎同他荣华富贵的生活格格不入。

纳兰性德贵为世家子弟,相国公子,生活是何等的豪华尊贵。加之他幼时勤奋好学,刻苦用功,他本人又天资聪颖,文彩过人,成人以后深受康熙皇帝宠爱,升为一等侍卫。像他这样一个前程似锦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痛苦呢?这可能与他敏锐、纯真,又富于感受的天然秉赋有关,同时他坎坷的爱情生活对他词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传说纳兰性德有一个从小就与他青竹梅马的表妹,长得相当出色,他们的父母看他们心心相印,就给他们定了亲。纳兰性德对表妹非常痴情,谁知不久他表妹被选入宫,和他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纳兰性德为此特别伤心。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同她见上一面。机会很快来了,宫中死了一个后妃,喇嘛们每天应召进宫去念经,纳兰性德便假装喇嘛进宫,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恋人。但那个时代,宫中戒备是非常森严的,他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同表妹说话,真是相见不如不见,一道深深的创痕留在了他的心里。被迫与情人分离的苦闷和长久的思念久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这份凄苦便流入了他的笔,进入了他的词章。

但是给纳兰性德生平打击最大的还不是同表妹的生离,而是同原配夫人卢氏的死别。

纳兰性德19岁时,受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光祖的女儿为妻。卢氏是一位娇柔、多情的贵族才女,非常可爱。她的才情可以同东晋谢道韫相比。她与纳兰性德情投意合,对丈夫的感情和志趣也非常理解,两人恩恩爱爱生活了三年,非常美满幸福。卢氏又贤慧又能干,对纳兰性德体贴入微,关怀倍至,甚至在去世前半个月还拖着病弱的身体为纳兰性德剪裁衣裳。卢氏的死,对于这位多情而敏感的词人来说,打击太大了,他抚摸着妻子给自己缝制的衣衫,泪洒衣襟,痛不欲生,从此以后,他的词风更加凄婉、郁结了。

纳兰性德虽然受情所迫,终日郁郁寡欢,但他的性格中又有侠义、豪迈的一面。他曾经奋力营救过科场案犯江南汉族名士吴兆骞(字汉槎)。那是在他22岁的时候,他与当时享有盛名的顾贞观相识了,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正是在顾贞观那里,他了解到了吴兆骞的不幸遭遇。

顺治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廷故意迫害入试的汉族知识分子,他们制造了许多起科场案。吴兆骞就是其中的一个受迫害者。吴兆骞应试的那一年,顺天(北京)、江南、河南、山东、山西五地的考场又兴大狱,而且吴兆骞所在的江南和顺天考场闹得最为厉害,许多主考、同考官都被判了死罪,连许多无辜的考生也被判了刑。

事发后,吴兆骞和江南的举子们一起被押解到了京城。皇帝声称要举行复试,并亲自在太和殿监考。这那里是考场呀,分明是刑场嘛!众多的考官们轮流监视着考生,堂下站立着武士,摆放着刑具,考生的背后还有两名满洲护军持刀站立。在这样的气氛下,考生们哪里还敢答卷,早已吓得胆战心惊,所以大批考生未能完成答卷,就被投入了监狱,后又被发配到极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西海林河南岸)。吴兆骞和他的难友们在冰雪苦寒的宁古塔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吴兆骞蒙冤在绝塞的苦难境遇,引起了纳兰性德的深切关怀,他非常同情吴兆骞,决心将吴兆骞从苦难中救出,但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即使像纳兰性德这样一个相国公子、朝廷侍卫身份的人,要想营救吴兆骞也是非常困难的,他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用金钱赎取了吴兆骞。

营救吴兆骞只不过是纳兰性德侠义行为的一个典型事例,其实平时他所结交的朋友尽是落难的奇才雅士。

纳兰性德深受中原汉族几千年文化的薰陶,但是他的血管里奔流的却是北方少数民族那强悍的血液,二者融汇在他的诗词里,就使他的作品既有情思婉转、幽怨、缠绵的一面,又有深沉、高旷、豪迈的一面。这也使得他的词风更具个性。

纳兰性德比较推崇李煜的词,他的词风也很像李煜。纳兰性德的词传世的有《纳兰词》、《通志堂集》。他还与顾贞观合选了《今词初集》,与徐乾学一起编刻了宋元以来诸儒说经之书为《通志堂经解》。

标签: 是个满族的人

更多文章

  • 黄宗羲的一生:着书留言,经世应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留言,黄宗羲

    黄宗羲的一生,经历了八十六个春秋,我们可以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从明万历三十八年到清顺治十年(16101653),即他44岁以前,是其读书交游并从事政治实践时期;后半生,从顺治十年到康熙三十四年(16531695)即从44岁到逝世止,是其讲学着书时期,之所以以1653年分界,是由于这一年

  • 清代北京御林军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京,御林军,清代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清朝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利益,集八旗兵力之半约十余万人厚集京师(今北京),号称“禁旅八旗”,以保卫皇室和都城的安全。“禁旅八旗”之中的镶黄、正黄、正白旗称为上三

  • 太后看见后妃被青龙缠绕,预示有孕而后就有了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后妃,太后,青龙

    古代历史上不少帝王出生总是被描述成随异象降生,这部分显然就比较虚了,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是没有躲过这一套路,原来也是被太后看出其母妃青龙缠绕,然后孕育出这千古一帝。历史上,帝王的出生,都被史学家过分渲染,例如,司马迁说刘邦出生的时候,他母亲被一条蛟龙压住,所以生了刘邦。《唐书》记载,李渊出生的时候有&l

  • 战功赫赫的大阿哥胤禔 最终还是毁在了自己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功,手里,毁在

    看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都知道,这个大阿哥胤禔,本来是战功赫赫,跟随康熙征战葛尔丹,深受康熙重用,可是还是逃不过被圈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个人,身为老大(前边的皇子都夭折),而且仗着自己老大的身份,蛮横无度,一开始还不想争太子,后来总想着害自己的弟弟胤礽。胤禔出生的时候,康熙才刚刚十八周

  •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书生,同为,西湖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初七,杭州城弼教坊的刑场,清军戒备森严,百姓缟素呜咽。五人身着大明服饰,下轿步入刑场。一人在另外四人的簇拥下,凌然站立于刑场中间,只见他放眼望去,西湖吴山,风景如画却变了颜色,他叹息一声后高声诵出:“我今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随后引颈就戮,跟随他

  • 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主要成员及其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学,浙东,清代

    根据我们的研究,本节对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主要成员及其学术成就进行简要介绍。1.经学为主兼治史学者:黄宗炎、万斯大、阎若璩黄宗炎(16161686),字晦木,一字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兄宗羲,弟宗会,皆有才学,儒林称之为“东浙三黄”,其学术门径近于乃兄,而经

  • 陈玉成大战太湖的那场战役,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湖,战役,那场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陈玉成的故事。1859年,陈玉成、杨辅清封锁长江,阻止韦俊投靠李秀成,挑起和州兵变,双方武装冲突。韦俊走投无路,只好选择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投降,这是太平天国第一位投降的高级将领,影响相当恶劣。接着,李昭寿、薛之

  • 李鸿章为什么要将自己22岁的女儿许配给一个41岁的罪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儿,李鸿章,要将

    前人的事迹,留给我们后人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探讨。历史的奥秘,使得种种事迹有些扑朔迷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李鸿章为什么要将自己22岁的女儿许配给一个41岁的罪官?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1797-1854),字雨樵,是“丰润张氏”几辈子里第一个做官的人,咸丰年间曾任安徽按察

  • 谭嗣同留下一本笔记,说出康有为和谭嗣同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本,康有为,谭嗣同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了康有为让他避难日本的建议,毅然留在中国,慷慨赴死,留下了一段壮烈的传说。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即使过了百年,读之仍让人壮心

  • 清太宗皇太极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宗,太极,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是清宫后妃中有极其特殊地位的一个姓氏。话说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他的雄心壮志引起了蒙古诸部的防范。在这样的情形下,努尔哈赤首先耀之以威:在战事中俘虏了蒙古王公;然后又示之以好:拿重礼将人送了回去。从此开始了与蒙古部分王公世代通婚的历史。这是历朝历代最成功的政治联姻,不但在当时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