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之战: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甲午之战:第二章 突发难,丰岛炮声_二、丰岛海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03 更新时间:2023/12/6 20:31:51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军队集结牙山,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日本拒不接受,随后挑起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控制朝鲜。

清政府为增援牙山孤军,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广乙”,练船“威远”,炮船“操江”,由“济远”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运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轮(均为雇用的英国商船)赴朝。

1894年7月25日,即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一日,“威远”护卫“爱仁”“飞鲸”两轮自牙山返航。27日晨,“济远”“广乙”两舰也自牙山回航,接应正牙山驶来的“高升”“操江”。当驶至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旗舰)“浪速”“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的截击(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当时“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艘战舰在丰岛海面上活动是为了搜索原定于7月25日清晨与其会合却没有如期出现的日本通报舰“八重山”舰及旧式巡洋舰“武藏”舰。搜索到27日早上6点多钟的时候,三艘战舰发现了远处海面上升起了两缕烟柱,第一游击队的三艘战舰加大航速向烟柱驶去。这两缕烟柱并不是日本船舰“八重山”和“武藏”的,而是清朝从牙山归航的“济远”和“广乙”。

仇敌相见,分外眼红。没过多久,第一游击队的三艘战舰与“济远”和“广乙”两舰互相发现,双方即时下达战斗准备命令。日本三艘战舰刚开始的时候是在狭水道里航行,非不利于战斗,于是便往南诱惑“济远”和“广乙”来到宽阔水面的水面上。几分钟后,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首先开炮,正因为这一炮,中方认为是日本先不宣而战。但是日本认为在双方距离3000米时,是“济远”舰首先开炮。

不管谁先开的炮,战斗已经打响了。第一发炮弹之后,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就显示出来,“济远”号首先发现了自己实力不如敌人,于是在开战几分钟后就开始向西逃亡。

“广乙”号奋不顾身冲入日本舰队中,企图利用硝烟和薄雾掩护,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但是在“秋津洲”和“浪速”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广乙”船身严重受损,人员伤亡惨重。不得已“广乙”只好向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

就在这个时候,载有第二波增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先后驶来。“高升”号当时是由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受清政府特许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顾问和船员。

这时候的“济远”虽然发现实力不济退出战斗,抛下“高升”号开始逃窜,但是“吉野”和“浪速”依然对“济远”穷追不舍,“济远”舰只好全速西撤,并发尾炮攻击“吉野”舰。几分钟后,炮弹命中,“吉野”受伤转舵撤走。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济远”舰利用吃水浅的优势引诱“吉野”舰搁浅,于是游击队司令官坪井少将命令停止追击。

日军第一游击队立刻做了分工,三艘战舰中留下“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

9时15分“浪速”发出信号勒令“高升”号停轮、下锚。之后由“浪速”舰派出军官登船检查,命令“高升”号跟随“浪速”行驶,意在俘虏“高升”号。“高升”号的指挥官抗议之后表示服从。

但是“高升”号上面不仅仅有英国人,还有众多清军官兵,他们怎么能任由自己成为日本人和英国人交易中随意驱使的棋子呢?于是船上的清军官兵发觉并阻止了英国船员的行动,并愤怒地宣布誓死不降。

随后,清军官兵将英方船长T.R.Galsworthy控制了起来,船长T.R.Galsworthy没有听任摆布,要求发信号再与“浪速”舰交涉,内容是以未知宣战为名,争取将船驶回大连或旅顺。

“浪速”舰再次派员交涉,但对“高升”号的要求未允诺。

交涉结束后,“浪速”舰发出“船员离舰”的警告,而清军官兵不允许任人离开“高升”号。船长T.R.Galsworthy要求“浪速”舰再派出小船,“浪速”舰予以拒绝,并且升起代表攻击的红旗。英国船长和船员见状随即跳船。

清军以为船上的英国士兵是临阵脱逃,于是开枪射击跳船和准备逃走的人。日军在这个时候旋即发炮进攻,清军毫不示弱,占据在船上,以步枪迎击敌人但无异于螳臂挡车。

下午1时左右,“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此时“高升”号西方船员与清军官兵多数落水,日军对清军官兵除俘获两人外,其的并没有施救,而是开枪射杀。

战斗之后的统计结果是:当时“高升号”总共装有清军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获生外,其余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壮烈殉国。另外74名船上工作人员,只有12人获救,二副韦尔什、大车戈尔顿等5名英国人,以及1名舵工和56名船员,全部葬身海底。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和两位西方船员被日方挽救,德国顾问少校游到岸边。

高升号事件中所遇难的871名精锐淮军相当于此后牙山一役中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惨痛结果,导致了中日双方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士气大为沮丧。

“操江”舰也没有摆脱自己的命运,下午2时左右,“操江”被“秋津洲”舰俘虏。

逃脱厄运后的“济远”舰驶抵威海,却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并篡改海战时间,掩盖事实。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

这场海战结束之后,中国方面损失惨重,巡洋舰“广乙”、租用货船“高升”被击沉;巡洋舰“济远”被重创;炮舰“操江”被日方俘获,并一直利用到1965年。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战败的清政府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清朝认为是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租用外轮,违反了“国际法”。

日本则引用“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的报告,还有“高升”号英国船长T.R.Galsworthy的证言为依据,指出日本对运载作战人员的“高升”号及战争物资的“操江”舰的做法符合“战时国际法”,即可以根据需要予以拦截、检查、俘获甚至击沉。

在开战问题上,清政府认为,在没有正式宣战之前则不为开战状态,应遵循“国际法”中关于中立国船只保护的规定。

而日方认为,既然爆发军事冲突,即适用“战时国际法”,而且“高升”号运载的是交战国的军队,属于敌对行为,所以不应作为中立国船对待。双方争论不休,都希望自己“师出有名”,希望得到“国际法”的同情。

清政府希望借“‘高升’号事件”将英国拖入战争。而英国政府考虑自身利益,不希望朝鲜经由清廷之手,最终转入当时实力强大的俄国手中,所以在朝野一度抗议声后,转而支持日方立场。此外,日方的公关也对英国舆论起了不小的影响。清政府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幻想的盟友也成了自己的敌人,外交上的失败让清政府颜面扫地,在整个战争中更加处于不利地位。

标签: 炮声甲午第二章

更多文章

  • 另类名臣沈葆桢:怎对引荐人曾国藩“忘恩负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另类,忘恩负义,曾国藩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

  • 六、康熙以书法用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书法,康熙,用人

    因为自己喜爱中国书法,康熙皇帝则对朝廷中的大臣,特别是文官的书法就有些自己的要求。他亲政之后不久,曾经命令过翰林院的官员们勤练书法,研习诗文。他不但这样要求,还将书法当做是一个官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许多官员因为有好的书法而被重用,相反,许多官员因为写的字太滥,而遭到了他的斥责。1.康熙论书法总有一

  • 康熙、咸丰、同治为什么都是麻子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同治,咸丰,都是

    康熙脸得过天花,痊愈后留下了麻子。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三十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

  • 北洋时代黑暗中的光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明,北洋,时代

    范恩泽在传统的认知中,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是北洋时代的标签。连年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深重的苦难,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但在这黑暗之中真的就没有一丝希望,一点曙光么?堪比春秋的百家争鸣北洋政府时期堪称自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学说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古老的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出现这种局

  • 她13岁嫁给乾隆,一生无宠,未料结局大逆转最终成了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嫁给,成了

    《延禧攻略》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剧作,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魏璎珞从底层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坐上皇后位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事实上她的原型就是乾隆帝的令妃,其死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就此来看,令妃的一生也算是比较圆满的了,而其实乾隆身边还有一妃子,她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帝,一生无宠活到了92岁,最终却成

  • 清代后期汉族新年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族,清代,风俗

    新年风俗1从元日到十二正月初一,北京要“挂千”,亦称“挂钱”、“门笺”。清人富察敦崇记载曰:“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rdqu

  • 第一节 雍正即位,承前启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承前启后,雍正

    不论从康乾盛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有清一代全史的角度来考察,雍正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世宗没有其父长寿,更没有像其父享国如此之久,他在位只有13年。尽管时间短促,却不容忽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康乾盛世,是包含雍正朝在内的。正确的提法,应是“康雍乾盛世”。为图简便,习称康乾盛

  • “利商便民”——清初手工业和商业的复苏和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便民,手工业,清初

    清朝入关,战战兢兢,只怕农民再像明末时一样揭竿而起,推翻自己的统治,因此,在军事上实行着残酷镇压的同时,政治上比较保守,对一切可能撼动封建秩序的新事物,都认为“不宜开端”,经济上着重于“以农事为首务”,对明朝中、后期已经逐渐发育起来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并

  • 他是清代最好运的皇上,却因活得潇洒过长而断送了清代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是,国运,清代

    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时间中,曾依次出现过三百多位封建君王。在这种人之中,清高宗乾隆皇帝被堪称为是在历史上“最好运的皇上”,为何那么说呢?这由于,乾隆皇帝一辈子实在是太“顺”了少年时代就早已被爸爸内列入接班人,没有历经猛烈的帝位保卫战就圆满成为了皇

  • 清末探花陈伯陶,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字,探花,清末

    今天,知道陈伯陶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暨南大学肯定是名闻天下。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是他创办的,名字也是他起的,还以提学使身份,亲自制定办学章程。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清末探花。他身上的奇闻逸事也不少,比如“十岁对诗,一句定佳人”、“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等。陈伯陶,东莞人,晚年在香港,逝后葬于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