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康熙以书法用人

六、康熙以书法用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46 更新时间:2024/1/17 23:09:39

因为自己喜爱中国书法,康熙皇帝则对朝廷中的大臣,特别是文官的书法就有些自己的要求。他亲政之后不久,曾经命令过翰林院的官员们勤练书法,研习诗文。他不但这样要求,还将书法当做是一个官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许多官员因为有好的书法而被重用,相反,许多官员因为写的字太滥,而遭到了他的斥责。

1.康熙论书法

总有一种感觉,康熙什么都酷爱,酷爱科学、酷爱编书,酷爱书法。于书法,他说:“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与我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复有能画的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由是观之,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把书法提到可以养生的高度上来,足见其对书法的热爱程度。他举例说,古代长寿的书法家如书写“九成宫”的唐代书法家欧阳洵,终年八十五岁;写“玄秘塔”的柳公权,活了八十八岁;写“天子庙堂碑”的世南,差一岁就到九十。

据史料记载,康熙有一座佑铭的其中一句便是:无一日不写字。后来的曾国藩说康熙“临摹名家手卷,多至万余”实在可以列名于专家之林。

康熙说自己在书法上的成就是由天性的喜爱与不断苦练而得来的。他曾向大臣们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无间断。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据说康熙的书法非常不错,种“据说”来自《清史稿》和康熙时期诸多大臣的言语录至于康熙的书法是否如那些人吹捧的那样非常之好还需要真

康熙书法(一)。康熙爱好书法,“无一日不书”,并把书法和长寿联系起来,认为勤于书法者长寿。

正的书法家来评断,并不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虽然爱好书法,或者是别的什么,却丝毫没有玩物丧志,他依旧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况且,以这种爱好和大臣们在一起商谈国事,少了许多拘谨和一本正经,大臣们自然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以想见,康熙在臣子们论书法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治理天下的皇帝。清代官书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康熙说:我平时除了听政之

外,就是读书写字。你们看看我的字怎样?

傅达礼看完说道:皇上的书法端正,尽善尽美。您日理万机,居然还在闲暇之余有此书法造诣,真是难得,难得。但奴才想,皇帝之学与儒生不同,书法只是细枝末节。康熙笑道:人君之学,当然不在此,我也并非痴迷于书法,只不过是闲暇之余的一点兴趣而已。你说得很有道理。

这是康熙12年某天的君臣间的一段对话,充分表现了皇帝知道国事的重要,书法只是他的暇时嗜好而已。

2.以书法用人

由于康熙崇尚书法,在他执政时期,殿试选官,书法成了一项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并且统一要求写端端正正的“馆阁体”。所谓“馆阁体”,从书法角度讲可称之为“楷体字”。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在国家招考官员考试中其试卷所写的“馆阁体”“竟至一划之长短,一点之肥瘦,无不寻瑕垢评第妍媸。”使“士子举笔偶书,关系平生荣辱。”

也正因为此,清代的进士随便挑出来一个就是一个二流书法家。

有这样一件事情颇能说明康熙的“书法用人观”。

康熙20年春天,在京城里举行殿试,有人就因为字不好而落榜的,清宫档案里便记录过这样的事:

(皇帝在逐卷详阅殿试选卷后)问大学士王熙曰:所作文章亦有甚不堪者否?王熙奏曰:文章无甚不堪,但有一卷,字迹潦草。上令取其卷,折名阅毕,曰:此五格字迹甚不堪,初学书写,将伊停此一科,下次再试。这位考生显然因书法不好而被淘汰了。

清朝的阅卷官员往往把书法的好坏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重要标准,以此决定取舍。而好坏的标准也往往以皇帝的好恶为准绳。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能写一手让皇帝喜欢或感觉熟悉的字体,的确在阅卷时占有优势。状元首先必须是书法优秀者。康熙皇帝喜欢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于是就有三届状元书宗二王。

不但在录取人员上如此,即便是提拔人才也由书法好坏来决定。他常以臣工写字好坏来决定他们的仕途,有人因书法好而得到更高更好的官位,打进皇帝核心宠臣的圈子;有人则因为写字不工整而不得升迁。

舍不而锲

康熙书法(二)。康熙常以臣工写字好坏来决定他们的仕途,有人因书法好而得到更高更好的官位,打进皇帝核心宠臣的圈子;有人则因为写字不工整而不得升迁。

康熙16年10月26日,皇帝降谕大学士们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学不能应付。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学。伊等各供其职,若今仍住城外,则不时召宣,难以即至。今着于城内拨给房屋,停其升转,在内侍从几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善书者,亦着择一二人,同伊等在内侍从,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

这些大学士们赶紧召开会议,按照皇帝的意思推荐了人选。康熙很满意,最后作了决定,并给大学士勒德洪、明珠等人又降了一道谕旨:

着将侍讲学士张英在内侍奉,张英着食正四品俸。其书写之事一人已足,应止令高士奇在内供奉,高士奇着加内阁中书衔,食正六品俸。伊等居住房屋,着交内务府拨给。

张英与高士奇就因为“善书”等条件好被选入南书房中办公了,从此“备顾问、掌机要”,为皇帝所倚重。

张英后来升为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可谓位极人臣。

也正应了那句话:字如其人。康熙时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做官,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想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有了“六尺巷”这个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标签: 书法康熙用人

更多文章

  • 康熙、咸丰、同治为什么都是麻子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同治,咸丰,都是

    康熙脸得过天花,痊愈后留下了麻子。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三十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

  • 北洋时代黑暗中的光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光明,北洋,时代

    范恩泽在传统的认知中,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是北洋时代的标签。连年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深重的苦难,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但在这黑暗之中真的就没有一丝希望,一点曙光么?堪比春秋的百家争鸣北洋政府时期堪称自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学说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古老的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出现这种局

  • 她13岁嫁给乾隆,一生无宠,未料结局大逆转最终成了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嫁给,成了

    《延禧攻略》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剧作,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魏璎珞从底层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坐上皇后位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事实上她的原型就是乾隆帝的令妃,其死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就此来看,令妃的一生也算是比较圆满的了,而其实乾隆身边还有一妃子,她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帝,一生无宠活到了92岁,最终却成

  • 清代后期汉族新年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族,清代,风俗

    新年风俗1从元日到十二正月初一,北京要“挂千”,亦称“挂钱”、“门笺”。清人富察敦崇记载曰:“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rdqu

  • 第一节 雍正即位,承前启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承前启后,雍正

    不论从康乾盛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有清一代全史的角度来考察,雍正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世宗没有其父长寿,更没有像其父享国如此之久,他在位只有13年。尽管时间短促,却不容忽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康乾盛世,是包含雍正朝在内的。正确的提法,应是“康雍乾盛世”。为图简便,习称康乾盛

  • “利商便民”——清初手工业和商业的复苏和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便民,手工业,清初

    清朝入关,战战兢兢,只怕农民再像明末时一样揭竿而起,推翻自己的统治,因此,在军事上实行着残酷镇压的同时,政治上比较保守,对一切可能撼动封建秩序的新事物,都认为“不宜开端”,经济上着重于“以农事为首务”,对明朝中、后期已经逐渐发育起来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并

  • 他是清代最好运的皇上,却因活得潇洒过长而断送了清代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是,国运,清代

    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时间中,曾依次出现过三百多位封建君王。在这种人之中,清高宗乾隆皇帝被堪称为是在历史上“最好运的皇上”,为何那么说呢?这由于,乾隆皇帝一辈子实在是太“顺”了少年时代就早已被爸爸内列入接班人,没有历经猛烈的帝位保卫战就圆满成为了皇

  • 清末探花陈伯陶,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字,探花,清末

    今天,知道陈伯陶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暨南大学肯定是名闻天下。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是他创办的,名字也是他起的,还以提学使身份,亲自制定办学章程。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清末探花。他身上的奇闻逸事也不少,比如“十岁对诗,一句定佳人”、“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等。陈伯陶,东莞人,晚年在香港,逝后葬于黄埔

  • 洪秀全科举考不上从而走向起义:坚持18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久,太平天国,科举

    洪秀全创立教派在广东花县北面山区,有个荒凉的小村庄,名叫福源水。1814年1月1日,在这个村庄的一位姓洪的普通农民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取名为洪仁坤,这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洪秀全。洪秀全父亲名叫洪镜扬,他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洪秀全出生不久,父亲洪镜扬因生活所迫,带领全家从福源水迁到附近的官禄布村

  • 揭秘:清朝历史上苏克萨哈和鳌拜都中了孝庄的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了,孝庄,清朝

    康熙年幼在孝庄扶持下上位,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四个人辅政。索尼、鳌拜和遏必隆都是两黄旗的奴才,只有苏克萨哈是两白旗的旗主。不过苏克萨哈在多尔衮死后倒向了顺治,帮助顺治清洗两白旗的多尔衮余党,献上了投名状,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皇太极儿子的忠诚;两白旗作为努尔哈赤的亲领,拥有很强的实力(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