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顾炎武为何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仍坚持纳妾?

顾炎武为何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仍坚持纳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78 更新时间:2023/12/16 17:27:05

核心提示: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着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

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做爱了。

我们知道,任理论要得到大众欢迎,至少要在道德高地上占有位置。房中术虽然说是以节欲养生为主,但是这种理由实在是太渺小太自私了,觉悟实在是太低了,跟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之类的口号比起来那自然是拿不出手的。

看一下张天师传教的例子就知道了,他的黄赤之道、混气之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房中术。但是他不这么说,他会说我这是鼓励大家繁衍人类,没有人类,宇宙就会灭亡了,所以他把参加过度仪的信徒叫做“种民”。

汉代的官方献《白虎通义》的《嫁娶篇》上说:“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你看,多娶老婆的理由就是为了多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在现代的生活中尚有市场,那么在古代是什么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涉及子嗣问题,连礼都可以变通。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一直很畅销的,比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的育婴宝典,读这种书是想生孩子的准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功课。这种书里头就少不了收有“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

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大抵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希拉里·克林顿就曾经在美国国会抨击中国的生育政策,以为中国人连生育的自由都没有。其实她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人之所以热衷生育,并不是为了自由,相反是为了不自由。这种热衷是基于对家族的神圣义务——每个男子都有义务使本族枝繁叶茂,一旦无后,则祖宗在九泉之下便不得“血食”了。

这种近乎宗教的崇拜祖先观念导致了重子嗣,尚多子。因此传世房中术文献最经典、最完备的作品《医心方·房内》(即《医心方》第二十八卷)中,其篇幅最长的一节就是“求子第廿一”,远远超出其他各节平均篇幅的五倍以上,也就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着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相反,这如果是简单的财产继承问题(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顾炎武这种认为天下已亡的大儒来说,就成了简单的问题),估计顾炎武也就不会这么放在心上了。

科学昌明,如果没有孩子,现代人会去求医问药。那么古代人呢?除了祭拜祖宗鬼神之外,往往只能求助于房中术了。

所以,房中术绝对不是一门下流的学问,而是一门拯救全人类的高尚学问。

每一门学科在其萌芽时期都会有不少的谬误,现代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妇女排卵一般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段,其他的日子属于安全期。但是古人的求子偏偏是在安全期上大做文章。

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胎产书》上就说:“禹问幼频曰:我欲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答曰:月朔(指月经)已去汁□,三日中从之,有子。其一日男,其二日女也。”

也有认为只有在妇女月经结束后五日内同房才能受孕。我们先来看一些资料:

以妇人月经后三日,夜半之后,鸡鸣之前,嬉戏令女感动,乃往从之……有子贤良而老寿也。(《素女经》)

妇人月事断绝洁净三五日而交,有子,则男聪明才智老寿高贵,生女清贤配贵人。(彭祖语)

凡欲求子,候女之月经断后则交接之,一日三日为男,四日五日为女。(《洞玄子》)

转引《洞玄子》的那条尤其让人郁闷,因为实在是太言之凿凿了。我就有一个疑问,一三四五日到底是生男还是生女都那么明确,那么二日为什么没写?难道是“不男不女”?汗。

总之,这一说法到了明清也没有改变,我们看给顾炎武诊病的傅青主写的《傅青主女科》就知道了,播种最合适的时机依旧还是月经之后的三五天内。不过,错误的常识好像并不妨碍中国人多生。

为了孩子,中国古代人对房事的态度一直是很认真的。认真到什么程度?认真到如果按照房事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做爱了。比如《礼记正义》就说雷电大作时,夫妇禁忌交接,否则生子会肢节不全,而且还会给自身带来灾患:“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这种提法比较具象,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于是这方面的案例就慢慢地累积下来,我们下面不妨看看其他的日子啊,比如《产经》就有“九殃”之说:

夫合阴阳之时,必避九殃,九殃者:日中之子,生则欧逆;夜半之子,天地闭塞不喑则聋盲;日蚀之子,体戚毁伤;雷电之子,天怨兴感必易服狂;月蚀之子,与母俱凶;虹霓之子,若作不祥;冬夏日至之子,生害父母;弦望之子,必为乱兵风盲;醉饱之子,必为病癫,疽痔有疮。

再看《玉房秘诀》则有“七忌”之说;

晦朔弦望——生子必刑残;雷风天地感动——生子必痈肿;新饮酒饱食——生子必癫狂;新小便,精气竭——生子必妖孽;劳倦重担,志气未安——生子必夭残;新沐浴,发肤未燥——生子必不全;兵坚盛怒,茎脉痛——内伤有病。

以上说的是怀孕之前的注意事项,那么怀孕之后,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这里提示一下关键词啊——胎教。

标签: 顾炎武高龄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先河,历史,演义

    《三国演义》是明朝时期创造的又一部着名的小说,也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中,它是是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结合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世人喜欢把它简称为《三国演义》,罗贯中(约公元1330~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创作时间上比《水浒传》略晚,

  • 第一节 清除异己,慎变祖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异己,慎变祖制

    他,革旧鼎新,疏通京杭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他,建立了世界第一大舰队,开通海上贸易,建巨型舰队出访海外,与世界各国沟通。是的,从振兴大明朝廷的角度分析,朱棣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在大明的历史上,凡是影响后世的历史功绩,几乎都出自朱棣之手,他是一位功勋卓着的皇帝。明成祖称帝之后,对建文帝旧臣进行了疯狂的

  • 它是李自成爱将,刘宗敏却一日残杀三百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妇女,它是,爱将

    李自成的爱将,一日内曾残杀三百妇女,霸占过陈圆圆,最终下场极其悲惨。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 朱元璋设计巧取浙东重地婺州(即金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浙东,重地

    从徽州出来,朱元璋就领着100000大军取道兰溪,大约在十二月中下旬之间到达了婺州。婺州位于建德府(后改名为严州府)东边,介于建德府与台州府之间;台州府是浙东方国珍割据势力的范围,其南临处州府,北接绍兴府,而绍兴府正是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因此说,朱元璋要想夺取浙东,婺州之战事关大局。想当初胡大海进攻婺

  • 冯国用是如何向朱元璋提出金陵规划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国用是,朱元璋,金陵

    到了这年夏末,元璋一面留下徐达、汤和、耿炳文、缪大亨等人在横涧山一带主持练兵,一面则亲率所部人马约万余开始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当队伍行至妙山一带时,有两个自称同胞兄弟、儒生打扮的民军头目带着数百人而来,两兄弟请求面见元璋,元璋便将他们请到附近一处稍宽敞的民房中叙谈。三人入座之前,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约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名言,有哪些,的诗

    顾炎武全集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

  • 他霸占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 还日屠三百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人,妇女,陈圆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作恶多端的人都难以逃脱正义的惩罚。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刘宗敏。刘宗敏这个名字也许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不过要说起他的BOSS,一定很多人知道,他的BOSS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在灭明的征战过程中,刘宗敏可以说是战果显赫。但不要以为刘宗敏是一位正义的武将

  • 明代秘史:王阳明巧计脱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巧计,明代,秘史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着名的理学大师。他具有多种才能,在军事、政治方面都很有本事,只不过是为他的哲学成就所掩,所以一提王阳明,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理学家。王阳明为人忠正而又机警,善于权变。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审时度势,用智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正德年间,他能逃脱刘瑾的魔掌而活下来就很了不起。若当

  • 第十三章 皇帝和宦官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三章,宦官,皇帝

    大家一定对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要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实从广义上讲,宦官这个群体也可以算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阶层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宫,和皇帝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事。其次,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

  • “色甲天下”的陈圆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甲天下,陈圆圆

    吴梅村《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陈圆圆一出场,“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目不转睛地瞪视着陈圆圆,咕噜一声,吞下了一大口馋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