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达开为什么出走,谁之责?

石达开为什么出走,谁之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3/12/20 3:26:55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重要的领导人之一。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任左军主将,12月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1854年督师西征,1855年,与秦日纲、罗大纲等合力击败曾国藩湘军,夺回武昌。1856年6月,与秦日纲一起攻破江南大营。

可以说,石达开既是首义之王,又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立下赫赫战功。但正是这么一员赫赫有名的将领,1857年却从天京带兵20万出走,给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严重损失,6年后被清军杀害。其出走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历来史家对此争论不休。

1856年夏,正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天京事变发生了。这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奉洪秀全密诏杀杨秀清,又趁机斩杀杨秀清部众及家属2万人,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其惨重损失。

那么,石达开是否参与了这次诛杨密议?这是史家争论的问题之一。有人认为,石达开参予了与韦昌辉的密议,其主要依据是《李秀成自述》:“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而《石达开自述》所写则截然不同:“杨秀清平日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七年,达开领众在湖北闻有内乱之信。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达开返回金陵,要与他们排解,洪秀全心疑要杀韦昌辉;达开见机不好走到安徽,妻室儿女留在金陵,均被韦昌辉所杀,达开复由安徽回金陵,洪秀全将韦昌辉杀了,有谋害达开之意,旋即逃出金陵。”

究竟孰是孰非?就《李秀成自述》而言,其真实性有可疑之处。

当“天京事变”发生时,李秀成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当时并未在京城,他的消息来源可能是间接的,况当时李官职尚小,不大可能清楚事变的内幕,李很可能是根据韦昌辉(当时已掌握大权)一伙发布的消息来记述的。韦昌辉一伙为使自己的行动明正言顺,很可能把杀杨说成是受洪秀全默许,石达开支持的,这是一;其次,《李秀成自述》是在囚笼中写成的,为保性命李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称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曾国藩、曾国荃“中堂、大承大人恩德巍峨”。在这样的自述中,李很有可能极力夸大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来迎合清统治者,也可以反衬李秀成自己的无尚业绩。

但《石达开自述》提到回金陵的目的是“与他们排解”,包不包含为个人行为辨护之意?天京事变后,洪秀全鉴于北王韦昌辉民愤极大,下令处斩,贬其封号为“北孽”。这时,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之中,只剩下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达开2个幸存者。天京事变使得洪秀全威望大大下降,急需一个能够力挽狂澜、重拾人心、重振危局的人出面辅理政务,统帅军队,安抚民心。而石达开有才能、有威望,恰是最理想的人选。洪秀全尽管对石达开不无猜忌之心,但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召石达开回京辅政。

当年11月,石达开从宁国带兵经芜湖到天京,受到军民热烈欢迎,“合理同举翼王提理政务”,洪秀全加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

石达开回到天京辅政后,确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挽危局。他重用人才,并制定了“南守北攻”的正确决策。他起用19岁的陈玉成主持江北军事。在西线坚守九江、瑞州、临江、抚州、吉安等战略要地,巩固江西:在东线,固守东南门户句容、溧水和镇江。在皖北,则命陈玉成、李秀成主动向清军出击,收复皖北、淮南许多地方,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南守北攻决策的实施,扼制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军事形势,鼓舞士气,安定人心,使太平天国形势有所好转。

也许是杨秀清大权独揽,逼封万岁给予洪秀全的刺激太深了,他渐渐对石达开心生疑忌。石达开为首义之王,威望极高,加上他年轻而有才干,辅理政务多有建树,使得洪秀全深为不安。为了维护洪氏集团统治,他封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干预国政,以牵制石达开,破坏了洪秀全自己制订的非金田首义、建有殊勋者不封王爵的规定。在挟制、架空石达开的同时,还要夺取他的兵权,“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发展到对石达开有“阴图戕害之意”。

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处处以大局为重,而洪秀全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当韦昌辉杀石达开一家时,洪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石驻军宁国要求洪处置韦昌辉,洪从石要求到韦昌辉被杀拖延一月。据外国人麦高文讲,最后,洪见全体军心皆归翼王,“不得不屈从其主张”。

天京事变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此处又是一个“不乐”,其意图在于“挟制翼王”。在这种“疑多将图害,百啄难分清”的情况下,石达开出走不失为一种缓解矛盾,避免大规模火并的上策,当然其中也含有保全性命的意思。谁能保证即使天王不杀石达开,而安福二王为己之利不会对石达开下毒手呢?这样看来,石达开出走责任完全在于洪秀全等人,而不在于石达开本人。

在石达开被逼出走前,有几条路摆在他面前:取而代之、解甲归田、叛变投敌、束手待毙、率军远征。在当时敌我斗争处于殊死搏斗时刻,解甲归田、退隐山林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叛变投敌不符合石达开嫉恶如仇的性格,他不肯背叛自己的信仰;取而代之对石达开来讲也行不通,他“惟知效忠天王,守其巨节”。而对天王愚忠也换不来洪秀全的信任,这一点石达开也十分清楚,在此情况下,似乎也只有率军远征一途了。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开天京去安庆,一路张贴布告,表明“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的原因,从此一去不返。随之出走的将士达20万人,皆是太平天国精锐。洪秀全极为惊慌,多次派人请石达开回天京,但石达开不为所动。

近来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石达开率军出走,为何决定远征西南?

从战略意义上讲,西南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夺取西南重镇成都,与清军争夺长江上游,使长江上、中、下游连成一线,既可切断南北清军的联系,起羽翼天朝的作用,又可利用“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扩大太平天国的势力。一旦形势有变,东西两路北上合攻北京,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如此看来,远征西南也许正表明了石达开的远见卓识。

1863年5月,石达开大军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失败,6月,他想用自己头颅换取数万将士性命,自投清营,不幸牺牲。

标签: 之责石达开

更多文章

  •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小说家,最伟大,清代

    清代着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着《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吴敬梓画像吴敬梓家学渊源

  • 揭秘清朝大臣周培公究竟有无绘制过清朝全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臣,有无,清朝

    对于周培公,大多数人都是从2001年拍摄的《康熙王朝》中了解到的。电视剧中康熙面临着内忧外患,而八旗军在入关后恃宠而骄,懒惰成性,不能够委以重任时,康熙大胆任用周培公等一批汉臣,最终平定动乱。在动乱中,周培公得到重用,屡建奇功。动乱结束后,由于是汉人身份,遭受到八旗子弟猜忌,周培公最后被调往盛京,镇

  •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为何能被满清封为异姓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三桂,姓王,满清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年间,以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为首的三位异姓王率众反叛,占据半壁江山,差点儿让满清覆灭,但可惜的是,在吴三桂死后,联盟分崩离析,最终一败涂地。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能被满清封王,都算的上是人中龙凤,那么他们究竟对

  • 何苦嫁入帝王家——末代皇后婉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帝王,末代,皇后

    出身世家“婉容你好福气!”“婉容你真让人羡慕,以后肯定大富大贵!”“说不定以后婉容会当娘娘呢!”许多年前的晴朗的一天,一群女孩子聚在位于旧城中心,毗邻什刹海的一条“帽儿胡同”里,玩“丢针儿&r

  • 关天培浴血守虎门:刚正不阿,至死不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刚正不阿,至死不渝,虎门

    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生于一个职位低微的行伍家庭。他幼年熟读经史,深受古代爱国志士品德情操的熏陶;他爱好骑射,练就一身武艺,由行伍考取武痒生(俗称武秀才),授潜右营把总。于1834年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成为广东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抵御外侵18世纪四十

  • 她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后,12岁当皇后,22岁去世,皇帝康熙为她罢朝五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她是,皇后,短命

    历朝历代,有皇帝自然就会有皇后了。就清朝而言,清朝的众多位皇后中,有享福的、也有受罪的。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便是清朝时期最年轻的一位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也是辅政大臣索尼的亲孙女!我们都知道康熙八岁登基,幼年时是孝庄太后在身后为他处理国家大事,那么既然一个国家有皇帝就肯定有皇后了,

  • 洪宣娇自称洪秀全之女是为了隐藏和谁的奸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女,奸情,谁的

    中国人生聚人口的本领,举世无匹,连天父皇上帝到了中国,也立刻添丁进口,多子多福,凭空多出六子一女一婿。洪秀全先已自称天父第二子,稍后其他拜上帝教头目也纷纷号称天父之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韦昌辉称天父第五子,杨秀清义妹、萧朝贵妻杨宣娇称天父第六女,石达开称天父第七子,萧朝贵称帝婿

  • 清朝开国元勋之一范文程是属于哪一派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开国元勋,派系,清朝

    范文程,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清朝忠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范文程在清朝时,受到了清朝初期四位皇帝的倚重,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在明末出生,自幼好读书,聪慧灵敏。明朝正德年中进士,可以说少年扬名。或许是看到了明朝灭亡的气息,1618年,在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和他的兄长一起投靠

  •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下人,家里,清代

    导读: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

  •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为何被圈禁,谁是真正害死他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臣,的人,谁是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次子,不是电视里说的是他侄子,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间,佟国维为职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隆科多一直是个小吏,派他到边塞打仗,因为吃不了苦偷跑回来,差一点被当做叛军处置。隆科多也是从掌管九门开始,正式踏入了人生的仕途,京城九门可